無聲的群落

插隊迪坪山

字體:16+-

“**”開始後,我認識了不少知識青年中的精英。他們有思想、有見解、有**且才華橫溢,我很敬佩他們,其中也包括在知青中早已聞名的黃天華大姐。

在一次知青聚會上,一位知青姐見我沒座位,便挪了挪,讓我坐在她旁邊。坐下來,我才知道她就是天華姐。我們愉快地交談著,也記不清我們擺談了些什麽。後來,她對我說:“我們會成為很好的朋友,永遠都不會吵架,你相信嗎?”我不知她怎麽會這麽快就可以作出斷定。我說:“不知道。”她說:“會的。”後來的經曆證明了天華姐那敏銳的觀察力。

一九六八年秋,外麵已停止串聯,“戰團”和“宣傳隊”決定解散,而此時林場已經瓦解,無法過日子。鑒於此,天華姐說:“回城是不可能的,一定還有更大批的知青會下來。與其等待安排,不如我們自己組合,先去找個好生產隊插隊。”我們都覺得是個好主意。

我回到林場,柳發炎場長好不容易找來一個大南瓜,熬了一鍋南瓜湯,那便是我告別林場時的最後一頓晚餐。第二天,天華就托人把我接到新民公社去了。由於黃天華、楊璽屏在本公社印象很好,沒費什麽周折,就帶著我、羅詩(羅詩萍)、二娃(洪寧)我們三個外公社的人,一起插隊落戶到新民公社海拔最高的迪坪山上的四大隊五生產隊。時間是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十二日。

那是個有一百二十多個勞動力的大生產隊,年輕人多,思想比較活躍、開放。隻有這個生產隊才有膽量一下子接受五個女知青。他們說,他們了解天華、璽屏,知道這是一群好知青。我們的原則是,哪裏能一齊收下我們五人,我們就去哪裏插隊。不久,毛主席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發表了。自此,掀起了大批城市青年上山下鄉的**,而這時,我們下鄉當知青已經整整三年有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