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忙之下,靠众多朋友的帮助我找齐了复习资料。我知道,这是决定命运的一战,懈怠不得。我冷静分析了一下自己的情况:语文、英语可以不用复习(当时无任何形式的模拟试题,一时连教材都难找),一个月的时间来对付历史、地理、政治可能问题不大。至于数学,我曾在天生区中学数学老师彭代华的帮助下以十二天的时间学完了高中数学(当时的中学教材相当简单),况且,当时报考外语专业的考生,数学成绩不记入总分,仅作参考。
一场拼搏下来,成绩揭晓了,我考得了全县文科的第一名。但我心里并不踏实,我很清楚,我的问题不在成绩。当时社会上的舆论已有明显的转变。据传,有人到县招生办公室质问,为何让如此多的“狗崽子”报考大学,但这类事已作为笑话在社会上流传,人们的同情已开始转向。
填写志愿表时,我左右权衡,放弃了重点大学,只在非重点大学中选了一个最差的:达县专区师范学院。当时的招生办公室负责人是宣汉县师范学校的校长,姓冉,他看了我的志愿表后立即将它撕得粉碎,十分同情地对我说:“你不要这样自卑,应该相信党!”当时我十分感动(现在我仍对那位冉校长怀着感激之情),但是我虽不该自卑,也不敢自大,踌躇再三,填报了四川大学中文系和四川医学院英语师资班。
紧接下来的是英语口试,这一次的口试集中在达县专区的首府达县举行。我为这次口试准备了十个范围,口试老师涉及这十个范围中的任何一个都会“触雷”,引发出成段的英语。但这次口试比较程式化,只是读短文回答问题,没有随意的交谈,十来分钟便过关了。
等待录取通知的日子是难熬的,特别是当比我考分低的考生都喜气洋洋地拿到录取通知的时候。我又开始为自己不争气的出身担心了,甚至已在心中暗自为自己设计下一步该怎么办了。终于,四川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到了!在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大变化的大背景下,我走出了大巴山,不光是走进了学习英语的新环境,同时也是走进了新的精神天地。
当然,对于我来说,那不是战斗的结束,而是新战斗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