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群落

五、琴弦寄鄉思

字體:16+-

一九六七年初,“文革”浪潮波及平靜的大巴山區。在“砸爛社辦場,回城鬧革命”口號的鼓動下,一時田園荒蕪,人心思歸。我們東嶽林場包括我在內的重慶知青絕大部分都趁春節探親回了山城。

在渝期間,我和小知青胡嘉有一次聆聽了在重慶業餘音樂圈小有名氣的朋友何樹生演奏的二胡曲。透過柔美如歌的琴聲,我開始對這看似簡單的民族樂器產生了濃烈的興趣。

我想學二胡,生活艱辛的母親理解我,給買了一把四元錢的京二胡。母親解放前讀過舊學,曾經給我講述“孟薑女哭長城”“蘇武北海牧羊十九年”等民間故事,興致來了還用洞簫吹起悲壯的《蘇武牧羊》或哀婉的《孟薑女》曲調。我很快便迷上二胡,可能得益於母親的“潤物細無聲”吧。我又買了《二胡自修教程》,開始“結識”一代二胡宗師劉天華,與他“交談”,向他“請教”,逐漸感悟出二胡藝術殿堂的其樂無窮和中國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重慶,我帶回的糧票早已用光,林場知青陳啟玉、徐孝純送了我幾十斤糧票。但是,那種沒有戶口的“遊民”生活滋味很不好受,加上家庭經濟拮據,長期生活難以為繼。其時正值中央下達了關於流回城鎮的知青迅速返鄉“抓革命,促生產”的文件通知,我帶著二胡,戀戀不舍離開山城回到了林場。

林場知青同學二胡拉得好的胡嘉、文永昌、王次勃、程繼良和我,口琴吹得棒的戚鶴峰,愛唱歌、拉手風琴的曾瓊瑤共同組成了一個知青小樂隊,白天上坡幹活,晚上就以音樂打發光陰。

我們演奏當時的流行歌曲,如《送別》《黃水謠》《北風吹》《洗衣歌》《翻身農奴把歌唱》等。但意味最深長的是《遠飛的大雁》。我們“舊曲新唱”,歌詞是:“遠飛的大雁,你快快飛呀快快飛到我的家,捎封信兒回山城,代問爸爸媽媽,他們可知道,這夜半琴聲兒女為誰拉?代問爸爸媽媽,這夜半琴聲為誰拉?”拉的拉、唱的唱,擅長抒情、接近人聲的二胡把這首小曲拉得纏綿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