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群落

雪中送炭

字體:16+-

過了下鄉後的第一個元旦,老鄉們主動給我們送來的蔬菜已消耗殆盡。老根據地人民的日子原本就過得很艱難,我們沒好意思再向他們伸手。冰天雪地我們自己又沒法開荒種地,每天的下飯菜隻剩下鹽巴和米湯。當時政府給每個老知青每月的生活補助費隻有兩元錢,別說改善夥食,像我們女知青買月經紙的錢都差點不夠。在彈盡糧絕之際,我們沒有想過向上級求援,因為不知道上級在哪裏,送我們下鄉的老師早已“拜拜”回了城,公社領導又從未到場裏亮過相。我們想到的隻是搞點生產自救,議來議去,眼前突然浮現出《為人民服務》中的張思德。張思德是為了燒木炭犧牲的,而我們山上最不缺的就是燒炭的木材和幾十個知青前赴後繼的青春活力。一打聽,那時鎮上的木炭可以賣到四五角錢一斤,與我們全體場員一個月的生活費加起來不到一百五十元相比,這是一個不小的**。於是,我們一邊唱著“我們年輕人,有顆火熱心,革命時代當尖兵……”,一邊幹起了燒炭的行當。

那時,男女知青之間的友情真是情同手足。男知青為了照顧女知青,不準我們介入燒炭的事。但我們偏要顯示婦女能頂“半邊天”,最後獲準去山裏拖男同學砍倒的燒炭的木材。燒炭的木材不同於一般的柴火,必須是質地堅硬的青?樹一類,而且基本上是越大越老的樹越好,燒出來的炭才又粗又結實,才能賣得好價錢。可哪裏知道,在縱橫交錯的林間雪地上拖運又大又重的樹幹,上坡複下坡,曲曲又折折,完全是個重體力活。拖不了一會兒就累得我們上氣不接下氣,豪邁的歌聲也咽進了餓得咕咕叫的肚子裏。而男同學砍樹和燒炭的任務則更艱巨。幾天下來,又累又餓,一連病倒了好幾個。其中一個我們同年級的老大哥,因為沒日沒夜地堅守在燒炭第一線,累得肺病複發,吐了不少血。如此這般地奮戰了半個月,我們終於有了一大山上好的木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