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群落

当民办教师的日子

字体:16+-

大竹 曾康宁

作者简介

曾康宁,男,生于一九四八年,毕业于重庆市解放碑民办中学。一九六四年九月上山下乡到大竹县张家公社林场,一九六九年在前锋五队插队落户。一九七七年招工回重庆市唐家沱镇综合商店任营业员,两年后改任会计至今。

一九七四年八月我总算挤进了教师行列,当了一名民办教师,每月有二十三元的工资(在三十多年前是很让人羡慕的),这使我以后几年的农村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这个职位的获得实在不容易。那时我都下乡十个年头了,插队落户也有五年多,结婚安家,种地养猪,大女儿也快四岁了,真可谓践约“扎根农村干革命”的誓言。

我妻涂厚玉是同一林场的重庆知青,以前吃苦耐劳的精神到了生产队不仅依然如故,还发扬光大,无论是腆着肚子,还是背着孩子,都和农民一道下地干活,颇获好评,不久当上了妇女队长。我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表现也不俗,种了两年庄稼就被派到大队碗厂沟修水库,当了个管事的会计。我们在经济上没有任何外援,吃穿几乎和农民无异,和他们一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发着清贫的日子。

这年眼看第二个孩子又快出世了,如此下去往后的日子将会更加窘困。穷则思变,怎样改变一下我们的生存状况呢?这是我和妻在那些日子里常常为之发愁的事。想想拖儿带女“成分又高”,“招工”肯定无着,以办“病残”或其他方式回重庆也难实现。唯一可行的是希望能在公社的农机站、学校、铁木社谋个职业,每月能有二十来元进项就不错了。在此前公社领导也曾许诺过,尽量在当地这些部门解决一下。然而盼望了几年都落空,每次见到那些干部,他们又总是表现出深感同情而又爱莫能助的无奈。在春季早就得知下半年大队小学(村小)要新增一个民办班,自然要添一名民办教师了,激动之余仔细地思考着如何去争取这个位子。向大队书记提出吧,这是不可能的,我曾试探其意,他总是顾左右而言他,让我不得要领。后来醒豁了,其兄弟初中毕业正等着呢!如此看来兴许还有其他干部的舅子、老表都还候着。咋办?一向没什么心计的妻子这次居然也有点谋略,直接去找公社书记王昌保,径直提出让我去教书的要求。王原则同意,但说还要经过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因此趁在三级(公社、大队、生产队)干部会之机,妻又找当时党委委员二大队书记张定山、信用社主任王国荣等人,请他们在相关会议上能投一票,真是来了个“曲线救国”策略。但是,临要开学了也没有消息,只听说上面意见不统一,定不下来。我想这次怕又成泡影了,很有些沮丧。一天,公社小学王炳林校长因事路过我队到家小歇,听我谈了情况,很有点愤然,临走时说一定要帮我这个忙,推荐我到小学教书。他的一番慷慨承诺让我有如捞到一根“救命草”,心里又升起一线希望。最后,不知是公社领导起了恻隐之心,还是王校长鼎力相助,抑或两者有之吧,我终于胜出,在新学期到来之际,当上了一名民办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