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群落

歌聲與笑聲

字體:16+-

大隊小學一般隻設初小,我們這裏也如此。三個年級三個班,每個班的老師都要負責自己班裏的所有課程及一切事務,也就是現在所謂的“承包責任製”。除了政治、語文、數學三門主科外,其他如音樂、美術、體育都極少上。一是沒有教材和設施(唯一的操場就是生產隊的曬壩),二是小學生也要學農,開荒辦小農場,常常占用這些課時去勞動。那個年代老師必須按上麵統一規定和要求授課,自然離不開毛澤東思想、階級鬥爭、學工、學農。講課照本宣科的教條主義方式,使教學變得單調、枯燥,也許聽膩了那些說教,學生上課亂哄哄的,紀律很差。我總想能有什麽新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同時也樹立自己的“威信”,能鎮住這幫孩子,讓他們感到敬畏。半路出家的我專心研究起教育來,除了學習別的老師的授課經驗,還找來幾本兒童心理學和有關教學方麵的書熱炒熱賣。又回想自己學生時代,老師是怎樣吸引我們聽課的,把那些教課方法借鑒過來“如法炮製”。講課時,借題發揮給孩子們吹吹牛,講講故事,天南海北、趣聞軼事“添油加醋”地侃一通。山裏的孩子掌握的知識少得可憐,我閑扯的那些平淡的東西,他們也覺得新奇無比。講到精彩之處,突然打住,學生意猶未盡,欲聽下文,“且待下次上課再講”。引導大家對學習產生了很大興趣,漸漸地孩子們最喜歡聽我講課了。完全鎮住了這幫孩子,課堂秩序井然,紀律也好了,收到了預期效果。寓教於樂確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若是“三好”日子(即正好是體育課,又是好天氣,本人心情又好),就帶著大家到一個叫大埡口的山坡上去活動,自由玩耍,也允許他們趁機捆柴禾或割草帶回家。這是孩子們最高興、也最盼望的一個活動。每當這時孩子們就像出籠的小鳥,歡叫著雀躍而行,也在這時那些山裏的孩子個個都把孩童的天真爛漫毫無掩飾地表露出來,看不到平常那種靦腆和矜持。我也被快樂感染,這樣安排也是為自己想借機散散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