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狗主要有两类:看家狗和撵山狗。
狗都是有主人的,自古就有“打狗欺主”的说法。
刚到农村,见家家都有狗,林场的男孩子们就想要一只自己的狗,问,“哪一家能卖狗?多少钱才能买一只?”
老场员说,“不花钱,上街抱一只就行了。”
果然,在中和场的街上,见到很多被狗主人带到街上任人领养的小狗。它们被一根草绳拴住腰部,遗弃在一个角落里,让人领养。
我们问,为什么主人不养它?老场员说,“草狗(母狗)一年下几抱(窝),一抱好几只,谁养得起?”
这时我们才相信,小狗最先是没有主人的,谁要了它,喂养它,谁就是它的主人。
我们带了两只小狗回林场。
我们分别给它们起名赛虎、端尾。
头几天,知青们把从重庆带来的点心、饼干都喂了小狗。
但是,没几天,小狗们就开始受虐待了。
起因是听农民说,狗有七条命。
于是,喜欢捣蛋的伍修文,想试试狗的命有多大,就用一根绳子系住赛虎的头,拎起来慢慢旋转,像舞动链球那样,越旋越快,随后手一放,赛虎就飞向空中,向山下飞去,不知摔落到何处了。
大家都骂他心太狠,并确信小狗摔死了。
奇迹在三天后出现。清晨,听到细微的呻吟声,开门一看,赛虎居然回来了。让人感动的是,狗真的命大,而且不恨主人,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还能从山下爬上山来,而且是朝它受虐待的地方——男知青宿舍爬去。
赛虎是只看家狗,而且尽忠尽职,只要有人路过,它必然狂吠不止。
但是,它的命不好。这得怪它的德性不好——它逢生人便咬,下口。
一次,它“有眼不识泰山”,把公社书记咬伤了。书记说,“恶狗别留。”由于“军令如山”,知青把它打来吃了。
端尾是条撵山狗。与看家狗不同的是,个头瘦小,腿很细,平时不叫。
刚带来林场,老场员就把它的长尾巴一弯刀给剁了。它嗷嗷直叫,尾部鲜血直流,逃到山林后边去了。我们担心它流血过多会死,老场员说,放心,动物自己会在山上找药草嚼烂了涂抹在伤口上的。问为什么要剁它尾巴?老场员说,这是条撵山狗,长尾巴留着不利于撵山。于是,老场员就给它起名叫“端尾”。是不是“末尾”只剩下“末端”而叫“端尾”?还是把“短尾”叫变了音?无人考证。
果然,端尾长大后,细腿短尾,轻盈矫健,成了一条撵山狗。我亲眼见它在一次围猎中建立奇功。
山民的居住很分散,一家一户相距几里远,平时鸡犬之声相闻而人难相见。但是,冬季里一定会邀约起来围几次猎,这时,几十只撵山狗凑在一起,好不热闹。
这天,我们几个女知青端了脸盆,到山沟的小溪边洗衣裳。山林的两个山坡之间才有沟,才有水。山林里灌木丛生,乱坡上没有路。山沟里因为有水冲刷,沟两边虽然也是灌木遮蔽,但水沟却是通畅的,洗衣服时你歪过头去,就能看到沟上沟下的一些情形。
开先,我们并不知道要打猎。
我们洗着洗着,忽然听见狗叫声连成一片,先是远远的,后来越来越近,我们猜想山民放了撵山狗,从那坡转到这坡来了。
我们说快点洗,狗儿过来了,我们怕狗。
正说着,忽然就听见动物的跑动声,稀里哗啦地压着灌木草丛横着向我们这边冲过来了。还没等我们回过神来,一个黑乎乎的家伙冲到我面前,吓得我惊叫起来。
我定睛一看,是端尾。
它大概是感到山沟里有动静,冲着我们来的。
随后,它一下子顺着水沟往山下冲去。
不一会儿,人声狗声更近了。接着就听见一声枪响,狗叫声越发激烈,有人大声问“打到没有”?回答说“没有”。
多事之地,我要赶快离开。
没想到就在这时,我看见了惊人的一幕。
一只动物顺着山沟从下边跑了上来,掠过我的眼前。这是一只麂子,它没有在我面前停留,唰啦啦地往上跑了。但我看清了它眼睛下方的两个孔洞,这不是鼻孔,而是施放臭气的腺囊,我甚至闻到了那股令人窒息的野臊味。
紧接着,端尾也从下边顺着山沟追了上来,山沟里的水路是很滑的,但端尾身影矫健,小蹄子踩得水花四溅,一溜烟就朝着麂子追过去了。
后来,人们也追过去了。
再后来,麂子被逮住了,据说是端尾咬住活口的。只有最好的撵山狗,才能追咬住活口。撵山狗那矫健的身影给我留下非常美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