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婆婆是我们林场专职喂养猪儿的。
喂养猪儿有很多学问,我过去不知道。比如,唐婆婆在集市上刚买了两只小猪来喂,我们好奇地围上来看看,有人问,哪只是公猪?哪只是母猪?唐婆婆说,这是肥猪,不是公猪和母猪。我们就奇怪了,猪总有个公、母之分吧,不可能有不带性别的猪。唐婆婆说,公猪、母猪必须骟了,才能喂肥猪。这“骟”是一句土话,有的地方叫“劁猪”,有的地方叫“阉割”,就是去掉公猪、母猪的生殖功能,才能把它们喂成肥猪。据说如果不骟,它们“心思花花”老想着“那事儿”,是要掉膘的,长不肥的。我原以为母猪下了一窝崽儿,把小猪喂大了,就成了过年可以杀来吃的肥猪,其实不然。
有的人家专门喂母猪,是为了“下崽”,卖小猪;有的人家专门喂公猪,也称“脚猪”,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允许它当“花花公子”,专门做“风流事”给母猪“配种”怀崽儿;一般人家都是喂肥猪,也称“肉猪”,是为了吃猪肉。所以,母猪、公猪、肥猪,三者不能混为一谈。
我们林场只喂肥猪。
这次喂了两只。四个月后,笼子猪儿都长了三个身位,但有一只黑不溜秋的个头较小,唐婆婆说这是“霉坨坨猪”,长不大。
有一天,猪圈里鬼哭狼嚎、叫声一片,惹得刚刚下工的我们围着猪圈看。只见“霉坨坨猪”横冲直撞,与另一个猪儿“打架”。我们女知青看了几眼就走了。忽听一个男知青吼道“快来看哟,猪儿在爬背,在搞‘灯儿’哟!”此话不说则罢,一说就急坏了唐婆婆,只见她三步并做两步走,冲到了猪圈,听得她大声骂道:“背时瘟丧,才是个开教童子娃哟!”后来男知青们凑到一起,龙门阵摆得眉飞色舞,我们感觉得到他们在说一些“下流事”,不屑于去听。
第二天下工,我留神了一下猪圈,发现“霉坨坨猪”不见了,只剩另一只。
问唐婆婆,她说,“没骟干净,背下去卖了。”
她说这话的时候,笑容神秘兮兮的,还补充了一句:“女娃子家家的,瞎打听啥子?”
我伸伸舌头,知道有些“禁忌”的事儿,不言语了。
又过了两个多月,剩下的这只猪儿已很大的身架子了。
有一天,忽听说猪儿不见了,我们去看,果然猪圈空空。大家分析有两个可能,第一可能晚上被盗,第二可能被野物偷袭。但稍想一想,这两点也可能都不存在,因当夜没有听到较大的声响。唐婆婆仔细察看猪圈板子,才发现有一块松活了,被猪儿拱开一条缝,猪跑出去了。
找了几天,也没找到,把唐婆婆急得哭了好几场。我们心里也难受,因为大家改善生活全靠的它,这下可吃不到肉了。当时全国的物质生活很差,城市居民每人每月供应一斤肉,而农村没有副食品供应,吃油吃肉全靠自己种植、喂养。农民家杀一头猪只能留下一半,另一半必须交给国家;我们社办林场国家给予优惠政策,只交屠宰税,全头猪自己食用。现在猪丢了,大家感到实在可惜。
于是,大家商量再去买一头架子猪(比笼子猪儿大)来喂。
四天后的一个晌午,我们正在吃饭,忽听人喊:“唐婆婆,你的猪儿回来了!猪儿回来啦!”
嘿,那只跑出去的猪儿真的回来了,是我们林场的狗儿赛虎从林子里带回来的。唐婆婆高兴,我们也高兴。看见猪儿安全回家,几天来的忧伤,消失得无影无踪。
以后,唐婆婆就精心照料,精心饲养。这猪的食量也大,没多久,猪肚子长得滚瓜溜圆的。又过了一段时间,这头猪形体有了变化,**周围有点肿,一串奶子下掉,有人说,肥猪怀孕了,我们听说后都跑去看“怪”事。
一段时间里,唐婆婆的话也少了。
原来,这头猪确实是怀了孕,并且下了一窝小猪崽。
下的猪崽好奇怪,样子太难看,身上有一条条花纹;嘴巴更难看,尖尖的,没多久还长出了小獠牙。这时大家才明白,这只猪儿和野猪**过。
唐婆婆这时破口大骂:“狗日的肖三,卖我的一对笼子猪儿都没有骟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