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村紀事

十、牛冬生請醫

字體:16+-

分完救災糧的第二天,天剛明,牛冬生就醒來了。他急著想抽空把院裏漚下的糞送到地裏。沒想到睜眼一看,他媽已經把早飯做好了。他匆匆忙忙起來,洗了一把臉。吃了兩個窩窩頭,喝了兩碗米湯。然後就到院裏弄糞。剛剛裝滿兩籮筐,他媽端著一簸箕高粱出來了,說是要去磨麵。牛大嬸幫兒子把籮筐架到驢鞍子上,又端起簸箕匆匆走了。這點高粱是她昨天晚上淘洗下的。她決心要在今天中午,讓兒子痛痛快快吃一頓高粱麵“魚魚”。

高粱是這地方的主要食糧。但吃法和別的地方有所不同,既不像關東人那樣去了皮做高粱米飯;也不像晉中人那樣磨成麵,摻上豆麵或榆皮麵,在開水鍋裏做成“擦尖”、“抿曲曲”;更不像河北人那樣烙餅子,而是在籠裏蒸“魚魚”。這種飯名稱叫“魚魚”,實際上和魚毫不相幹。做法是:用滾開的水把麵和起,揪成指頭大的小塊,然後在案板上搓成細細的長條。一般婦女兩手可以同時搓四根,手巧的同時可以搓六根,甚至八根、十根。不但互相纏繞不到一起,而且粗細均勻,長短一樣。一把一把碼在籠裏,蒸熟之後調上酸菜湯,鹹菜湯,辣椒麵等調料,就成了人們最喜愛的家常便飯。連石獅院裏馮大先生,也是經常吃高粱麵“魚魚”,不過調的卻是油煎蔥花,清蒸羊肉之類的高級佐料。在平素年間,一般人家除了過年過節、婚慶喜事之外,差不多天天中午都是高粱麵“魚魚”。去年遭了災,糧食歉收,好多人家一過正月十五就不敢吃高粱麵“魚魚”了,而是攪糠拌菜蒸窩窩頭。如今正值春耕大忙季節,誰家不想讓壯勞力們吃個心滿意足呢!

當牛冬生送糞回來,剛又把籮筐裝滿的時候,牛大嬸也端著簸箕回來了。冬生隨口問道:“怎?倒磨完了?”“磨完?等到晚上也輪不上咱磨!”牛大嬸說:“不要說石獅院的磨上擠滿了等著磨麵的人,全村幾盤磨都一樣。連方萬寶家的磨都不閑著。”村裏人但有三分奈何,都不願用方萬寶家的磨。他家石磨下扇有個窟窿眼,不論你磨什麽,都要往磨盤下邊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