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飛機風雲

5)

字體:16+-

淩大誌走出賓館會議室,心裏很氣惱。他沒想到方案論證會竟開成這樣!

“七零八工程”研製“運十”,其初始目標是為國家領導人生產出國訪問的專機,100人客座和8000公裏航程是基本設計要求。此時世界噴氣航空技術已經開始了十五年,首先設計師們就要為“運十”選擇合適的發動機。尤其是發動機安裝的位置頗受爭議:是像蘇聯“圖——104”那樣的翼根式?還是英國“三叉戟”采用的尾吊式?或是美國波音采用的翼吊式?淩大誌率領的設計組一直在為此爭論不休,而他本人則希望采用翼吊式。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工作,他率領手下的設計人員已經根據三麵圖紙,完成了幾隻1比22的吹風模型,準備送到外地的風洞研究所,去進行風洞試驗。

航空工業部對此也很重視,派了一個局級幹部下來主持方案論證。此人正是當年跟淩大誌的父親淩文軒一起去香港策反的徐溫華。他剛滿五十歲,本該年富力強,但與飛機廠的幾位主要設計師交談下來,淩大誌卻發現他思想有些保守,對此頗為擔心。果然,設計組展開了幾天幾夜的方案之爭。徐溫華堅持說,自己是研究外國大型噴氣飛機技術的專家,應該聽他的。於是強烈要求走蘇聯的道路,采用尾吊,而絕不能采用美式的翼吊。

“不能采用翼吊布局,那樣不保險。”他堅持說,“這方案不能出一點差錯。”

淩大誌早有預料,便跟封鍾慶交換了一個眼神,站起來說:“但是尾吊方案缺陷太多。第一,重心太靠後。第二,尾吊發動機有深失速問題。第三,還有操縱性等問題……”

“這些都可以想辦法解決。”徐溫華又強調說,“你們拿出的翼吊方案也不完善,我看是四不像,別搞出個不三不四的飛機,有損你們上海的聲譽,也無法向中央交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