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台的後台

喝水與曆史

字體:16+-

有些中國人到歐美國家旅遊,見賓館裏沒有準備熱水瓶,不免大驚小怪,甚至有點沒著沒落。他們如果不打算喝咖啡或者喝酒,就隻能在水龍頭下接生水解渴,不是個滋味。好在現在情況有所改變,一是商店裏有礦泉水出售,二是歐美有些賓館為了適應東亞遊客的習慣,開始在客房裏配置電熱壺。

中國人習慣於喝開水,沒開水似乎就沒法活,即使是在窮鄉僻壌,哪怕再窮的中國人,,哪怕窮得家裏役有茶葉,也決不會用生水待客。燒開一壺水必定是他們起碼的禮貌。這個情況曾經被法國史牽家布羅代爾記在心上。他在《十五世紀至十八世紀物質文明、經濟與資本主義》一書中說:中國人喝開水有四千多年的曆史,這個傳統為西方所缺乏。

喝開水有利於飲水消毒。開水喝多了,然可能失去歐洲人口舌於水的敏感,不能像傳說中的土耳其人那樣細辨泉水、井水、河水、湖水的差別,但生,病概率一定大大降低。於是可以理解,古代的歐洲文明的宏偉大廈常常潰於小小病菌的侵蝕。黑死病,傷寒,猩紅熱等等,一次次鬧得歐洲很多地方十室九空,以至“掘墓人累得抬不起胳膊”“滿街是狗啃過的屍體”——史家這些記載至今讓人驚心動魄。著名文學著作《十日談》的產生,據說就始於一群男女藏人佛羅倫薩地下室裏以躲避瘟疫時的漫長閑談。

中國人熱愛開水,這一傳統很可能與茶有關。中國是茶的原生地。全世界關於“茶”的發音,包括老英語中的chaa,以及新英語中的tea,分別源於中國的北方語和閩南語。《詩經·邶風》中已有“荼(茶)”的記載,漢代典籍中多見“烹茶”,可見飲茶必烹,必燒開水,此習俗的形成至少不會晚於漢代。喝開水傳統又‘很可能與鍋有關。英國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裏說中國化鐵為水的澆鑄技術比歐洲早發明十個世紀。”《史記》中有“湯鼎”一詞,《孟子》中有“釜甌”一詞,都表明那時已廣泛運用金屬容器,堪稱高科技產品。相比之下,遊牧人還處於飲食的燒烤時代,,麵包也好,牛排也好,架在火上燒一把了事,到喝水的時候,不一定能找到合用的加溫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