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台的後台

民主:抒情詩與施工圖

字體:16+-

“民主”仍是一個敏感的詞,被有些人說得吞吞吐吐一隻有美國總統布什這樣的人才把“民主價值”和“民主聯盟”當一碗飯走到哪裏就說到哪裏這也難怪,民主的概念與體製本是西方所產,從遊牧時代一直延伸到工業化和信息化時代。那裏的民主雖一度與古代的奴隸製相配套,一度與現代的殖民主義相組合,但毒副作用大多由民主圈之外的弱勢階級(如奴隸)或弱勢民族(如殖民地人民)消化,圈內很多人感受不會太強烈。他們即便也痛苦過、危機過、反抗過,但堤內損失堤外補,圈外收益多少可有助於減災止損。就一般情況而言,他們更多的印象來自官吏廉能、言論自由、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等圈內的民主紅利,有足夠理由為民主而驕傲。有機構宣布世界上前十位最廉政國家中有九個實行民主製。僅此一條,就不難使民主成為很多人的終極信仰乃至聖戰目標一,十字軍刀劍入庫以後,民主義軍的炸彈不時傾瀉於外。

後發展國家似乎有點不一樣。它們移植民主既缺乏傳統依托,也沒有役奴和殖民等外部收益以作衝突的回旋餘地,各方=較上勁就隻能死磕。一旦法製秩序、道德風尚、財政支特、教育基礎等條件不到位,民主大躍進很可能加劇爭奪而不是促進分享。小魔頭紛起取代大靡頭,持久的部落屠殺、軍閥割據、政黨惡鬥、國家解體和管治崩潰,成了這些地方的常見景觀。迄今為止,二十世紀一百多個“民主轉型”國家中的絕大多數,一直在民選製和軍政府之間來回折騰,在穩定與民主麵前難以兩全,前景仍不明朗。自以民主了的俄羅斯、新加坡等不入西方政界法眼,蒙受一次次打假聲討。靠全民直選上台的巴勒斯坦哈馬斯政府更被視為恐怖主義。中國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一三年的民主,引發了時曠日久的混亂與分裂,後來靠多年鐵血征戰才得以恢複穩定和統一國家。一九六六至一九六八年的紅色民主同樣導致災難,最後借助全麵軍管和反複整肅才收拾殘局。毫無疑問,很多過來人對此心存餘悸,對民主化的性價比暗自生疑。民主教練們雖然硬在一張嘴,硬在台麵上,實際上也經常無所適從。美國就支持過皮諾切特(智利)、蘇哈托(印尼)、馬科斯(菲律賓)、佛朗哥(西班牙)、索莫查(尼加拉瓜)等多個獨裁者。據前不久《國際先驅導報》報導:當伊拉克的爆炸此起彼伏,美茵紐約大學全球事務中心的智囊們立刻向政府建言:必須在伊拉克建立獨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