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台的後台

作揖的好處

字體:16+-

中國人以前對外部世界疑懼而排斥,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外國人原來叫“胡人',從西北方的陸路來,帶來胡椒胡麻胡琴胡笳胡餅,還有“胡說”,此詞基本上用作貶義。後來又把外國人叫“洋人”,他們從東南海路上來,帶來洋油洋火洋槍洋炮洋蔥,還有“洋相”,也基本上用作貶義。“胡說”與“洋相”兩個詞,分別含聚了中國曆史上兩次大規模對外開放時的心態,成為中外文化交流所殘留的語言化石,進入字典。

時至今日,國民們不大說西方人的壞話了。相反,進口商品成了榮耀,出國留學令人神往。即便是痛心疾首捍衛著國粹的傳統派們,隻要隨便朝他們瞥一眼,也就知道他們實際上活得非“胡”即“洋”。玻璃、鋼筆、熱水瓶、電燈、沙發、自來水、汽車……這些東西哪一樣不是源於西方文明呢?人們連語言也越來越多洋味,坐“的士(taxi)”、打“擴(call)機”,這一類時髦語言由南向北席卷全國。湖南某地一些漢子用腳踏三輪車拉客,車子還是車子,現在卻叫作“踩士”。借用了“的士”的後一半,似乎就沾染了現代氣息,就暗示了一種新潮的享受,好讓市民聽得順耳。果然,這個詞立刻在公眾口語中流傳開來。隻是苦了將來的詞源考據家,要查出這個詞是英語的嫡親子還是私生子還是私生子的外侄,恐怕得費一番周折。

“踩士”不足為訓,“士”一下就能沾上多少光?就能使乘客舒服多少?其實,外國並非什麽東西都好。就說握手吧,這種西方禮節已在中國全麵普及,但我看來看去,想來想去,覺得它實在比不上我們傳統的作揖。

一是衛生。握手可傳播某些細菌病毒。握手時雙方中如有一方的手沾泥帶水,也會給另一方帶來不舒服。而中國的作揖,施受雙方完全沒有身體接觸,即便到傳染病醫院去慰問一大群病人,回家後也無須急匆匆先去衛生間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