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過程

鏈接一 1977:青春之約(2007年班會獻禮視頻提綱)

字體:16+-

班會籌備小組撰稿

2007年1月第三稿

引子

配音 這張老照片拍攝於1981年。

M大學中文係77級2班12個年輕人,曾在東麓山下留下了這一張合影。照片上第二排最右邊的人名叫樓開富,是當時的班長。據說他借晉代“竹林七賢”的典故,給這張合影起了一個不無戲謔的標題——“東麓十二賢”。畢業時,十二賢中有一人病休,一人輟學,其餘十位在趙小娟家臨別聚會。興之所至,他們相約十年後的同月同日再來相見。

也許這一約定並沒有被很多人當真,或者很快被多數人在忙碌日子裏忘卻。於是十年後的那一天,當林欣穿越千山萬水,趕赴一個同學們都已忘卻的約定時,她的窘迫和悲傷可想而知。

同期 趙小娟家的舊居照片。

取代趙家舊居的銀行營業部。

林欣接受采訪,談赴約那一天的大雨,以及返程火車上的擁擠和混亂。

配音 在很多人看來,林欣的失望就是文學。不是嗎?文學是人間的溫暖,是遙遠的惦念,是生活中突然冒出來的驚訝和感歎,是腳下寂寞的小道和眾人都忘卻了的一個微不足道的約定。

三十年過去了。在紛紛擾擾的歲月中,我們來來往往,飄萍無跡,動如參商,任歲月改變我們的麵容,我們的處境,我們的經驗足跡,隻是心中漸漸生長出更多的感懷——也許這就是最廣義、最本質的文學?

今天,讓時間稍作回放,我們從四麵八方重聚東麓,重溫青春時光。我們這些曾經的失約者,也許可以把友人多年前那一次撲空的來訪,永遠接納在這個春天。

(黑落黑起)

【片名】1977:青春之約

第一篇·向新時代注冊報到

配音 1977年11月7日,董國雲坐拖拉機進城,卸完糧食後去縣教育局報考,用他的話來說,花5毛錢買到了未來的通行證。對於很多考生來說,因為新政策撤除了家庭出身、領導批準等環節,這幾乎是他們人生中第一個低值然而無價的平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