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花落,雁来雁去,转眼间到了第二年秋天,儿子已经快一周岁。
有一天,山沟里突然来了一辆212吉普车,和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小孩子一听到车声,拼命往出跑,山里的孩子把外面来的人和车当作新鲜事。儿子也有些懂事了,一听到车声拽着我,央求道:“妈,看车。”
稀罕玩意——两辆车一直开到我们家门口,张龙也从车上下来。
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来了什么干部。我把孩子塞到张龙手里,为他们每人端上了一碗开水。
一位领导模样的人问我:“多大年纪?”
“二十五岁。”
“住了几年山沟地窨子?”
“三年。”我答。
三年?他们感叹地说:“要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这大山里还居住着这么多无辜的人们,过着原始生活,想不到,真想不到啊。”然后向张龙了解小青沟的人口、吃水问题,并自我介绍说,“我们是县卫生局和防疫站的,来检查水质和地方病,不管哪里建新村,都要通过我们检查水质,看看生不生地方病。”
那时黑龙江的地方病主要有粗脖根、大骨头节两种。
从进山开始我们喝门前小河沟里的水,他们用几个玻璃瓶子到小河沟里去装满了水,准备带回去化验,又挨门挨户对孩子们进行了检查,结果是所有的未成年小孩子手指、脚趾都开始变形。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要不是县里防疫站来现场检查,我们这些在山沟里住了三年的人,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会生大骨节病。
检查完所有的孩子后,防疫站的领导当着大家的面说:“你们继续住下去,将来后代全都是大骨节,个子长不高,手脚又短又粗,什么活都不能干,全都是残废,你们说可怕不可怕?”
这回大家真的害怕了,都急着问卫生局和防疫站的领导,怎么办?
“他们回到县里马上到县政府去汇报情况,最好是把南山里的几个新村合并到一起,国家有改变水质的投资指标,打深水井,这样才能彻底改变水的问题。”防疫站的领导说,“你们不用着急,三年都住了,也不差几天,县里会给大家安排好生活的。”
悬着的心未完全放下来,我已经打好了主意,哪儿也不去,搬回白山去住。这三年,自己每时每刻都在牵挂父母亲和妹妹、弟弟,特别是女儿也回到了姥姥家,一住就是半年,实在是太想念亲人。
“张龙,我们搬回白山去吧。”我动员丈夫,现在有了理由,小青沟有大骨节病,不能再住下去,早晚得搬走,还等什么?
“我是村领导,建村时是我带大家来的,走,我也要和大家一块走,有一户不安排好我都不走,等等吧,县政府会给个说法的,领导不会不管我们的。”他说,丈夫死活不走。
实在说服不了丈夫,我一个人又搬不了家,只好耐心等待吧,等待县政府的安排。
又熬了两个多月,到了九月,县政府派了由县、公社两级组成的工作组来到了小青沟,为我们这些焦急等待的人传达了县政府的决定:要我们这八户人家和山那边的中信公社新村合并。那个村有五十多户,建村五六年,可也有大骨节病,两个村合并后,县政府拨款安电,打深水井,改善生活环境,做到根治大骨节病。
县政府的决定,令大家都高兴,从心眼里感谢党、感谢县政府对我们山沟里人的关心。
工作组由县、公社两级领导组成,组长是县里主抓农业的王副县长,公社有党委书记和民政助理,及派出所所长和公社统计共五位成员。当天就带领八位男劳动力到中信新村的常熟屯去开会。
两个村的社员开了一天会,小青沟和常熟屯距离六十多华里,翻山走小路十多里路程,悬崖绝壁的不太好走,山民还是选择翻山抄近路。
“这回可熬出了头,常熟屯不错,队长姓肖,叫肖国庆,非常热情,中午还请我喝酒……美中不足是人口多一点,他们家八个孩子,十口人,可生活还过得不错。”晚上张龙开会回来,喜气洋洋地说,“今天开了一小天会,把合并的问题定了下来,重要的是双方的财产作价问题,领导班子问题还没定,明天还要过去开会,把固定财产作价,选领导班子,各户去找房子,准备搬家……合并后的村子重新起个名字。”
“出头啦。”我听后也非常高兴。
全村五十多口人像过年一样,各个喜气洋洋的,特别是学龄儿童,听说常熟屯还有学校,乐得一蹦老高,满山沟喊:
“我们能上学啦!”
“我们上学读书喽!”
那份欢乐喜悦真是用语言难以形容。山里的孩子渴望读书,十里八村的没一所学校。
常熟屯建村早我们两年,说来也许是天意,人家一建村就规划得非常好,集体盖房子,街道整齐,每家房前屋后都有菜园地,面积一样大。而我们小青沟的人,没有一个长远打算,建村三年多,还住着地窨子,一户盖房子的也没有,别说想起办学校,就是生活中常用的东西一直要下山去买,连个赤脚医生都没想过培养一个。
第二天,张龙带大家去常熟屯开会,我也要跟着去。
“去瞧瞧,既然已经定下来合并,我们抢先找个房子好搬家,小青沟我一天也不想住下去了。”我说。
“有道理。”他瞥眼孩子,问:“那儿子呢?”
“我背他去。”我说。
男女老少翻山越岭,一起去了常熟屯。
到常熟屯后,张龙把我和儿子安排在肖国庆家。
我丈夫和肖国庆又去开会了,肖国庆出门前交代肖大嫂,让她带我去找房子,并且准备午饭,他和我丈夫散会后回来喝酒。
常熟屯建的不错,有学校、卫生所、大队部。家家的小孩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就可以上学,不耽误孩子的前程。人人喜欢上了这个小村。
在肖大嫂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一家姓申的房子。山里找房不用花钱,都是借住。
“今天,可得好好喝一顿,我和张龙当选为大队长和支部书记,是不是该庆贺?”肖国庆说。
“找到合适的房没有?”张龙问。
“找到了,最前趟街那栋三间房,老申家。”肖大嫂抢着说,“下午过去收拾房子,你们三两天就可以搬家。
在肖家吃午饭,两位新上任的村官相互碰怀祝贺,并发誓要把这个村搞好。让新村有个新起色。下午协助其他七户人家找房,马上让大家都搬过来,好正规地投入到秋收生产当中去。
两个村合并后,县里马上拨款,张龙忙着张罗打机井、拉电线、埋电线杆、安电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全村人欢欢乐乐、喜气洋洋地过日子,我的心情也和全村人一样,觉得日子有盼头了。开始筹备明年盖房子,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干劲十足。
秋天,大队组织一部分人打机井、拉电线,剩余的劳动力上山放木头,种木耳,然后按户、按人口分到各家。我又养了几头猪,有时间也跟着邻居上山采蘑菇,采榛子……生活充满了阳光。
春天种完地,开始筹备盖房子。山里盖房子非常方便,木头有的是,随便放。我们家的房子,从墙到房盖都是用的木头,共用了一百多立方米,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和全村人帮忙,我家终于盖起了一栋全村最大最好的房子,室内间壁的格局也先进,按照城里住房的模式间壁的房间,一进门是走廊,东边一间搭的火炕,走廊两边都是用砖搭好火墙,西边两间,外间放了两张床,里间搭的火炕,前面都是落地窗户,非常明亮,厨房和储藏室在后面。方圆几个村,我家的房子都算最好的。
这一年秋天,一九八一年的秋天,公社突然来了通知,让张龙到县里开会,会期五天,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