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哭岭

2

字体:16+-

人马上山到齐,在一天早晨,黄皮子对大家说:“我昨晚做了个甜兆子(好梦),螳螂子沟有人棒槌,今天我们上山。”

东北行帮重视做梦,做什么梦往往决定如何行动。具体到挖参人,做什么样的梦上山和下山,很有讲究。梦见老头、老太太、大姑娘、小媳妇是福兆。决定上山,他昨晚梦见丫儿往山上跑,他后面追撵,以为她是去钻山洞,最后到了螳螂子沟。

神帮到了螳螂子沟,找参开始。找人参跟工兵探地雷的情形极其相似,最像的莫过姿势,差别是装备,我们做下比较:

工兵——探雷器。

挖参——索拨棍。

工兵——四脚鞋。

挖参——千层底(布鞋)。

工兵——军锹。

挖参——镐头。

……

装备的差异是外表的,最大的差异是内心。工兵探测的是未爆物,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挖参找的是财富是寻宝,轻松愉快、兴奋兴趣地寻找。我们看看参帮把头黄皮子命人挖参的一个场面:

挖参队伍横排前进,人与人的距离为一棍子——比锄杆略粗稍长,俗称索罗棍,每人手持一根——远,棍棍相接,寸土不漏地寻找。领棍的黄皮子走在队伍的最前边,一马当先、身先士卒……怎么说他都行。身后是两个边棍,负责左右两翼,中间的人叫挑杆的,夹在挑杆与边棍之间人为雏把(新入伙的)。

同一场战斗一样,胜败取决于指挥者。参帮把头具有威望和找参经验,能不能找到参关键在黄皮子。

一个参帮一个规矩,多数参帮放山时不许说话,回到仓子后才能说话,如果说话必须说吉利话。然而黄皮子带领的参帮,不是闷头找参,活跃气氛领棍的唱二人转:

夏老三下了官船往前走,

眼前来到张家湾。

张家湾设个卖人市,

有卖女来有卖男。

夏老三向前问大嫂,

你的身要多少钱[2]?

“我的身,要两块!”挑杆的恰当地细声搭上一句。

众人跟着起哄唱:“我要!我要!”

找人参林子顿然热闹起来,唱不仅愉悦,还能驱除疲劳。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去了大个半上午。

“棒槌!”田边棍突然喊道。

“什么货?”黄皮子问。

“六批叶!”

“快当!快当!”众人齐声喊。

发现人参喊山[3],大家围过来。黄皮子亲自动手抬参。将两根树枝插在参棵地两旁一尺远地地方,然后用红绳套在人参尖上绑在树枝上,再把红线两端系上铜大钱,意思别让人参跑了。接下来用上挖参的工具,镐头、刀子、斧子、鹿骨针……山孩子(人参)被抬出来。

按规矩,第一天开眼——即挖到了人参——就要砍照头。有关资料载砍照头的方法:“在挖到人参的对面找棵树,把树皮扒去,在露出白茬的树体上,刻上挖参的基本情况。照头的左面刻的是人数,如五人挖到的参,就刻五道杠;右面刻的是挖到人参的等级,六品叶就刻六道杠,五品叶就刻五道杠。”

当晚,黄皮子给老把头上香,叩拜道:“山神爷老把头,恭喜了!感谢您给俺开眼了,感谢您的大恩大德了……”

感谢山神爷赐参之恩,把头吩咐下去,摆酒庆贺。如此重视开眼,因为第一天挖参,有了很好的开头,预示今年拿到更多棒槌。

晚饭后,黄皮子滋味地坐在地仓子前唱,

提到才子我叫范喜良

三言两语媒说妥

花红小轿来娶徐孟姜

一拜天二拜地

拜罢天地入洞房

结亲不到三天整……

黄丫儿走过来,她想坐在父亲身旁听他唱二人转。黄皮子在女儿走近,停下不唱了。

“唱啥呢?爹。”

“孟姜女。”黄皮子说这三个字明矾一样涩,表面是唱民间传说的孟姜女,心里思念的丫儿她娘孟姜女,孩子问他只能答孟姜女。至今黄丫儿不知道自己亲娘就叫孟姜女。

“唱啊,爹。”

“不唱了。”黄皮子见到女儿,心里酸得很,唱不下去了,他回地仓子取出一小包人参籽,放到她的手里,说,“丫儿,放好,将来你用得上。”

好久,黄丫儿不知父亲突然给自己一包人参籽做什么。其实是她不懂挖参人的习俗。见到人参,那声呐喊吓得它一抖,有的连籽儿都抖掉了,意味人参落籽——产子,因此产妇吃了有催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