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的剧本中没有矿上的剧情,矿上的戏份是后来加进去的。之前我说过,剧本和拍摄完全由我决定,投资方不能干涉。他们说,没问题。但是在拍摄时,他们告诉我,要增加一个戏份进去,加一个南岭煤矿的剧情。原因是,起初的投资方是秦州市政府,现在增加了一个南岭煤矿。若是从资金的角度说,南岭煤矿才是真正的投资方。投资方提出增加一个戏份,这要求并不过分,何况增加这样的戏份并不难。他们就是这样对我说的。我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反驳,我说容我想一想再说。
南岭煤矿的老板请我吃饭,他向我解释为什么要增加矿上的戏份。南岭煤矿是秦州的支柱产业,但是这几年矿上总是死人。煤矿上死人没什么大不了,哪个煤矿不死人。可是南岭煤矿死了人,有人就举报,有些报纸和电视台的记者还来调查。他们怀疑矿上瞒报死人的数字,矿上的安全设施有问题,以及矿上给有关部门和领导贿赂。这让矿上的形象受了影响。电影里要是有矿上的几个镜头,就能堵上那些说坏话的人的嘴巴了。当然,主要的原因还不是这个,主要是他喜欢电影。他从小就喜欢,小时候的理想是长大了当一个演员,演那种武功高强救人于水火的英雄人物。但是理想总会和现实产生冲突,他也没有料到自己成了一个挖煤谋生的人。不过他内心里依然热爱电影,他参与投资我的电影正是出于对电影的热爱,在电影里增加一点儿煤矿的镜头也是出于热爱。他虽然没有演出,但是看到煤矿的镜头就等于他出演了一个角色。
矿老板姓周,大家称他周总。周总西装革履,戴一副眼镜,说话文雅温和,看上去像是一个大学里的老师。他讲述自己的生活,对电影的热爱,语调安静又柔和,让你感觉到他并非出于应酬,而是出于倾诉的愿望。无论如何,听他说话还是比较愉快。他很善于说话。当然,我必须要考虑增加戏份的事情。你根本不可能拒绝。他说的每一个理由听上去都很有道理,而且经他那么一说之后,你会忍不住赞同他的想法。他说到的情节在电影中不仅必需,而且是你疏忽的部分。
当晚请客人数不多。他带两个随从,我这边只带了助理王薇,吃饭地点也是秦州一个很隐秘的地方,这家饭馆外表寻常,进去之后却极为奢华。饭罢之后,他说知道我事务繁忙,不敢再占用我的宝贵时间,就此一别;至于拍摄时资金、场地、车辆物资等问题,若有需要,尽管吩咐。我道谢,与他告别。他的随从提了一袋茶叶交给王薇,说是周总带的一点儿好茶,送我品尝。我再次道谢。
回到宾馆,王薇提了茶叶过来。我让她打开包装,两个金属盒里,一盒是四川上好悬针,另一盒里则塞满了厚厚一摞人民币。王薇吃了一惊。我让她点一下数目,正好十万。我略作沉吟,告诉王薇,先收起来,这钱拿着烫手,退又不可能,权当南岭煤矿的广告费用。等电影拍成,当劳务费发给剧组吧。
既如此,就得增加矿上的戏份。泡一壶茶,连夜改剧本,增加了一个矿上的情节。电影里的画家穷困潦倒,有一日流浪到南岭煤矿,就在这里做了短期的矿工。剧本里原有的在建筑工地找人算命的戏份删除,代之以在矿上做工。也勉强能通。
但是,南岭煤矿几个字过于刺眼了。我不能因为收了你的钱,就把电影变成露骨的广告片。我告诉周总,这些印有闪闪发光的矿名的工作服必须换掉,否则电影里的情节就无法展开。周总依旧是那种儒雅的表情,他说我是导演,当然有权力决定用什么样的服装。矿工们的服装换成了普通的工作服。作为广告补偿,我在摇拍煤矿位置的时候,取了南岭煤矿的大门镜头,看上去随意,但也足以让观众看得清楚明白。矿工们的安全帽上也印有矿名,电影中的艺术家近景做工的镜头里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安全帽上的南岭煤矿字体。
实际上还不止这些。当时所拍的矿上素材,后来被周总请了高手做了剪辑,用其中的十个左右镜头,做成了一部时长约三分钟的广告片。这部广告片后来在许多电视频道反复播放。
连我自己都要赞叹这个短片做得漂亮。片中是一个明星在矿下体验生活,神情愉快,充满了对煤矿的热爱和赞美。这个有过不良名声的煤矿俨然是一处安全、高效、风光优美的乐园。我请到的摄影师在国内是少数具有强烈的镜头感和表现力的人,我和对方曾有过愉快的合作。但即使我们彼此信任,他也可以不必告诉我素材的去处。广告片里的主角是我电影里的男一号。他在矿上镜头拍摄之初,就已经和周总签了代言合同,所以在矿上的戏份他演得相当投入。我当时还以为是他对夜总会的行为感到愧疚,因此以热情表演作为补偿。
就算我知道原委又能如何?演艺界本来就充满玄机,人人追逐,无孔不入。对周总这样的商人来说,想必也深谙其道。我只能对他表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