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挑选重要的事情简单叙述一番。你晓得的,洛镇在从前是荒山野岭,不毛之地。我先祖在洛镇苦心经营,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终于创建了偌大一个家业。那时候洛镇真是富庶繁华之地,山清水秀,百鸟齐鸣,鸡犬之声相闻,俨然一派世外桃源景象。我先祖牛马成群,田陌纵横,子孙们个个身形彪悍,可上山打虎,可下海捉鳖,一时间名声广播,整个洛州都晓得这里是富庶之地。又因为此地是关西重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因此朝廷就在洛镇设立县府,名为洛寨。嗯,我先前做飞行表演的那段城墙就是洛寨的首府。那时候洛寨真是繁华无比,看起来就像是一座大城市。我先祖富甲一方,又有侠义精神,设立洛寨之时,他慷慨捐出一百石上好的麦子,因此朝廷赐他做了里长,专门负责丁役赋税,治安巡逻。我先祖恪尽职守,广得人心,一时间洛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都觉得这里是人间天堂。
当时洛寨县令姓李名北阳,是一个清廉正直的官员。他对我先祖的慷慨耿直十分赞赏。公务之际,和我先祖酬唱往来,成为莫逆之交。李县令虽然武举出身,但其人才高八斗,雅好书画,书法绘画精妙有神,有魏晋名士风度。他又兴办了大观书院,让洛寨周围农家子弟入学,学习《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又设立写字课,让子弟临写碑帖,练习书学。李县令说,诗书可以助教化、助人伦,仓廪实而知礼节,古今一理也。家有良田不算富,诗书传家才是贵。每当酒酣兴尽至极,李县令总会挥毫泼墨,龙飞凤舞起来。只见他写出的字大如斗石,飘逸不凡,观其作书,有如两军交战,金戈铁马之声此起彼伏,真是惊心动魄,气势如虹。他又是一位极为慷慨的人,凡是有求他字画的,他无不奉送,不收分文。一时间,洛寨兴起书画之风,家家户户都要在堂屋正中悬挂书画,人人都以家藏字画诗书为荣。还有人说,李县令的字画可避凶邪,可佑平安,因他老人家是一个大大的清廉正直之人。因此在洛寨地方,李县令的书画悬挂最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他的墨宝。呃,李县令李北阳的事迹记载在《洛州志》第六百八十一页上面,我说的和书上的一模一样,你一看就晓得了。
我先祖那时候与李县令交往甚密,自然也受到熏陶,他得到李县令送他的书画作品有数十幅之多。但是我先祖心中却觉得很是惶恐不安。原因何在?原来我先祖是农耕出身,虽有一身武力,也晓得富贵莫如诗书的道理,但他老人家目不识丁,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来,无论他如何努力,就是不晓得那书画的妙处在哪里。因此他内心觉得惭愧至极。有一天他检查自家粮仓,看到粮食堆积如山,就算他以后十年里颗粒无收,整个家族也是衣食无忧。他观看那些粮食,忽然心有所悟。收成如此之多是因为他勤于农桑,反之亦然,正因他懂得耕作之道,所以才有如此收成。以此推论诗书之道,如果他能多藏书画,也不就能懂得书画的玄机了吗?他想天下的事情应该包含同样的道理。于是我先祖当时就下定决心,要搜罗古今字画。他整日在洛寨街头游走,见到那些书法绘画,统统收购囊中。洛寨当时是连接关外和中原的要道,平常往来商旅很多,各种古玩珍宝、书画古籍应有尽有,我先祖沉迷其中,竟然疏于公务和农桑。有些外乡书画家来到洛寨,我先祖都是盛情款待,等他们离开时又奉上充足盘资;有些书家留恋洛寨富足悠闲,竟然常住洛寨,我先祖始终奉他为上宾,毫无厌倦神色。有些不良之徒,晓得我先祖只是喜好书画,其实不晓得辨别真伪好坏,于是拿了许多赝品来蒙骗他老人家。我先祖果然上当。但他不以为意。我先祖遍观书画,也逐渐悟得其中之道。李县令也称赞他极有慧根,若是再能多一些学问,就有了学士风范了。我先祖点头称是。那时候他虽然已过天命之年,却极为好学,闲暇之时,经常到大观书院聆听先生授课,我先祖勤学之态,一时间在洛寨方圆传为佳话。
那年却出了大事。先是关中有大地震,山崩地陷,屋舍倒塌,那地方百姓死伤大半,遍地只见残垣断壁,累累尸骨。地震之时,洛州也是天摇地晃,房舍塌陷,压死民众无数。连洛寨当时也有死人。地震过后,连降十天暴雨,洛水暴涨,整个洛州变成一片汪洋,田地庄稼被大水尽数淹没。所幸洛寨地势高起,并无大碍。接着就是大饥荒,只见千里之地,饿殍遍地,无数村寨,易子而食。此事也记载在《洛州志》上面,在“洛州大事记”第十三页,你一看就晓得了。当时无数饥民向关外逃离,每经一地,哀号乞讨,悲惨至极。洛寨是饥民逃荒必经之地,只见众多饥民,黑压压乌鸦一般涌过来。李县令紧锁眉头,一筹莫展。他叫我先祖商量此事。李县令说,朝廷下令各地官府开仓赈灾,但洛寨粮仓已空,这可如何是好?我先祖原本慈悲,见此情景,丝毫没有迟疑就说,他愿倾一族之力,开仓放粮。说话之间,我先祖命令宗族子弟搬了数十口大锅,一字摆放于洛寨城门之外,又令家族妇孺悉数上阵,熬粥做饭。我先祖连续放饭半月,直到朝廷赈灾粮食到来才停止。那时候饥民感激涕零,直呼我先祖为大善人,称赞之声,闻于四野。我先祖的慈善之举,极为轰动,朝廷因此赐一块大匾,上书“忠义之家”四个大字。这件事情也记载在《洛州志》十三页上面,写道:“地大震,死者枕藉,又暴雨十日,饥民遍野,洛寨里长许守章开仓赈灾,朝廷赐匾。”呃,这许守章正是我先祖。
你晓得的,我先祖虽然得到朝廷嘉赏,但此时家产早已是十去其九,只剩下一个空皮囊了。因为我先祖痴迷于搜罗书画,家产耗去大半,再加上赈灾放粮,再大的粮仓也能吃得干干净净。幸好大震过后,接连好几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算是略微守住了大家族的门面。有一日,李县令李北阳忽然约请我先祖到他府上。李县令说,他要到四川任职了,几日内就得启程。此地民风淳厚,有桃源遗风,令他留恋;何况他和我先祖相交数载,情谊深厚,真是不忍离去。说罢李县令竟然落下泪来。我先祖也是依依不舍。李县令此时拿出一幅卷轴来。他说,此卷轴是一幅画,是他祖上所留,多年来他精心保存,从不轻易示人,感于我先祖高义,因此赠送此画。我先祖那时诚惶诚恐,说如此家传宝物,他一介俗人,岂敢受此馈赠。因而再三推托。李县令叹息一声说道,他到四川上任,虽说升迁,但宦海沉浮,凶多吉少,再说四川遥远,一路要经过秦岭深地,此处匪患不宁,祸福莫测,倒不如转送亲朋,也算是对得起祖宗了。我先祖见李县令如此真诚,也就只能接受这份馈赠。他说就算是暂存在此,有一日李县令衣锦还乡,他当完璧归赵。孰料李县令是一个未卜先知之人。果然他在上任途中,遭遇匪患,所携财物文玩被劫持一空,又遭冰霜侵袭,身患重病。可怜一个才德兼修的高人,未曾赴任,就黯然销魂了。
你晓得的,李县令赠送给我先祖的那幅画,正是《问道图》。我先祖倾一族财力,本来搜罗有许多字画文玩,但后世纷乱,灾祸连连,到今天,我祖上留下的,也就这一幅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