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工人问季省长,我们煤矿工人不仅能吃苦、能战斗,还特别能忍耐,你讲的都是大话、套话,我们基本听不懂,离我们太远了,你让我们在特别能战斗的时候还要忍耐多长时间,我们要的是刀下见菜,我们要吃饭。
季省长说:鳌北煤矿是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骨干矿区,在走过了快四十年的峥嵘岁月里,经历了来自方方面面的考验,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惨重的教训,刚才那位职工说得很有道理,他代表了鳌北煤矿两万五千职工家属的心声。季省长面向肖矿长问,你说对吗?
肖伟光说:职工确实困难,我们有责任。
季省长提高了嗓门说:民以食为天,谁一天不吃饭都饿得慌,大家的心情我完全理解。我们面前的暂时困难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发展,政府要给煤矿企业提供相应的政策。当然,路最终还得自己走,鳌北煤矿在做好煤的同时,要主动和矿务局多经公司对接,矿务局要争取政策的支持,通过以煤为主,多业经营的路子开发新产业,为职工转岗提供优惠条件,对目前严重制约鳌北煤炭滞销的铁路运输、煤价、欠款等普遍问题,省政府尽快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务之急是大家如何过春节的问题,刚才你们的肖矿长已经说了,电厂汇过来一部分钱,先给一线职工补发一个月工资,让大家过春节,这样不行,地面上的职工也要过年啊!在保证全矿发一个月工资的同时,政府再想办法为你们解决一个月的工资。
顿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久久不能平息。
这一天的会议来了三十六名协议工代表,姚大勇因家庭有事请假没有参加,会议结束后,季省长专门把我们留下说,煤矿大量使用协议工是煤炭行业体制改革的方向问题,这个特殊行业的用人导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处理不好,必然影响全省整个煤炭产业的发展。所以,四年前,我专门为农民协议工的医疗费问题到你们矿召开了一次全省系统的农民协议工专题会议,并提出每年从协议工中优选15%的比例转正为全民合同工,通过煤炭厅的汇报,这项工作进行得不错,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协议工扎根矿山、你追我赶的生产积极性,我想问一下是这样吗?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这样,在我们矿协议工已经当上班长、队长了。
肖伟光矿长说:政府当初确定农民协议工转正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协议工的生产积极性,尤其是第一批转正的三十六名协议工,已经有七成走上了队长等领导岗位,全国实现一百万吨的国家甲级队的采煤五队,队长、副队长已经全部由转正的协议工担任,班组长也逐步调整为轮换的协议工。肖矿长还特意给省长举了田宝琪的例子,现在已经担任矿党委宣传部的副部长了。
季省长听了肖伟光的汇报非常满意,说:这下我就放心了,说明我省解决农民协议工问题采取的措施通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这条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他问大家,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说说,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还有啥困难,都说出来。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没有。王选怀说:省长您在百忙中首先是关心我们农民协议工的医疗费问题,解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紧接着又出台政策,15%转正,让协议工看到了光明和前途,大家有了奔头,我们一定努力工作出好煤。
季省长接过选怀的话说:经过时间的考验,你们成为煤矿的主力和骨干,这是必然规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陕北优质煤田的大面积开发、上马,需要一大批的技术和骨干人才,担当起未来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任,现在的煤炭产能过剩是暂时的,我国工业化步伐快速推进,需要大量的优质煤炭,需要大量的煤炭转换产品,来支撑国民经济的航船稳步前进。你们能吃苦,乐于奉献,珍惜这份工作,这是非常可贵的。但是,未来现代化煤矿建设,煤的深加工综合利用,没有丰富的文化和专业知识,光靠吃苦耐劳做贡献,是要被淘汰的。
季省长深入浅出的讲话,不仅对我们协议工是一种启迪,也给鳌北煤矿、给所有的煤矿工人都敲响了警钟,未来煤炭事业需要知识和文化,人海战术和经验至上的发展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
这年冬季的煤炭严重积压,导致全矿春节放假十五天,这是我到鳌北煤矿十年来第一次回家过春节,尽管口袋里没有多少钱,但农村的家里早已经把年货准备好了,都是自家产的粮食和储备的蔬菜,猪是年初就开始养,为过年吃肉做准备,家里需要钱是第二位的,最重要的是人能回来跟全家过个团圆年。
农历腊月三十晚上,我约姚大勇、王志胜、王民录还有陈忠启和已经返乡的同乡协议工在一起小聚,单宝平学校放假早,说啥也要大家先到他家,说:大家给我帮忙不少,让我来表示一下敬意。已经提前把一切的准备工作做好,只等这一天了。看到他这么诚心诚意,我们只好从命了。
单宝平安排的饭菜很丰盛,准备了五桌,打算把五十一名协议工都邀请到场,但是因种种原因只来了三十个人,从下午两点钟持续到凌晨两点,不知道喝了多少酒,哈德门烟抽了五条,许多人晚上就没有回家。
大伙从肖总说到马班长,说到原海峰,说到秋香嫂子,说到宝平马上就要毕业,回到矿上的安排问题,王志胜说:现在炮采队正好缺队长,肖总是矿长,他对咱们协议工的关心程度你是知道的,都恨不得在矮子里边拔将军,你是有文凭的人,要求回来当炮采队长,绝对没有问题。
姚大勇说,人家现在是正儿八经有文凭、有知识的笔杆子,还能看上这个烂队长,要往上走,大家都跟你沾些光,不要像原海峰这狗日的,眼睛只盯着领导。
单宝平说,人家的眼界比较高,是局长重点培养的栋梁之材,哪能和咱一般见识。我说,你现在不也和他一样了吗?毕业学校的牌子还比他亮。宝平说:哪能一样啊!人家上学是许矿长亲自点名,后备干部培养的对象,我是瞎猫碰上了死老鼠,怎样走的你们不是不清楚,回来咋收拾还不知道呢。
王民录说,海峰那官是领导把“绿帽子”扣头上让他当了替死鬼,哪能和你一样。海峰这小子缺德事干尽了,早晚会遭报应的,咱等着看,他不会好下场。
宝平说:话不能这么说,人家有人家的长处,咱比不上。民录说,他有屁长处,我见谁给谁说,那天见他大(父亲),我当着他大的面说你儿子海峰给你姓原的先人在矿上把脸丢尽了。
宝平说,民录啊!你就是嘴毒,说话不饶人,你现在是全局的劳模,是名人,说话要注意点身份。民录说,那是大学生要注意的,什么身份,我是农民,劳模是赌气干出来的,不是巴结领导偷来的,我怕啥。
我们还谈到了矿上的变化,自宝平上学后煤矿因“三角债”大半年发不出工资,职工家里都穷得揭不开锅,后来季省长亲自来慰问,为了让大家过个好年,还帮助大家落实了两个月工资。单宝平似乎对这个话题非常有兴趣,详细地询问了省长都说了些什么,提出了啥要求,局矿领导咋样表态,等等,问得很详细。
姚大勇说,他父亲从市上开会回来说,现在的形势很严峻,尤其是煤矿,省上要求市上把渭北矿务局作为重点,千方百计做好社会稳定工作,下一步要减员分流,大批的职工要下岗,后面的路咋走,很难说。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宝平对每一个细节做了反复的核实和记录。
一个月之后,《国家能源报》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题为“西山省采取措施,解决煤炭企业困难”的文章:
本报讯(单宝平)西山省副省长季双葵深入煤炭企业调研,该省结合煤炭工业的实际,决定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煤炭生产的健康发展。首先是搞好综合平衡,把新老矿区的接替建设作为煤炭战略发展的核心。继续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逐步解决煤炭企业自身的困难,调整产品结构,发展非煤产业,进行煤炭深加工,有条件的矿区,可以建矸石电厂,有伴生矿种的企业,可搞选矿冶炼;靠近城区的煤矿可搞煤炭气化,改变煤炭单一生产的狭小领域。同时,还可以利用矿区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发展建材、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分流富余人员,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职工生活困难,稳定矿区形势。目前最要紧的是千方百计保证按时发放职工工资和医疗费报销。按照“煤炭保本经营”的原则,协调煤炭价格,使煤炭价格达到一个合理水平。并加强煤款回收,逐步做到货款两清。
报纸送到采煤五队后,大家才搞清楚了单宝平为什么把省长到矿上来的情况问得那么详细,原来是另有企图。
王民录说,我看咱们中间又出来了一个溜沟子的,宝平比海峰溜得更高明,直接溜到省长那里去了,可不敢溜到痔疮上就惹大祸了。
王志胜说:民录你这人能不能说几句鼓励的话,咱应该为宝平高兴,有这么高的水平,学没有白上,看来和咱挖煤的考虑问题不在一个层次上了,以后在人家跟前说话可要注意分寸。
姚大勇说,宝平这下出名了,再不用操心回来到哪里去的问题,肯定厅长、局长都要重视,咱一起来的应该高兴才是。
事情根本不像志胜和大勇预料的那么乐观,结果是真验证了民录的乌鸦嘴。一个月之后,王民录在矿部看到单宝平从办公楼出来,满脸垂头丧气的样子。
民录问:咋回来也不打招呼,上楼巴结领导去了?看来心情不舒畅,怕是碰了一鼻子灰吧。
宝平说:你再不要说风凉话挖苦了,咱回宿舍吧。
先到姚大勇宿舍,正好田宝琪也在,单宝平开门见山地说:矿上不知道咋回事把我工资停发了。姚大勇说,是不是报纸刊登文章后,名气太大了?宝平说有这方面的原因。教育科写信到学校说矿上让停发你的工资,昨天见到教育科的人,问到底什么原因停发工资,他们也不知道,说你去找书记问吧,我们只能按照矿领导的指示办。
我问,你见领导了吗?
宝平说:早上一上班就见了郭书记,你知道在我上学去的时候就得罪了人家,能有好果子吃吗?我问书记咋说,宝平说,郭书记非常严肃地说:单宝平啊单宝平,你这下把事整大了,鳌北煤矿,就连渭北矿务局都容不下你了,写文章好事,后果你自己承担。人家根本就没有给你说工资的机会。
我说,那咋办?找找肖矿长,他对咱最了解,看能不能通融一下。
宝平说算了,找也是为难肖矿长,听劳资科的人说,在调度会上书记说是矿务局让停发的工资,原因是局长和书记在北京找煤炭部领导反映矿务局的困难情况,是否从政策上给些倾斜,解决工资拖欠的问题。部领导顺手拿起办公桌上当天的《国家能源报》说:你们西山省已经提出解决煤炭问题的措施,我看很到位,你们还要什么政策,自己想办法克服就行了。现在比你们局困难的地方多,回去和省上配合,自力更生,不要都向上伸手,一遇到困难就向上伸手,这样的干部有意义吗?
领导吃了闭门羹。局长问这个作者是谁,询问宣传部,说是鳌北煤矿在西部大学新闻专业带工资脱产学习的一名职工。局长啊了一声,瞪大眼睛说:这简直是在“吃里爬外”,把工资给停了。
到底是不是因这个原因,还不知道,真是这样问题就大了。
王民录有些兴高采烈:我说你溜沟子溜到痔疮上了,果不其然,灵验了吧。你没有看现在发不出去工资工人都困难到什么地步,你还净写那些没用的,人家能不生气吗?如果是我,当场就给你开除了。
单宝平说,是啊!当时确实欠考虑,这是教训。
大勇问,那咋办?宝平说:我先回学校把论文写完,毕业证拿到手再说,现在说不到工资上。搞不好会像民录预料的那样,直接被开除,那我也不后悔,上学拿到了文凭,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春节以后的煤炭形势并没有像省长说的那样前途光明,收假一个月也没有见来一列拉煤的火车,煤场堆的煤差不多和周围的小山包一样了,听生产科的人说,选煤楼已经被煤挤得变形了。
持续的市场低迷,导致煤炭积压严重,预示着一场重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国务院出台政策,煤炭工业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减人增效,煤炭部积极响应贯彻落实,矿务局制定严格的减员指标,鳌北煤矿将一万两千名职工减到八千人以内。人往哪里减,减谁?在这些年的思想教育和熏陶下,人人有饭吃、有活儿干的主人翁意识已经深入国营煤矿职工的骨髓,他们早就立志生是矿上的人,死是矿上的鬼,减谁啊!肖伟光这位搞技术出身的老鳌北人,三万多职工家属,他能认识八成以上,看到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他想到是大家靠勤劳的两只手和不被任何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硬是在苏联专家撤走后,把一个偏僻穷山沟建成现在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大型煤矿,他怎能不为之骄傲,不为之自豪,不为之感动?现在的煤炭经济形势出现了拐点,国家制定减人提效政策是煤炭企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自己作为这个煤矿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现在又成为减人提效的决策执行者,要一下减这么多人,难啊!再难也得硬着头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