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與紅

05

字體:16+-

一年多時間,宣傳部副部長田寶琪跟隨領導逐門挨戶地采訪,一方麵根據不同家庭的情況寫成調查報告,為領導動員再就業提供依據,另一方麵根據外麵聯係就業反饋回來的信息,在每天礦區新聞廣播裏,開設再就業專欄,使下崗職工及時準確掌握外部信息,選擇各自的去向,還在《國家能源報》《西山工人報》《渭北日報》《渭北礦工報》上遍地開花地宣傳報道鼇北煤礦下崗分流的好經驗、好做法,使大家看到了組織的關懷,鼓起了對生活的信心。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中報道了田寶琪采寫的鼇北煤礦分流下崗職工五千名其中三千人已經得到妥善安置的新聞,在整個產業係統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是渭北礦務局有史以來第一次上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渭北礦工報》對田寶琪以“渭北礦區煤‘秀才’”為題做了大篇幅的采訪報道:

這位煤“秀才”叫田寶琪,擔任鼇北煤礦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的角色已經一年多時間了,主管全礦的宣傳等工作。他創造的業績,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都是在全局數得著的,因而他連年獲通訊報道先進稱號。鼇北煤礦響應國家號召,幾千名下崗職工分流後得到妥善的安置,沒有造成大的上訪和不穩定事件,也是其宣傳工作發揮了最重要的作用。

宣傳歸宣傳,這是形勢的需要,但誰知道田寶琪至今還是個農民協議工,也就是說,他本人還是個農民身份。農協工當上副部長,在渭北礦務局,可以說是“獨家新聞”,在全國煤礦恐怕也不多見。

說起田寶琪的經曆,還多多少少帶一點兒傳奇色彩。出生在六十年代的三年困難後期的田寶琪,大概是小時營養不良的緣故,至今個頭不算高,但是上學之後,他在讀書和寫作文上都顯示出天資聰穎。作為“出生在困難時期,成長在‘文革’年代的一代”,他不甘沉淪,對讀書表現出強烈的欲望,千方百計找來“文革”後幸存的各種書籍,如饑似渴般閱讀,作文自然日益長進,常得老師誇獎。1983年學校畢業後,他回到了三秦大地的家鄉務農。此時的三秦大地,改革開放大潮如渭河之水,滾滾向前。本來就不滿自身生活現狀的田寶琪,內心更加躁動不安,總想到外麵闖世界。於是,當鼇北煤礦招收農協工的時候,他就毅然應招,來到鼇北煤礦采煤五隊當了一名采煤工人。正如田寶琪在四年後一篇改變他命運的散文中坦露心跡時所言,一個二十多歲的有點文化的青年,從農村來到渭北市高原礦山,從農民變成礦工,在初時的新鮮新奇勁過後,礦井下陰暗的環境,潮濕的巷道,窄狹的工作麵,繁重的體力活,和天天洗澡還洗不淨的黑眼圈,曾令他動搖過、後悔過。但是,農民吃苦耐勞精神使他度過最初的磨合期,僅過月把天就適應了,而且顯得特別勤快、厚道,幾乎每班都第一個到達工作麵,搶著幹最累最苦的活,月月出滿勤,班班不惜力,深得老師傅和青年工友的喜愛,還當上了副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