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与红

05

字体:16+-

溪石彬说,如此直截了当的否定加攻击,造成会议气氛非常紧张。有些想说点不同意见的人也不说了,局长、副局长一时处于沉默状态,当然他们想再听听不同的声音,虽然代正的话是明显借题发泄自己的私愤,但在这个场合不能制止。上综采虽然是鳌北煤矿一再申请,但最终是局里拍板定案,责任在局里。我猜测局领导也许出于这样的考虑,不能把方案讨论会开成批斗会,那就变味了。溪石彬对选怀说,他还想发言谈些自己的观点,看到这种场合,觉得还是算了吧。会议出现了冷场,本来局长还想听大家的不同意见,可现在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他不得不表态了。

局长说:鳌北煤矿上综采时,我还没有到渭北,但我清楚在西山煤炭系统上综采是国家工程,许多矿务局都在争取,最终是鳌北煤矿采煤五队在煤炭部挂上了号。当然我们局能争取到这套设备除了客观因素外,也得益于鳌北煤矿、矿务局、省煤炭厅做了大量的工作,当时全国共上了八套综采设备,从现在使用的情况看,除了山东的两套、河北开滦的一套外,就是咱们在使用了。从使用效果看,最好的是河北开滦,再就是鳌北这一套。目前为什么会出现机采的作用发挥不出来,成为负担呢?正像刚才代正处长分析的那样,地质条件太复杂,已经不具备机械化开采的条件,当然还有许多技术问题一时解决不了,既然发挥不了作用,我们就得面对现实,立即整改,退回去,等条件成熟了再上综采,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大家不要再揪住过去的问题不放手,大家都讨论一下下一步如何做的问题。

局长高屋建瓴的讲话给会议定了调。在这个时候,没想到以往寡言少语的章林说话了:各位领导,我是综采队技术员章林。综采从地面调试到下井安装投入生产,在肖矿长的带领下,我直接参与了实施,到现在提出撤离改变采煤工艺也是我先提出,报鳌北煤矿批准的,肖矿长组织生产技术部门召开了不少于二十次的论证会议,从效益、效率等多方面权衡利弊,最后才决定给局党政打请示报告,撤销综采恢复炮采的请示。我们认为,综采从试生产到形成规模效益,说明我们的技术力量和工人素质能驾驭现代化的设备,增加了大家的信心,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为什么转不动了呢?说明我们的技术力量在遇到复杂地质条件时,驾驭综采的本领没有过关,同时也说明如此复杂的地质变化根本就不适合机械化开采。一个工作面突然冒出十多条断层,在鳌北煤矿从来没有遇见过,就是采用炮采,没有过硬的技术,都很难操作。这对我们以后设计综采工作面前期的地质勘探、走向布局,提出了新要求,假如这个工作面在设计过程中下移五十米甩掉断层,现在不会出现这么大的麻烦……

溪石彬说:章林作为一个区队的技术员、副科级干部,敢在由局长亲自组织的高级别论证会议上大方自如、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客观地说明问题,维护了肖矿长的面子,使我深感敬佩。这次章林在参考咱们提供的大量图纸,结合目前井下的实际情况,深思熟虑后提出的采取引流措施,通过自然排水后上综采的方案,我之前一直在犹豫是否可行,因为矿务局出钱邀请那么多专家,讨论了一周时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谁都不担责任,也没有一个人能想到采用倒流洞的方法,经你刚才这么一说,我确定了方案的正确性。也许这就叫“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吧。

玉玺煤矿建设速度之快超出了预期,当然与得天独厚的宣传影响力分不开。《国家能源报》头版开设煤炭重点建设专栏,单宝平在一个月之内连续三次以长篇通讯报道玉玺煤矿,田宝琪还以消息等形式借单宝平记者的资源,在大报、小报上发表动态新闻,使玉玺煤矿项目建设成了各级领导关注的重点、媒体人谈论的焦点。

上级对重点煤矿建设工程验收检查时,了解到玉玺煤矿项目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是由省煤炭厅长兼任,开工建设两年多了,总共只来过三次,还是陪同省上领导视察时,联系到这次的验收,上级要求必须由项目建设的一把手汇报,而厅长兼管委会主任正赶上省里有会议,所以由副主任原海峰代为汇报。煤炭厅归煤炭部和省上双重领导,而且原海峰通过大报小报的宣传,已经成为重点煤炭建设项目上的公众人物,所以由他汇报本无可厚非。可在会上,当书记介绍请副主任原海峰介绍工程进展时,领导就有些纳闷,副主任?这么重要的检查验收,副主任汇报,主任哪里去了?架子这么大。

书记说:玉玺煤矿项目建设的主任是范厅长兼任。领导沉默了一会儿说,那只能这样汇报吧!原海峰从立项到现在的设备下井,在几乎脱稿的情况下,足足介绍了两个小时,部里领导从开始的情绪低沉到后来的不断提问题,不仅表现出对项目建设的满意,对原海峰工作的高度评价,同时对这么优秀的干部不能大胆使用,流露出极大的不理解。

原海峰做梦也没想到能产生如此好的效果,从此以后,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回顾所走过的路,他以前只能在低自己一等的人群层面上,展示一下领导的架势,只要对方大小是个上级,他就得低人三等地点头哈腰,好像脑袋是给领导长的,生怕哪一句话说得不合乎领导意图,影响自己的前程。再想到头上长期扣着某某领导给自己的这顶“绿帽子”,简直是祖孙三辈的耻辱。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原海峰一个人在办公室陷入长时间的思索中,眼泪不由自主地往下流,多年来压在心里的痛苦一下子爆发出来,他使劲儿控制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要稳住,现在的身份不同,不能感情用事,后面的路更宽阔,一旦失态,后果是不可估量的。但是,理智最终没有压倒爆发的情绪,愤怒之下,他将偌大办公桌上的文件图纸全部推翻在地上,高档茶具摔得粉碎,比局长、市长办公室阔气多少倍的沙发被他折腾得东倒西歪,一片狼藉。原海峰瘫在了地板上,长长地出了口气,多少年的委屈一下子得到了释放,感觉浑身轻松了许多。

有人再次敲门,前两次的敲门他根本就没有当回事,这次的敲门,使他一下从痛苦的思索回到了现实,这不是咱家啊,是公家的。他立即镇静下来,整理了行装,用毛巾擦了把脸,问,谁啊?主任,我小王。哦。通讯员小王轻轻地把门推开,看到眼前这种场景,还没有等小王反应过来,海峰说:把地上收拾一下,刚才来了一个以前在鳌北矿一起下井的同事,现在建设单位工地干活儿,中午不知道在哪儿喝醉了,跑这儿耍酒疯,没有办法,刚送走,收拾一下就行了。

原海峰马上坐在了那个比他身子高出一头的老板椅子上,开始左一个电话右一个电话地检查工作。

时间过了一个月,煤炭厅办公室通知今天下午召开玉玺煤矿全体干部大会,宣布主要领导人事任命。办公室通知所有在家的领导参加,顿时,大家的情绪一下紧张起来了。正常的领导调离和提拔,上一级的干部管理部门先沟通,宣布之前就知道个大概。尤其是主要领导的变动,必须提前做好沟通工作,这是组织纪律。这次突然宣布人事变动,玉玺煤矿上上下下没有任何消息,其他人不知道有情可原,一把手原海峰应该有所耳闻。谁知,他也是一点儿消息都没有,打电话询问人事部门,都是敷衍了事地说些原则性的话,下午就知道了,好事儿。这样的回答让原海峰心里更七上八下,非常恐慌,也是他从政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困惑。回想自己任劳任怨,不分白天和黑夜地干工作,领导不仅看得见,而且是给予充分肯定的,虽然出国一趟和惠美女翻译留下一些风言风语,后来通过技术处理很快就平息了,老婆那里,本来就没有感情,再加上长期分居,谁对谁都不说心里话,连搭帮过日子的层面都达不到,所以,没有任何把柄留在她手里。分析了一圈之后,海峰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叹声地说,看来只好听天由命了。

干部大会是由玉玺煤矿管理委员临时党委书记谈永寿主持的,省厅职能部门来了一个干部处副处长,和一名美女人事科长。谈书记宣布开会,美女科长说,现在宣布厅党组关于原海峰任命文件。经煤炭部人事司提议,省煤炭厅研究,任命原海峰为玉玺煤矿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范能源厅长不再兼玉玺煤矿项目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宣布完毕。谈书记说请任俊峰处长讲话,任副处长只说了两个字:散会。从开会到散会没有超过五分钟,原海峰请任处长到办公室,想安排晚餐宴请他,任副处长说,不用了,祝贺你荣升,我回去还有事情。然后直接从会议室下楼坐车走了。

这样的任命文件和宣布是极为少见的现象,厅长不再兼任玉玺煤矿项目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原海峰毫无预兆地升职,在外人看来是一路春风,仕途得意。几天时间里,办公楼前的小车来来往往,办公室电话铃声响个不停,全是邀请吃饭和祝贺荣升的电话,整个玉玺煤矿处在一派莺歌燕舞的祥和之中,原海峰的顾忌和担心也随之被冲淡了。放在过去,他会不惜代价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在对待自己升迁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不留丝毫的疑惑,即使大海捞针,也要把答案捞上来。可是,这次不一样了,他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努力得到的,自己俨然已经是行业的知名人士,那些厅长啊,局长啊,不过也就是那么回事,过去的一页已经翻过去,自己现在也成了一把手,掌握着每年几千万国家建设资金的分配权,权力至高无上,想给谁分配多少都是自己说了算。想到这里,他的脸上露出得志的喜悦,自言自语地说,权力真是个好东西啊!

我们现在形成的这个工作面煤层只有1.5米,是鳌北煤矿自开采以来,煤层最薄的工作面,好在受地质变化影响,煤质比较好,要是放在前几年,国家要的是产量,从上到下谁也不愿去劳神费力,干出力不讨好的活儿。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这到底是块肥肉还是鸡肋,很难说清楚。工作面设计是炮采,月产量预计在五千吨左右。侯志均查阅了国内外类似条件下的采煤资料,尤其是我国西南薄煤层地质条件采煤方法的研究,发现四川、广西一些煤矿的采高也是1米左右,和我们现在的情况类似,他们还是采用机械化采煤。捕捉到这一信息后,他们及时同广西某煤矿取得了联系。

我国煤炭资源地质资料普查分布情况公布:广东、广西的煤炭资源贫乏,而且赋存条件差,不利于机械化开采,国内某煤炭系统高等学府,在全国煤矿高级干部脱产培训班上,老师上机械化开采课,特意指出,两广的学员可以不参加,这两个省的地质结构不适应机械化开采。国家也曾经在广西煤炭系统有过两次上机械化开采的尝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资料显示,上机械化开采的广西这个矿年产量只有18万吨,煤层厚度0.5~1.2米,而且已经开采了十三年,决策者要在这种内外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进行机械化采煤,谈何容易。在轮番的论证会上,有专家打了这样的包票:假如广西机械化采煤能成功,我把脑袋割下来给你看。这个矿就是顶着如此大的压力,借用科技手段,凭一股改变煤矿落后面貌的坚强意志,硬是实现了全机械化采煤和无人工作面,井下工人由800人减少到12人,产量从18万吨,提升到90万吨,一跃成为中型现代化矿井。国家将其作为中小煤矿实现机械化开采的典范,在全国煤炭系统推广。

侯志均异常兴奋地将这一重大信息告诉我,我说:这得通过矿务局批准,到底是不是材料上介绍的那样乐观还不知道,即使人家能使用,适不适合咱们使用也不能确定。侯志均说:任何新生事物在推行前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就是有再大风险,这一步都得走,因为井下的资源越来越少,条件好的煤层基本采完了,我查阅了全部的地质资料,现在形成的这个工作面,在以后的开采中是最好的,煤层高度基本都在0.8~1.5米,有断层,但相对平缓,如果放在前几年早都不采了,现在不采,以后的工作面更难采。志均说,也许矿上还没有意识到,本来这些发展问题不是区队这一级考虑的问题,现在情况不一样了,采与不采,直接影响到工人的饭碗问题,我们思考问题必须替肖矿长、替矿上分忧。

站在我面前的志均的这番话,让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感叹,矿工成熟了,不光我们采煤队有希望,未来的鳌北煤矿也后继有人。

志均接着说,这个工作面如何开采,不仅直接涉及咱们采煤队,还涉及鳌北煤矿的生产接续和发展问题。我说:志均啊,鳌北煤矿这么多人要吃饭,孩子要上学,还有小学、初中、高中,都在吃煤这一碗饭,采煤队是全矿人瞩目的焦点。以前出煤不出煤大家都看采五,如果采煤五队正常,矿领导就能睡上安稳觉;上综采后赶上了全国性煤炭产能过剩,加上地质条件的变化,综采又改成炮采,使大家对咱们的信任度下降了,你父亲那一代人创造的荣耀,随着时间的推移,快要淡出鳌北人的记忆。我们顶着各种压力,提出“提质减量”,抓煤质,重塑采五品牌,破解了鳌北煤矿经营压力的困境,使采五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以后的路该如何走。随着井下开采难度的增加,煤炭供需矛盾的突出,还有环保提上了国家的议事日程,再加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靠采五人不为任何困难所屈服的拼搏精神,已经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走科技发展之路,受知识、技术各方面的限制,这样走下去能成功吗?没有任何把握。囿于人们观念认识上的局限,我们每走一步要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制约。

志均说:这方面的担心我已经考虑过了,请王队长放心。要坚信,未来煤炭发展必须走科技发展和优质高效发展之路,否则像你说的那样,不惜一切代价地苦干加拼命,是没有任何出路的。我父亲那一代有他们那一代的客观条件,社会在发展,任何东西都不是一成不变,我们要继承老采五人那种不为任何困难所屈服的冒险精神,在新的征程上,开创新局面,让采五精神代代相传,这些道理我非常懂。现在王队长我考虑咱们的方案是否可行,咱们队上先统一一下意见,再向章总汇报,然后再报矿党政,你看这样行吗?我说:志均,程序当然要这样走,最后得矿务局讨论才能通过实施,这个程序我倒不担心,因为有采五的招牌摆着,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能顺利化解,尤其是撤综采,实行炮采,在矿务局一致的反对声中,综采机不是照常被搬到地面了吗?那是综采改炮采,在暂时倒退中,咱们心里有数,现在要在炮采都很困难的情况下,实行机械化开采,确实心里不踏实。你想得很全面,在矿务局方案批下来之前把咱们的想法提交上去,等批下来,那就晚了。我给章总打电话看他有时间吗。你做好准备,章总在的话,咱和志胜书记一起汇报。志均说,我这里没有问题。

我拿起了电话,章总,你忙吗?我是王彬,关于开采方法的问题,还有些想法给你汇报。你看现在有时间吗?章林说,不存在汇报不汇报的,就是在一起谈谈想法,我也正想找大家谈这个问题呢,你等着,我现在就过去。

在区队简陋的办公室里,侯志均代表班子的意见,把所有的想法给章总做了详细的汇报,并拿广西某矿成功实现机械化开采的案例证明我们想法的可行。章林说:大家想去,咱一块去,我这么多天一直也在考虑这个问题,矿务局肯定是让咱们炮采,因为现在的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社会上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煤,所以,从上到下,对产量这一块的关注度不像从前了,炮采是顺理成章,谁都不担责任,即使再难采,也不会产生多少投入,大不了产量上不去,可是,对于咱矿上,对工人那就不一样了,不出煤就没有收入,工人拿不到工资,吃饭都成问题,前几年的困难局面,多少人被迫离岗。咱们在上一个工作面狠抓了煤质,当时许多人不理解,但正是这样打破常规的逆向思维,才使我们偿还了欠账,保证了工资的按时发放。如果还延续传统的思维模式,不在生产工艺上做文章,前几年的困难局面就会重演。这个问题上咱们想法是一致的,我已经给肖矿长谈了我的想法,他非常赞同,广西煤炭系统我好多同学都在那边当主要领导,我已经和他们沟通过,广西的地质条件比咱们复杂得多,人家在一个被专家公认没有开采价值的贫煤区,都能实现机械化,我们这么好的条件,还有什么理由前怕狼后怕虎的呢,错失大好机会,最终损失的是咱自己,是职工家属。形势发展已经不允许我们再等待,国家煤炭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重点已经转向像玉玺这样煤质好,容易开采的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像我们这些已经给煤炭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老矿区,和人一样,从出生、长大成人,完成了他应该承担的责任后,慢慢地衰老,这是客观规律,谁都无法改变。但我们必须要挖掘最大潜力,借用现代科技手段,体现我们管理和人才的优势,争取效益最大化。

章总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看待开采工艺调整,分析得是如此透彻,让大家认识到鳌北煤矿今后发展处境的艰难,更加意识到时间的紧迫,必须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争取机械化开采。但是,我最担心的是假如矿务局通过上机械化的方案,我们能有多少的把握保证不会出问题。章林说:这方面有所顾忌是正常的,但这个工作面相对少,顶底板非常坚硬,而且煤质松软,没有断层,最适合小型机械化开采,小侯这个方案做得很到位,我再增加一些技术参数,和肖矿长商量同意,再报矿务局审批。

就在这样不谋而合的情况下,我们统一了意见,达成了共识。

肖伟光听了章林关于采煤队实施机械化开采的汇报,尤其是广西某矿已经有成功的范例,非常高兴。他说,既然人家能在如此复杂的条件下,机械化开采成功,我们何不去现场考察,磨刀不误砍柴工,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充分,再向矿务局报方案,争取在没有任何异议的情况下一次通过。现在的形势不如以前了,矿务局花钱非常慎重,没有一定的把握,咱们报上去也是白费劲。

……

于是,由章林带队,王志胜书记、侯志均技术员,还有矿生产技术科一行十人南下广西,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