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大勇负责玉玺煤矿征地搬迁的工作,在两年时间里,一次性征收土地300公顷,搬迁五个村庄180户人家,涉及人口800名,通过招工、补偿、集中安置等形式,使搬迁群众满意,实现了零上访,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赞扬,并被推选为平西县人大代表、煤炭系统劳动模范。在全国煤炭基本建设工作会议上,上级一位领导这样评价:玉玺煤矿项目建设起点高、进度快,一个核心问题是他们找到了加速项目建设的着力点——征地、搬迁、安置。他们紧紧抓住这个牛鼻子,不搞解剖麻雀,不做无原则的让步,而是设身处地从群众长远发展的利益出发,使群众在搬迁中受益,没有越搬越穷,而是走上了一条致富的黄金大道。通过搬迁,有三分之二的群众告别了土窑洞,住上宽敞明亮的水泥房。为解决群众生活的根本问题,采取矿上投资,搬迁群众入股经营的方式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姚大勇他们高瞻远瞩,一次性征收300亩土地,虽然增加了当年的建设成本,可为矿区二期、三期和自备电厂建设打下了基础,在设计布局上能够超前规划,避免了重复建设,他们因地制宜,规划设计“生产、生活、生产服务”三条线管理雏形已经形成,可以满足未来大型现代化矿区发展的需要。
姚大勇对前来参观的与会代表介绍,我们搬迁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一个国有大型企业落户于此,必须为当地群众、地方政府带来点什么。我们首先考虑大搬迁,第二步才是小搬迁。所谓的大搬迁,就是我们先改造搬迁群众的公共设施,对当地的小学、中学进行了大的改造,安排优秀教师家属来矿区工作,解决了当地孩子上学难的历史问题;创办高等级的矿区医院,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改造河道,根除了每年洪水淹没农田,冲走房屋和牲口的难题;平整土地200亩,使搬迁群众有房子住、有地种,给每一户搬迁群众一个招工名额……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使搬迁工作达到了矿区、群众、地方政府三方满意,保证了建设工程按照国家的规划稳步推进。
玉玺煤矿的征地搬迁工作一次性到位,没有留任何后遗症,矿区转入正常的工业化建设阶段,搬迁领导小组完成了历史使命后被撤销,姚大勇转而负责矿井建设。玉玺煤矿是将现代化的美国采煤设备驾驭在我国原始的硐室开采方式上,国内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从无到有探索出一种符合我国国情和玉玺煤矿地质赋存实际的生产方式。一边是沿用最古老的开采工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那种老鼠打洞的原始工艺已经被长壁开采方式所取代,现在又要恢复到硐室采煤,在技术和经验上几乎是零,人在哪里,技术在哪里?只有自力更生了。美国的采煤机组、英国的索车和高强度打眼机,虽然也曾派员出国学习,现场参观,又让厂家来现场指导,但是,专家只负责设备调试、安装、下井,设备能否正常作业,那不在专家考虑的范畴。
姚大勇深感责任重大。如何将超现代化的国外设备和古老原始的生产工艺相配套,发挥出巨大的效力,对他来说,确实是世界性的难题。现在不是自己在鳌北煤矿当队长时,站在一个采煤队看全局,成败只有鳌北人知道,影响顶多是扩大到渭北矿务局,而现在他是站在世界最先进采煤国家的高度看中国,煤炭部把眼光已经聚焦到了玉玺项目上,如果成功了,经验将向全国煤炭系统推广,证明我国煤矿工人完全能够驾驭目前世界最先进的采煤机械;一旦失败,那将是一败涂地,自己的荣辱可以不考虑,但是给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造成的损失,那是即使自己付出多少努力都无法挽回的。姚大勇越想越感觉到使命光荣而重大,自己原本只是一个农民协议工,也没有多少文化,来矿之前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在农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膝下儿女满堂,和和睦睦的农家生活,是那么的舒坦、平静,本想出来换个环境,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再回到原点上,万没想到有一天涉及国家煤炭发展战略的项目会落在自己头上,这是祖宗三代想也不敢去想的事情。他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自己就是那个赶着牛屁股在农田里犁地的姚大勇,他使劲儿用手在自己的脖子上掐了一下,疼吗?疼啊!就是我,我就是姚大勇,是一个人啊!既然是一个人,这么光荣而又艰巨的重任落到了自己的肩上,就是两座大山,自己必须得拼命挑着往前走,千万不能被压趴下,有再大的险滩你也得过去,看你姚大勇的耐力,考验你的意志的时候到了。人没有创造机遇的本领,一旦机遇到了自己头上,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人这一辈子,走什么路很难说清楚,大部分人都是跟着感觉走,只有极少人与生俱来就有远大的抱负和梦想,这些人一旦选准了目标,明白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强大的意志力可以战胜一切。姚大勇不管以前怎样,今后要做的就是埋头在玉玺煤矿这项宏伟的事业上,披荆斩棘,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玉玺煤矿庞大的采煤和掘进机,在姚大勇他们连续三个月不分昼夜的辛勤努力下,解决了无数个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一路闯关,已经全部安全下井,各项指标符合标准,外国专家竖起大拇指,惊喜地对姚大勇说,Ok,Everything is all right.It is up to you!意思是说,我们的设备已经完全调试成功,各项指标测试符合玉玺井下的条件开采,现在就要移交给你们投入使用,预示着你一定能成功。
是啊!设备地面空载试运转、下井安装,打了一个漂亮仗,如何发挥好作用,把煤出出来,实现效率、效益最大化,这才是核心。对于姚大勇他们来说,眼下只是万里长征迈开的第一步,后面还有很长很长的路需要走。
摆在他们面前最大的难题是人,国外先进设备虽然用人少,但是必须有人啊!现状是通过人际关系从全省煤炭系统三三两两调来的采煤工,文化层次普遍不高,连一个高中毕业的都没有,最高级别的是一个矿采煤队的机修副队长,再就是征地时,以地代劳,招工的三十名农民,平均年龄在三十岁以上,井下是什么样子他们都不知道,何谈驾驭世界最先进的采煤机械。人才比什么都重要。调,从哪调?不能去国外挖吧?全国、全省煤炭系统调,你小小的一个副主任有这么大的权力吗?即使能行得通,能调来专业对口的技术人才吗?远水解不了近渴,还得通过自己培养来解决,姚大勇一方面充分发挥王民录在技术上的优势,对现有人才进行二十四小时培训,一方面给人事部门打报告,提议从应届煤炭院校大中专学生中招聘,即将暑期,正是大学生分配的最佳时机,招来马上就能上岗。
玉玺煤矿是重点建设项目,上级很清楚现代化的设备,必须有现代化的技术和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驾驭,针对这个棘手的问题,玉玺煤矿倒提出了从大专院校中选拔的建议。上级在没有任何争议的情况下,批准了方案。姚大勇他们精心准备,紧锣密鼓地实施,当年就从全国各大专院校招收了二十四名毕业生,使这片沉睡了千年的沃土焕发出新的生机,充满了知识的活力。这些毕业生后来都走上了技术领导岗位,许多还成为煤炭系统的骨干。
临时平整出来的篮球场,每天下午的赛事不断,方圆几公里学校的老师带着学生和玉玺煤矿的大学生进行篮球邀请赛,来了大学生之后,玉玺煤矿一下成为当地女青年的向往之地,她们都希望能到玉玺煤矿工作,接受新思想的熏陶,说不定还能找个大学生丈夫,那将是家族莫大的荣幸。姚大勇针对大学生普遍出身农村家庭,经济上不算宽裕的现状,通过预付工资、贴息贷款等形式,千方百计地为特困大学生排忧解难,还在服务性岗位上大量录用当地女青年,为解决他们的婚姻问题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他们在玉玺煤矿有了一种家的感觉。国际领先的采煤设备,对大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让他们觉得有了用武之地,纷纷把所学到的知识和现代化的设备有机结合,并根据玉玺煤矿的地质构造,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工作,攻破了一道一道的技术难关,实现了大学生作业层月掘进巷道1430米的成绩,创下了美国连续采煤机组的世界纪录。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大学生月收入超过了两万元,不仅在当时是天文数字,就是在后来的煤炭生产中,也是下井工人难以超越的,创下了中国煤炭发展史上的奇迹。美国朗艾道公司专门在玉玺煤矿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世界宣布,中国大学生煤矿工人,驾驭世界最先进的采煤机械,创造了世界奇迹,中国工人了不起。姚大勇在新闻发布会上,借助英文翻译介绍了中国经验。后来,中国最大的煤炭企业神华集团神东煤炭公司和大同等地的大型煤炭企业学习了玉玺经验,为我国煤炭工业全面实现机械化开采提供了范本。
姚大勇虽然取得了非凡的业绩,有了成就感,但他深信这些都是暂时的,只有建立一套符合玉玺煤矿生产实际,又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有效机制,大学生才能留得住、安下心。煤矿的重心是安全,任何制度,必须建立在符合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安全压倒一切、安全责任重大,是姚大勇的口头禅。翻开姚大勇的工作笔记,密密麻麻记录的都是安全的警世名言,事故沉痛教训的案例,在笔记本的扉页上清晰地写着:“在历史的宏大叙事面前,一个人的生命也许一钱不值,但是谁能找到比生命更值钱的东西。”姚大勇在法国作家安德烈·马尔罗的这句至理名言的下面写上了两个大字——“安全”。从此这句安德烈·马尔罗的名言成为玉玺煤矿搞好安全生产,以人为本,走本质安全型、高产高效型矿井的警示语,写在井口最明显的位置。
为了把笔记本上的话变成每个职工时时刻刻铭记在心里的信念,姚大勇把安全责任分担到每个矿工人头,让大家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姚大勇说:面对玉玺煤矿大学生矿工队伍,老矿区老一套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新型矿工群的需要,怎么样才能把安全管理由冷冰冰、硬邦邦的制度,向尊重生命、尊重科学的“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实践转变呢?姚大勇深思熟虑后说,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严”,只有最严厉的规定、最严明的纪律,才能把侥幸心理从心底深处扼杀掉。他首先提出了一条煤矿安全管理上闻所未闻的新理念:违章就是犯罪。那年,他在鳌北煤矿采煤队当班长时,已有十年井下工作经验的老工人邢海军硬是仗着自己经验丰富,违章扒矿车,被脱轨的矿车挤压,当场死亡,姚大勇目睹了一条鲜活的生命瞬间凋零的过程,还亲手用架子车一步一步地把那名工友从井下拉到了地面,违章的可怕深深地印刻在他的心灵深处。当时,姚大勇就告诫自己,一定要按章作业。后来,自己当了生活矿长,来玉玺煤矿又管征地、搬迁,没有了安全的压力,深感轻松,现在又当管委会副主任兼矿长,成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面对的是世界领先的设备,工人的职责不是挖煤,而是操作机器,管理的对象不是农民协议工,而是大学生,他们是煤矿未来的栋梁啊!姚大勇越想越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身上的责任更大了,必须要把安全意识贯彻到每个职工的行动之中,哪怕是采取强硬措施,也要让大学生矿工知道违章的可怕。
姚大勇把自己的工作重心定位在井下生产一线,其他分内的工作与下井发生冲突时,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井下。有领导说会议要紧,井下先放一放,大勇说,开会可以安排其他人参加,随后传达精神,布置落实就行了,可井下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情,分秒都耽误不起。姚大勇下井不是一般的做过程,每次都是抱着目的下,带着问题上。看到电机车司机减少工序冲岔子,立即制止,作为一期重大事故隐患,从上到下加重处罚,并制定措施,坚决杜绝违章;发现一些矿工嫌麻烦,从不将安全帽上的连接带系到脖子上,安全帽容易脱落,姚大勇升井后在全矿掀起安全帽带子的大整顿。规定入井人员必须戴上统一制作的印有自己名字的“实名制”安全帽,以督促职工在井下能够时刻保持警惕,自觉遵章守纪。
姚大勇责令各部室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安全生产奖罚实施办法》《矿长保护职工生命权利的七条规定》等文件,对严重违章和较大隐患责任人采取职工处罚500~5000元,中层干部处罚6000~10000元的惩戒措施。对此,有的职工和干部很不理解,说:“一个月才开多少钱的工资啊,一次违章就把几个月的工资罚没了,这也太不成比例了。”姚大勇说,大家不理解,说明我们的制度定对了,只有罚到痛处,安全工作才能记在心上。作业层一名大学生在打帮部锚索时,不慎被机头外部的铁丝划中左眼皮。姚大勇作为安全包保的领导,事发第一时间在领导班子会上做了深刻检讨,并表示要自己拿出3000元现金交罚款。这时,有位干部劝阻说:“只是划破了一点儿眼皮,伤也不重,罚一下单位的相关责任人就行了。再说建矿至今,就是在老矿区,也没有见过矿长自己罚自己的,你掏了罚款,后面的人怎么办呀!”姚大勇听后大发雷霆,斥责这名干部,并郑重表示,虽然只是一点儿小伤,可也是伤,给职工造成了伤害。姚大勇坚决坚持交了罚款,然后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这件事让职工们看到“严”是从上至下的严,这份“严”里包含着浓浓的情感与责任。
姚大勇认为“严”绝不仅仅是纪律上的严明、处罚上的严重,更多的应该是安全生产操作过程的严谨,是想方设法改善矿区环境,建设绿色生态矿山,把安全第一与高效生产真正地融合在一起,使二者严丝合缝。
姚大勇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井下中去,尤其在重要的关键环节上一马当先。由于井下地质条件的变化,开采速度加快,造成前后部运输机空间狭小,影响生产。有人说这是生产技术部门的日常工作,由主管生产的副矿长抓,有人说这是设计上的不到位,应该由业务部门解决,作为矿长过问一下就行了。姚大勇不这样想,因为地压成倍增加,导致巷道变形,严重威胁到生产安全,这是天大的事情。根据矿技术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副职挂帅也能解决好这个问题,但姚大勇不放心,专门成立了由科研技术人员组成的治理地压的攻关领导小组,姚大勇任组长,查阅国内外关于处理同类地质变化的资料,在搜集了上百个案例并一一对照后,发现均不适宜玉玺矿大面积来压地质构造的实际,又聘请大专院校的教授专家,但也拿不出成形的根治方案。此时,有人提出还是采用原始的支护方式,加大支护密度硬过的建议,他一口否决了这种违背自然规律凭经验蛮干的行为。他说:在和大自然做斗争时,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只有顺应规律,找到科学合理的处置方法,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在关乎生命安全的问题上,不允许有丝毫“交学费”的念头,这个“学费”我们交不起。他深信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只要尊重科学,没有渡不过的难关。他带领技术人员蹲点在现场分析岩性,发掘规律,反复地试验论证,制订了多套处置方案,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再经过权威部门对技术参数进行鉴定,最终发现利用“π”型梁进行加固和挑顶,可以大大增加支护强度,完全能达到安全生产要求。这一研究成果不仅解决了井下正面临的生产技术难题,还为我国不同地质条件下煤矿开采的支护问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第一手资料。这批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大学生,随着后来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步伐的加快,纷纷奔向不同的煤炭生产、科研领域,成为骨干和主力。大学生亲切地称姚大勇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启蒙老师,事业发展的铺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