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

第三卷 一

字体:16+-

包括玛斯洛娃在内的这批犯人,已经走了将近五千多公里。到达彼尔姆以前,玛斯洛娃无论是坐火车还是乘轮船,都是和刑事犯在一起,到了彼尔姆以后,经过聂赫留道夫的奔走,玛斯洛娃才被安排在政治犯的队伍中,这也是和这批犯人同行的薇拉出的主意。

到达彼尔姆以前,玛斯洛娃经受着周围恶劣环境的困扰,过得很不轻松。首先是一路上又拥挤,又脏,再加上讨厌的各种小飞虫的叮咬,在这样的条件下根本无法休息;再就是那些讨厌的男犯人,他们就像那些讨厌的小飞虫一样,死皮赖脸地盯着女犯人,无休止地纠缠女犯人,虽然每过一个羁押站,男犯人的队伍都有变动,但是新调换来的男犯人仍然是一个德性,所以女犯人休想有安生的时候。在女犯人和男犯人、男看守、男押送人员之间已经形成一种不知羞耻的**风气,所以任何一个女犯人,尤其是年轻的女犯人,如果不愿参与这种**活动,就必须时刻提防着。如果一个人老处在这种戒备的状态,随时准备着奋起反抗,这样的日子过得真够艰难的。玛斯洛娃由于外表长得漂亮,再加上很多人知道她过去的经历,所以很多人对她垂涎三尺。现在只要有男人纠缠她,她就坚决反抗,因此她得罪了不少人,引起这些人对她的仇恨。她自从和费多西娅和塔拉斯接近以后,她在这方面的境况有所好转。塔拉斯得知妻子经常受到纠缠,就甘愿自己也去当犯人,加入到犯人的队伍中,来保护自己的妻子,所以从下城开始,他就和犯人的队伍一起行动了。

玛斯洛娃被安排在政治犯的队伍中以后,她各方面的情况都有了显著的改善。且不说政治犯的居住条件比较好,伙食比较好,押送人员也不那么粗暴地对待他们,但对玛斯洛娃来说,她到了政治犯队伍中以后的最大好处是不需要再担心男人们来纠缠她了,不会再有人时时刻刻让她想起她现在希望忘掉的那些往事。她转到政治犯队伍中,还有一个主要的好处,这就是她结识了几个人,他们对她的思想产生了极好的、决定性的影响。

到了羁押站后,玛斯洛娃得到允许,可以和政治犯住在一起,但是她因为身体健壮,所以上路时,她仍和刑事犯一起步行。所以她离开托木斯克,一直是步行着。还有两个政治犯也跟她一起步行,一个是玛丽亚·帕夫洛夫娜,就是聂赫留道夫去探薇拉时看到的那个眼睛又圆又鼓的漂亮的姑娘,另一个是被流放到雅库茨克省的名叫西蒙松的男犯,也就是聂赫留道夫这次探监时注意到的那个头发蓬乱、眼睛深陷、脸黑黑的人。玛丽亚·帕夫洛夫娜所以步行,是因为她把大车上的位子让给一个怀孕的女刑事犯;西蒙松所以步行,是因为他认为享受阶级特权是不合理的。这三个人一大早就跟着刑事犯步行出发了,其他政治犯要晚一些时候坐车走。在到达大城市前的最后一个羁押站一直都是这样,到了大城市,就有新的押送军官接管这批犯人。

这是一个九月里的阴雨的早晨。时而下雪,时而下雨,还时断时续地吹过来一股股冷风。这批犯人,有四百名男犯人,有近五十名女犯人,都集中在羁押站的院子里。一部分人站在押送官的身旁,押送官正把两天的伙食费分发给犯人的班长;一部分人正向进入羁押站院子里的小贩买吃的东西,院子里吵吵哄哄的。有犯人们数钱买食品的声音,有小贩们尖声叫卖的声音。

玛斯洛娃和玛丽亚·帕夫洛夫娜都穿着靴子和皮袄,头上扎着头巾,从房间来到院子里,朝小贩们走去。小贩们都坐在靠北墙背风的地方,他们都争先恐后地推销着自己的商品,他们卖的东西还真齐全,有新鲜的面包,有馅儿饼,有鱼,有面条和粥,有牛肝、牛肉,有鸡蛋,有牛奶,有个小贩甚至还卖烤小猪。

西蒙松穿一件布夹克衫,脚上穿着羊毛袜,外套一双胶鞋,用绳子系着(他是个素食主义者,故不穿皮革制品,因为动物被杀死后,才能将其身上的皮取下),他也站在院子里,等着出发。他站在门廊旁,正在往笔记本上记他脑子里刚刚出现的一个想法,他的这个想法是:“如果细菌能够观察和研究人的指甲的话,它一定认为人的指甲是无机物,就像我们观察了地球的外壳后,认为地球是无机物一样,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玛斯洛娃买了鸡蛋、面包圈、鱼和新鲜面包,把它们装进背包里,玛丽亚·帕夫洛夫娜正在和小贩算账。这时犯人们都开始准备出发了,大家都不出声了,并排起了队。押送军官走出来,下了出发前的最后一道命令。

于是还像往常一样,开始清点人数,检查镣铐有没有坏,把戴铐走路的犯人每两个人铐在一起。这时,突然听到押送军官的怒吼声、打人声和孩子的哭声。大家一时间都不说话了,随后人群中掀起一片不满的抱怨声。玛斯洛娃和玛丽亚·帕夫洛夫娜朝着吵嚷的地方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