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旋律

四十八

字體:16+-

冼星海進行創作的規律,概分為三類:一是情感於動,揮筆而就,象在巴黎創作《風》,在上海創作《救國軍歌》;再是構思準備階段很長,然後才進入實際創作,如電影《夜半歌聲》的配樂、插曲;三是作品結構龐大,難於一時完成,隻能是時斷時續地進行創作,如第一交響樂至今還沒完成。《在太行山上》一曲因周公要求甚高,所寫的環境又不甚熟悉,不敢貿然揮筆。為了做到心中有數,他曾向夏童求教過兩個下午,詳細地了解巍峨太行山的環境,八路軍在太行山上的戰鬥生活,做為創作《在太行山上》的準備。今天晚上月明如洗,清風徐徐,他剛剛趕到蕭玲的住處,一種創作前的衝動突然撲進他的心窩,攪得他坐臥不寧,茶飯無味。他匆忙坐到蕭玲臥室中的那架立式鋼琴前,打開琴蓋,即興演奏,想盡快地撲捉到一個理想的樂思,但是靈感的大門卻緊緊地關閉著,一直未能如願以償!

蕭玲雖然不會作曲,可是對音樂卻有著較深的造指。她能理解冼星海作曲時的艱難。她默默地坐在桌旁的太師椅上,看著冼星海一會兒望望窗外的明月,一會兒又在鋼琴上彈秦。可是過了一會又全否掉了,隻見冼星海的額頭上生出了大顆汗珠。她十分清楚這正是產生靈感的前夕。為了不影響冼星海的創作思路,她悄悄地倒了一杯涼開水放在鋼琴蓋上,接著,又回身取下自己的毛巾放在水盆裏惻了捌,輕輕地擰了兩把,走到冼星海的身旁,多情地說:“星海,擦一把再寫……”

冼星海沒有去接濕毛巾,他卻格外激動地抓住了蕭玲的手,興奮地說:“來,我有一個樂思了,你聽聽。”

蕭玲點了點頭,伸手幫若冼星海擦丟額頭上的汗珠。回身取來一把葵扇,一麵為冼星海搖扇送涼,一麵小聲說:“你唱我聽,但不要以我的意見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