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案今说1

5、神明判决的意义

字体:16+-

古代人因为信仰神灵,如果遇到某方面不如意,就会到相应的祭庙中叩拜。这里举是指向上的意思,案是指摆放香火的供桌。原意是指神明在供桌上面三尺的地方看着你,如果你虔诚祈祷供奉的话,神明会显灵帮助你。后来出现了引申义,表示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做任何事,你头上三尺地方的神明都会看得清清楚,所以任何人不要以为没有人在旁边就做坏事。是劝善规过的意思。所以后来又有了“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说法。

中国古代有以兽触人的神明裁判。在上古时,准确的说是在舜帝的时候,有一个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律家,叫皋陶(yao),他是怎么判案的呢?他有一只神兽,叫解豸(xiezhi),传说中一种独角似似羊的神兽。

传说皋陶判案的时候,如果有两个嫌疑人的时候,就放出这只神兽!有罪它就顶上去,没罪它不管。这说明中国夏代奴隶社会利用羊角触的神明裁判配合政治,使人们不敢犯罪,使被判罪者不出怨言。

但是,汉朝时有个唯物主义学家王充就很看不惯皋陶这一套,弄个小动物就知道谁犯罪了?这也太不科学了!

但是这种判罚,延续了很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保留有神明裁判的习俗。

而且,外国也有很多这样的案例。这些神明判决的事件,大多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盛行于一些古代奴隶制国家和欧洲中世纪前期封建制国家。神明裁判是在生产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宗教迷信在司法上的反映。它使诉讼裁决披上神明的外衣。神明裁判用各种方法考验当事人,通常有水、火的考验。例如把被告人捆起来投入水中,淹死为有罪,没有淹死为无罪。

有人会问还有扔海里不被淹死的?有的,比如死海!

先来说说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先听一个古老的传说吧。远古时候,这儿原来是一片大陆。村里男子们有一种恶习,先知鲁特劝他们改邪归正,但他们拒绝悔改。上帝决定惩罚他们,便暗中谕告鲁特,叫他携带家眷在某年某月某日离开村庄,并且告诫他离开村庄以后,不管身后发生多么重大的事故,都不准回过头去看。鲁特按照规定的时间离开了村庄,走了没多远,他的妻子因为好奇,偷偷地回过头去望了一眼。哎哟,转瞬之间,好端端的村庄塌陷了,出现在她眼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这就是死海。她因为违背上帝的告诫,立即变成了石人。虽然经过多少世纪的风雨,她仍然立在死海附近的山坡上,扭着头日日夜夜望着死海。上帝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让他们既没有淡水喝,也没有淡水种庄稼。

这海洋后来又变成了惩罚犯人的,国王为了惩罚犯人把他们扔到死海里,结果犯人一次次的又被冲了上来,谁都没死,结果国王就认为这是神的旨意,就把这些犯人都放了。

不过后来大家就不只是借助神明这么简单了,还加入了一点点小智慧,比如说,杨家将李就有这么个故事,叫寇准夜审潘仁美。

小说《杨家将》里说,潘仁美在抗辽战场上背弃了之前的盟约,不肯营救杨继业,造成了杨继业兵败,碰死在了李陵碑前,他的儿子杨七郎求救兵,没想到潘仁美为了杀人灭口,竟然乱箭射死了杨七郎!

杨六郎几经周折,状告潘仁美,但是潘仁美因为有他女儿做护身,导致没有成功,后来天官寇准,利用潘仁美相信鬼神的说法,假扮阴曹地府骗潘仁美说出了真相,

当时,阴曹地府里都是小鬼,喊着:“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后来,有两名群众演员扮演杨继业和杨七郎登场,这一顿吓唬,潘仁美最后把实情和盘托出,最后皇帝也知道了他的罪行。

由于潘仁美的女儿是娘娘,在皇帝面前苦苦求情,导致皇帝没有杀潘仁美,让潘仁美告老还乡。杨六郎不服,准备杀死潘仁美,后来再黑松林找到潘仁美,杀了他,就是这么个故事。这些都是借助鬼神的力量,断案的案例。

不同的是,前者没有什么根据,后者是为了得到口供。

现在,借助鬼神判案,没人信了,因为警方有了更为先进的东西,这就是测谎仪。

测谎仪这东西,不说谎的人觉得它很神秘,说谎的人觉得它很可怕。面对不断攀升的犯罪,善良的人们总是期望借助科学的灵丹妙药,将所有犯罪分子手到擒来。测谎技术的推广者们正在说服人们相信,测谎仪就是这种灵丹妙药。那么,测谎仪在未来中国的大行其道,会不会真的有助于司法公正呢?

其实测谎仪是一种记录多项生理反应的仪器,可以在犯罪调查中用来协助侦讯,以了解受询问的嫌疑人的心理状况,从而判断其是否涉及刑案。由于真正的犯罪嫌疑人此时大都会否认涉案而说谎,故俗称为测谎。准确地讲,“测谎”不是测“谎言”本身,而是测心理所受刺激引起的生理参量的变化。

很多罪犯,在测谎仪的强大压力下承认了罪行。但是,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8条的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所以,违背当事人意志而强行使用测谎仪取得的证据,是不能作为定案的合法证据使用的。

我们警方侦查办案时,还是要通过大量的实物证据,分析推理使案犯无所遁形,这才是破案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