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几天在公司负责制作与品牌相关的下一季度的策划案,几周以后,我要在一家图书馆做一场关于广告宣传的职业演讲,这个周末要准备资料;接下来,我还会以时尚文化史、极简生活、SNS 以及个人品牌的打造等多种主题,分别在百货文化中心、图书馆和大学讲一节专题课;外部单位或朋友委托我写的稿子我会抽空写……除了公司的工作,其余这些都是不定期要做的事情,但是只要做好时间管理,还是可以顺利完成。
村上春树已经是非常成功的小说家,但他同时还在经营着一家叫“彼得猫”的爵士酒吧。据说,他这么做是为了不让自己脱离平凡的日常生活,低调地隐藏自己的小说家身份。作为一名上班族,我的目标是找到一份可以终身从事的职业,而不是一时的工作。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从村上春树的做法中受到了意想不到的启发——如果同时从事多种职业,就不会觉得不安。即使村上春树的下一部小说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也还有酒吧的收入,这种稳定感足以支持他安心地继续写作;反过来,即使他的酒吧倒闭了,小说家这个职业也会让他衣食无忧。
当我们觉得人生处处都是障壁,没有“紧急出口”,觉得未来很难取得更大的进步时,难免会陷入迷茫、焦虑,无所适从。
被生活掐住脖子是如此令人窒息和窘迫,为了避免陷入这样的困境,我们要未雨绸缪,在每一天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时,不妨尝试着挑战一些新领域,学习一些新技能,最好是保持各项工作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收入来源的多元化,自然会给人更多应对危机的渠道,相信自己随时都有能力开启一扇新的大门,会让人产生更大的安全感。重要的是,不要只在头脑中畅想描绘,而让这样的理念变成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这将是我们坚定自信心的源泉。
如果你在某一领域内水平足够高,无所畏惧,那么当新的机会出现时,你就有能力牢牢抓住,内心产生无论如何都要完成工作的动力。以你现在的能力,只要开始就行了,即使准备得不够充分也没关系。即便遭遇到巨大的困难,最终失败了,也不会一无所获,至少可以从中汲取到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当然,你可能还有机会修正之前工作中的错误。但倘若你对未知领域充满恐惧,琢磨来琢磨去,畏首畏尾地不敢开始,继而得出“不行”的结论,最终放弃机会,那就太可惜了。这样的情况其实更糟糕。
准备不充分的开始也比连尝试都不敢要好得多。
同时推进多项业务时,最重要的是“时间管理”。在希腊语中,“时间”被阐述为两个概念:对任何人来说都一样多的时间量“柯罗诺斯”,和意味着个人感受的时间“凯洛斯”。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这样的时间就是用“凯洛斯”计算的;而工作的时间,就是按固定量“柯罗诺斯”度过的。
管理时间最经典的工具是“富兰克林金字塔”,但是在所有的时间管理权威者提出的方案框架内,都需要极大的自律性。
最近,我使用 “Google Keep”a 服务体验感相当好。“Google Keep”有格子盒的功能:已经完成的工作可以画线标识;有了好的创意也可以第一时间记录下来;如果给文件分门别类地贴上标签,同一标签下的文件就会被集中在一起,可以一次性地查找阅读:备忘录里可以存储照片,还可以画画……总之,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效率很高,而且,所有的苹果终端机都可以用iCloud 账号相互连接,同步备忘录。所以不管我手里正在使用的是什么终端机,我都可以随时随地用“Google Keep”记下我的工作、思考、灵感以及脑海中闪现的句子。
a Google Keep:谷歌官方发布的一款云笔记应用,可以创建文章、图片、语音笔记,并上传到云端进行保存,并随时登录查看。
在下班前打开“Google Keep”,制作一张明日工作检查表,把明天要做的事情依据截止日期和重要程度排序,并把每项工作预计所需的时间填写进去,做到心中有数。下班之前做一张简单的工作检查表,是我每日工作的必要流程,也是一天工作的收尾。
直到这时,我才终于可以安心回家,把工作的开关切换到关闭模式。第二天上班,重新打开我的工作开关,按照既定的顺序依次处理各项业务,几乎不会耽误时间。但如果突然接到新的工作任务,我会在确认好截止日期后制作一张新的备忘录,贴在工位最醒目的地方,并且在上面别一个别针或卡子作为着重提醒的标识。
等手头所有重要的工作都完成后,再重新安排时间。
“Google Keep”最上端的备忘录可以分别以1 个月或3~6个月为单位,记录待完成的各项事宜。比起用来制作“项目推进路线图”的那些软件,“Google Keep”没有格式上的要求,可以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和语言随心所欲地记录,又简便又高效,能帮助我没有任何错漏地完成各项业务的全部流程。
当然,仅仅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是不够的,得整个团队都这样做才行,因为很多工作都是一个团队共同在做。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越来越意识到项目负责人在统筹协调团队所有成员的时间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每个人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工作,大家才能早点下班,团队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这一点上我真是感受颇深啊!但是,如果时间紧迫,还要求员工拿出优质的工作成果,这时,我就会在心里暗暗吐槽“这就有点过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