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成为一个根系扎实的人

辞职的习惯

字体:16+-

对现代人来说,职业不是“梯子”,而是“攀登架”。

“如果公司不能快速成长,公司的主营业务也不重要,那么停滞就会开始,内部争斗就会产生。如果火箭上有了位置,不要问哪个位置,直接上去吧,公司的成长和自己的职业生涯成长紧密相关。”

每当对职业生涯进行深入思考时,我就会通过YouTube 观看Facebook COO(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为哈佛商学院(HBS)毕业生们所做的演讲。那篇演讲的核心思想是:积累工作能力,而不是资历;重要的不是别人给的头衔,而是看清楚我能做什么并真正去做。

这些年我从事过好几种职业,但不是在同一个单位连续工作。我在人生的很多方面都彷徨过,在职业上也是如此。上班这件事没有变化,但是在哪里、做什么却经常发生变化。我在社会上遇到的上班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一个单位里工作很长时间、逐级晋升的“梯子型”,另外一种就是像我这样的“攀登架型”,多次改变职务和从业领域,经历过多家公司,职位有升有降,但一直在工作。

以我的观点来看,“梯子型”看起来在追求稳定。在SNS 的简介中写明所属公司的人所透露出来的稳定感,在我这样积累流浪经历的人看来,有时是值得羡慕的——他们长期工作在一家值得信赖的公司,自己也热爱公司和本职工作,伴随着公司的成长实现自我成长。在家喻户晓的知名企业上班的人,不管是自己感觉还是他人看来,公司的品牌都会成为自己的招牌。

在只有少数人才能跻身的大企业之外,还有无数的“游牧民上班族”。他们可能对公司的文化或同事感到失望,也可能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前途,他们努力地寻找更好的条件和更具挑战性的岗位。当然,其中也不乏追求安稳的“梯子型”由于各种原因被挤到了“游牧民上班族”的世界。从这一点上来看,任何人都无法保证自己能够拥有终身被雇用的稳定职位。

作为一个在“攀登架”上上上下下的“游牧民”,我总是时刻准备着再一次去冒险。我现在工作的公司也随时可以离职,为了离开时搬东西省事,我在办公室里放置的个人物品只有两件:一是放在桌面上的杯子,一是装在抽屉里的牙具。我已经很久没有在桌子上摆放跟工作无关的东西了,比如家人或狗狗的照片、花盆、人偶公仔和装饰用的书等。

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先后在六家公司工作过,我渐渐领悟到:办公室里没有体现我个人情趣的东西固然有点冷清,但眼前没有什么能让我溜号的东西,有助于集中精力全情投入工作,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好处。“辞职自由”的我,不会执着于公司,但会执着于工作。我对自己的工作评价标准取决于我所负责的项目做得好不好,是否同时实现了公司和个人的共同成长。

虽然我也希望升职加薪,但我不会为升职加薪奉献出我的整个生命,我也不想成为把跟同事们和谐相处、配合公司目标和方向而工作当作起码义务,一门心思只想着公司的人。倘若真想成为这样的人,我需要的是凭借我所擅长的工作,获得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与人一决胜负的自信和勇气。这样的人,不是上班族,而是职业人,虽然境界有所不同,但方向没变。

离职的另外一方面准备,是我每年更新一次简历。虽然也曾有过每季度更新一次的时候,但我每进入一家新的公司,都至少会坚持工作一年,这是作为“游牧民上班族”的某种觉悟(当然也出于兼顾能力提升和离职金数量的颇为现实的考虑),当然最重要的是公司总是希望我能够留下。

我先后经历过几家公司,结识了很多不同行业的同事。大家曾经在职场上同舟共济,即使辞职了,通常也还会和情意相投的人保持联络,互致问候,互相倾听,互相安慰,甚至寻求帮助或出谋划策,给对方以支持和鼓舞。每个人的职业规划都有所区别,工作方向也不同,想法自然也不尽相同,但是,在辞职以后,我们从同事变成了好友。

“如果没有令我满意的剧本,就要出去找。我不能因为家里没有吃的就活活饿死。”正如演员斯嘉丽?约翰逊在采访中说过的这句话一样,积极寻找工作也是“游牧民上班族”必备的素养之一。每件事都要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同时要灵敏地感受变化,既要像阳光一样热情地工作,也要像风一样果断地辞职。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之后,现在我无论去哪儿,都可以毫不畏缩地开始工作。当然,办公室桌上的一个杯子依然是全部家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