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成为一个根系扎实的人

不认真做也没关系

字体:16+-

有一天,我花了1000 韩元买门票进了德寿宫,在庭院里选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打开了书。那天我读的是孙美娜的随笔《在巴黎,你就是绽放的花》。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时的感受,因为读到了一段足以改变我生活方向的文字——法国前总统蓬皮杜提出的“中产阶级的评价标准”。

能自由运用一门外语;

掌握一项可以尽情享受的运动技能;会演奏一种乐器;

能做一道风味独特的菜品;

保持见义勇为的果敢;

坚持志愿服务活动。

在韩国,进入中产阶层的标准包括:拥有30 坪以上的公寓、排量2.0 以上的汽车、现金资产1 亿韩元以上、每月500 万韩元以上的收入等。虽然我是个十足的穷人,可是我也想成为富翁。

如果我想成为韩国标准下的富人,只会为了赚钱把身体搞得一塌糊涂,甚至累死;但如果按照法国中产的标准来看,似乎还是多少可以肯定一下当下的生活的。

自从我决定做一个精神上的富人开始,内心变得淡定了,我希望以自己深厚的教养来看待这个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世界。

学无止境的观念,成为我不断积累内在财富的动力,就这样,被法国中产阶级评价标准深深打动的我重新开始学习钢琴。

小时候我曾经学过五年钢琴,但那时候一直没有太大的兴趣,能力也不出众,经常闹着不肯去上钢琴课。究其原因,那时候我所受到的音乐教育,并不是首先让小孩领悟到音乐的乐趣,而是读不好乐谱就会被打手板,得不到大人们的认可和鼓励,只能无条件执行命令,这种斯巴达式的教育,使我无法对音乐产生兴趣。

在所有的乐器中,据说只有钢琴是完全用身体来学习的,比其他任何乐器都更让人产生亲密感,88 个键子弹奏出来的和谐乐音最让人心情舒畅。肖邦的音乐作品由著名钢琴家演奏出来,那美妙的旋律竟如此打动人心,常常令人热泪盈眶。小时候,肖邦的音乐对我来说简直是神的领地,是我无论怎么努力都进不去的殿堂。我常常气馁地想:“我怎么敢用我这样卑劣的琴技演奏这样深奥的曲子呢!”长大以后,当我再读肖邦的华尔兹和夜曲的乐谱,觉得他并不是那么冷酷无情的作曲家。虽然已经时隔很久,但我看着乐谱依然能读出来,依然能弹奏出和弦。我由此发现,虽然接受教育的过程和方式可能不是很理想,但所受的教育本身绝不会是没有用的。

我现在学习钢琴,对成果没有任何渴望,只是喜欢,只是随便玩玩。果然,“不认真做也没关系”的事情更让人觉得有意思——我随心所欲地理解乐谱,也没有谁会说什么,不会因为练不好被打手,也不用参加比赛而神经紧张。弹琴只是因为好玩,但如果我好好弹,耳朵能不能享点福呢?我常常这样想。

每天晚上我都会练习两三首曲子,除了肖邦的华尔兹和夜曲,还有贝多芬的奏鸣曲,我一边琢磨曲谱一边弹,虽然弹得像乌龟一样慢,但是每次练习的时候都会产生“啊,还是一点一点地好起来了”的感觉,这是我弹钢琴最大的乐趣。

艺术家是有着特殊才能的人,他们具备持续刻苦练习的毅力,他们用自己精湛的技艺向我们展示了动人的声音和美妙的舞蹈,他们的表演细腻地表达了人类情感,感人至深。西方谚语说“练习创造了完美”,东方古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艺术家们的成长经历完美地诠释了这两句话。但是要想成为卓越的人,一直用同样的方式练习是没有帮助的,需要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纠错。已经错了还在不断重复,使错误更加被强化,甚至到了想改也改不了的程度,这是最糟糕的情况。学习一项技能,不能眼睛只盯着前方一路猛冲,更要经常回顾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时常反省并勇于改错的态度适用于任何领域。

非常庆幸的是,我每天晚上弹钢琴不是为了成为艺术家,而是想要成为精神上的富者,尽情享受音乐的快乐。弹琴的时候我戴着耳机,不会发出噪声引起邻居们的不满。昏暗的房间里灯光朦胧,秋夜的月光皎洁如水,在这样宁静柔和的夜晚,穿着毛衣弹钢琴时清凉的夜风轻轻拂过,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什么是“诗一般的夜晚”,醺醺然陶醉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