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文官们称颂朱佑樘做的明智之举,实则都是在PUA他而已。
对于这样的说法,朱厚照也无可置否,他本来也想过在成化年间的文官没有多大权势,怎么到了他这就那么多的事。
“为何历史上只着重笔墨写朱见深宠爱万贵妃,任由她残害子嗣的事情呢。”
季博昶扫了一眼当事人朱见深。
他心里门清,不就是他跟文官作对吗?不准文官掺和政事。
后世对于万贞儿残害子嗣的说法众说纷纭,如果她真的残害子嗣,怎么朱佑樘还是有十几个儿子,起码朱厚熜的存在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还有人说万贞儿是想用其他皇子来钳制朱佑樘,避免他当上皇帝。
可在弘治帝朱佑樘继位后,将万贞儿当做生母尊敬。
朱见深轻咳两声,“我在位期间整顿了流民,平定了农民起义,难道后世都没有写?”
他疑惑地看着季博昶。
“寥寥几笔带过。”
实际上朱见深做出的远不止这些。
“甚至连成化犁庭都相当低调的提出。”
季博昶深深叹出一口气。
分明是洗刷大明屈辱的象征,后世却鲜少说。
仿佛在朱见深身上,只有一个万贞儿可以说。
“成化犁庭是什么?”
懿文太子朱标蹙眉问道。
季博昶温和的笑了笑,面对好学生他也控制不住自己散发的温柔。
“犁意味**平,因土木堡战败,大明国力急需恢复,修养生息的同时也让边境的一些少数民族得到了军事上的进步,当时的明宪宗朱见深担忧因此会让女真族雄起,成为第二个蒙古,所以他便在贸易上为难女真。女真不满,便攻打大明边境。”
话落,老朱的眉头蹙的紧紧的。
看来大明后期不止有元朝余孽,还有女真的骚扰。
季博昶说的口渴了,他抬起茶杯,递了个眼神给朱见深:“你自己说。”
这可是仙师赏赐给他表现的机会。
朱见深摸了摸后脑勺,站起来说道:“后来我召开了廷议,没想到是主张求和的大臣一派赢了,随后我便将他们都关进了诏狱,对女真发兵。我采用了兵分三路,朝鲜夹击的手段,直捣建州女真。”
他说完后,在场掌声如雷鸣。
连挨打后的猪堡宗和黑化朱祁镇,也不由的对这个儿子叹服。
毕竟在大明二十万精锐和五十多位力臣被洗劫一空后,还能给少数民族这样的重创。
老朱棣禁不住感叹,分明这朱见深才是中兴之主啊!
但是纵观历史,明朝中兴可不只是由一个皇帝兴起的,在中兴前需要许多铺垫,所以朱见深、朱佑樘都可算是中兴之主。
“朱见深采用的策略几乎将建州女真灭种,焚**殆尽,部落残破。”
朱见深听了这番话,身子骨是愈发的笔挺。
老朱等人夸耀他的话已经让他迷失了自我。
“好,辛一同学先坐下。”
老朱带着赞许的目光在朱见深身上游走,同时也想起了先前仙师说过的话。
“仙师,若女真日后是中原之主,我们是不是现在就要对女真采取措施?”
季博昶犹豫的摸着下巴。
他来自现代,所有民族都是一家人,自然希望大明也能达成这种和谐。
可惜,古代就是群雄逐鹿中原的时候。
“可,但不可屠杀殆尽,尽量使双方达成合约。”
老朱皱了皱眉,怎么达成合约。
当初他刚建立大明,那元朝余孽就是因为不想吃草原上吹来的风沙,所以说什么都要回到中原。
要不然这么拼命打回来做什么?
“这个留给你们思考,当课后作业。”
季博昶记录了下来,递给张玉。
张玉又分发给众人看了一眼。
待他们都记下来后,季博昶沉声道:“我这么提议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在后期世界上会有一个大交汇,彼时不论女真、蒙古还是哪一个族群,都是我们的同胞和伙伴。”
“英军能飘扬过海来揍大清,也会漂洋过海来揍大明。”
话落,众天子储君仿若梦里惊醒一般。
对啊,他们怎么总是纠结于把女真和蒙古给打服?
难道就不能和平相处?
“你们得记住,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朋友,当利益统一战线的时候,任何世仇都得忍着变成战友。”
季博昶语重心长的对老朱说道。
因为老朱对于蒙古人的仇恨可以说是刻入骨髓的。
毕竟他全家被饿死的时候,蒙古人可是一点也没手下留情过。
“都理解我的话了?”
季博昶扫视这些学生。
除却嘉靖神仙和少年朱厚熜的脸上露出了些许茫然和疑惑以外,其他人显然都铭记于心了。
他叹出一口气,毕竟是第一堂课,他也不能逼的太紧张了,课后余下的时间再慢慢和他解释。
“大家看下一段vcr。”
话落,周遭景致又开始变化。
这是嘉靖神仙和小朱厚熜最喜欢的环节。
此处河流交错,田野纵横,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巡逻兵身披毛甲。
老朱登时一皱眉,“不是大明士兵的服饰。”
服饰制度是他亲自定下的,就算过了这么多任皇帝,这个也没理由要改。
所以他一眼就肯定出这不是大明的士兵。
老朱棣与蒙古人交手次数仅次于老朱,他神色严峻道:“是鞑靼。”
他当初定下的政策,鞑靼、瓦剌、兀良哈三个部落相互制衡,所以他是不会看错鞑靼士兵的服饰。
闻言,朱见深深吸一口气疑惑道:“这是我大明疆土?”
季博昶不知如何作答,在成化年间确实还是朱见深的。
“这是你亲手收复回来的河套平原。”
话落,朱见深当即反驳:“仙师说笑,当时我攻下河套平原,立刻就派了战力最强的士兵镇守此地,怎能这么快就被鞑靼给拿下?”
且不说鞑靼是一个多大的蒙古部落,就算是整个蒙古来攻打河套,他留下的那些兵力也差不离是够了的。
季博昶无奈摇头,“这就是你儿子干的好事了。弘治末期,边备废弛。河套平原在朱佑樘的手里丢了。”
边防废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