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银莲的哥提前没给她打任何招呼,就突然到西京来了。
潘五福是跟着河口镇乡下一个表亲一起来的。表亲是泥瓦匠,已经在西京给人打小工四五年了。他是在八里村安顿好住处,才给妹子潘银莲打的电话。
潘银莲赶过来时,潘五福已站在八里村口接她了。
让潘五福没想到的是,妹子已经显怀成这样,走路都有些困难了。他说:“你也不说,都成这样了,还跑过来干啥?”
“你初来乍到的,我不得来看看。”说着潘银莲就跟她哥一同进村了。
潘五福看到妹子怀了孕,心里自是一阵欢喜。他是知道她小时烫伤的严重程度的,慢慢长大后,就再没好问过。以他想,妹妹可能结婚、生娃娃都是有麻烦的。没想到,婚也结了,娃也怀上了,他真的是替妹妹高兴得了不得。
八里村潘银莲过去还没进来过。这是一个很大的城中村,分东八里、西八里。潘五福租住在西八里。他在前边给潘银莲领路,还引来了一些人围观。有人指指戳戳着潘五福的矮小,也有人在看潘银莲的美貌和她高高隆起的腹部,那眼神大概是在猜测他们的关系。兄妹俩都走不快,就只好让人观瞻去。潘五福走在已进城混了好多年的妹子身旁,似乎还有了些找到靠山的感觉。
巷子很窄,有的地方只能过去一辆三轮车,但楼都是六七层高。对面窗户外搭的衣服,几乎伸手就能够着。七弯八拐的,他们走过了好几条羊肠一样窄细的过道后,潘五福就说到了。
这是一栋新建的楼房,受地基所限,三面都没有窗户,是与其他楼体毫无间距地挤巴着。只有朝巷子的一面,能看出是七层的高度。因为每一层都有两个窗口,能与对面楼房的相同开孔,共用一个晾衣杆。展开了搭,一根杆上大概也就只能搭一个双人床单。潘五福仰头指着那一线天空说:“城里人住房好挤卡的。房子这么个盖法,要放在咱家,盖七八座楼,地基都绰绰有余。我在上面七层住着,你就别上去了。”
但潘银莲还是坚持要上去看看。
他们从逼仄的楼梯,一直上到七层。有些像古老的佛塔,越往上,楼梯越窄小逼陡。好不容易进到一个房子,潘银莲才发现,这是一个几乎让人直不起腰来的加层,到处都堆着杂物。顶子是临时加盖的墨绿色玻璃瓦。现在刚入秋,热得还像蒸锅。要是冬天,又该冻得像冰窖了。
她说:“咋找了这么个地方?”
潘五福憨笑着说:“便宜,一月房租才一百五。”并且这里不是住他一个人。在他的地铺里边,还横一个、直一个地打着另外两个地铺。潘银莲问是谁,潘五福说也是钉鞋的。
潘五福这次进城,不是打芝麻饼,而是改行钉鞋来了。这也是他反复思谋后,改弦更的辙。他表亲开始不同意他出门打工,说那是活受罪,正常人都有些吃不消,何况你一个残疾人。潘五福不爱别人把他叫残疾人。他不缺胳膊,不少腿,耳不聋,眼也不瞎的,为啥是残疾人?他就是个子矮些而已。个矮就是残疾人吗?他不承认。就连村上统计残疾人,说是有啥补贴,他都没报过。他能靠自己双手挣吃挣喝,还养着一家子人,凭啥说他残疾了?他之所以要到西京来打工,也是想多挣几个钱。在河口镇开的芝麻饼摊子,说败就败了。不是自己砸了牌子,而是一镇人见他打饼挣钱,就都打起芝麻饼来。呼啦啦,小镇上就有了十几家专打芝麻饼的摊子。连国营粮站,都雇人打了起来。开始他因饼子质量好,芝麻炒得香、放得多,还撑了一段时间。后来有人害他,老在半夜给他的摊子附近泼大粪,搞得臭烘烘的人都没法近身。还有人谣祸他一边打饼,一边手伸到裤裆捉虱子呢。气得他都能吐血,但毫无办法。形象眼看就彻底败葬完了。加之打饼的技术含量也不高,那么多人既然看上了这块“肥肉”,很快掌握了技术,就把他彻底搞臭搞倒了。选来选去,他最后还是选择了钉鞋这门手艺。关键是一般人都看不上,挤对少。本钱也小,技术难度还不大。很快,他就在河口镇上钉鞋了。也就在他转行钉鞋不久,儿子潘上风就考上西京的一所大学了。
潘上风的名字是一个测字先生给起的。开始他们叫潘雨水,那是好麦穗随口叫的,因为那年干旱,一直不下雨。可测字先生说,这孩子命里不缺水,叫潘上风,兴许未来有些前程。孩子长得一点都不像潘五福,首先个头就蹿出了一米七五。脸倒是有些像他妈好麦穗。潘上风打小就看不上潘五福,连去学校接他,也是不允许的。加上一镇的人爱烂嘴,当着孩子的面都敢说,这娃像镇上的谁谁谁。有的说像哪个所、哪个站上的谁谁,还有街上的谁谁谁,反正就是没人说像潘五福的。他奶奶一口咬定,这是一个野杂种!潘上风就长期不回家了。连在县城上学都在学校死圈着,学习就很不错,高考竟然得了全县第四名,很是给河口镇人长了脸。那几天,潘五福脸上迟早都堆满了笑。有人偏腌臜他:“你笑呢五福?是笑拾了个大便宜?”还有瞎货,说你看镇上最近谁笑得合不拢嘴,谁就是潘上风的亲爹。闹得那一阵,镇上好多有身份的人都不敢笑。偏是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货,满大街哈哈哈地笑得下巴直脱漏,说自己有个亲儿子要进西京上名牌大学了,让都赶快给他随礼来。
潘上风上大学的确是好事,可一应开销怎么办?好麦穗挣的钱,还要朝娘家寄。虽然她嘴里骂着爹娘把她塞进了火坑,可一听说她爹在石棉厂得了尘肺,还是想方设法地给他们寄钱捎东西。潘上风一下要那么多学杂费,并且是月赶月地逼得紧,好麦穗就四处借。刚借了钱,有些婆娘就找上门来,破口大骂自家男人不要脸,还力追下马地把钱往回讨。有几次,好麦穗还挨了黑打。被逼得没法了,好麦穗就先他一步出门打工去了。至于在哪里,也没给他说。最近他倒是听到一点音信,说好麦穗在外面也混得不咋样,连儿子念书都快供不起了。潘五福狠狠心,就扛着钉鞋的箱子出门了。他娘骂得山响,可他还是上了公交车。娘毕竟生活能自理,菜园子里的东西,也够她扒拉贴补家用了。加上他平常还给娘偷偷攒了一点。现在最当紧的,还是供潘上风念大学的事。苦寒人家出个有前程的人不容易,不管他是谁的,既然生在潘家,还姓潘,他就该把当爹的责任扛起来。这就是潘五福进西京的来由。
潘银莲听完,说:“你以为城里就这么好混?”
潘五福说:“总比河口镇强。镇上就那么些鞋,还是两个人分着做。那一个是瘫子,出门干活,从几层楼高的卷扬机上跌下来,截了半个身子,我能跟他抢生意?出来还是好。听说光东八里、西八里村,外来人就住了上十万,还愁没活做?”
“钉鞋的地方找好了吗?”潘银莲问他。
“找好了,也在村里。一个萝卜一个坑。原先那个钉鞋的,要回四川,后天月租到期了才走。我还得再等两天,刚好准备准备。”
“见到上风了吗?”
潘五福嘿嘿一笑说:“我就不见了。只要挣了钱,能贴补他上学就行。他的卡号我有,每月给娃打去就行了。”
潘银莲有点气愤地说:“这娃这不懂事的,你还这样上心?”
潘五福说:“咱潘家……出这么个苗苗不容易!”
潘银莲就不好再说啥了。
潘银莲早知道潘上风来上大学了。孩子报到那天,她就帮着办理了手续。潘上风也来看过她和贺加贝,并且还看了戏,但他自始至终不见笑。别人都笑翻在地了,他还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贺加贝说,喜剧就最怕遇上这样坐“冷板凳”的,要都是你侄儿这样的人民群众,喜剧就彻底“完了个蛋”。这孩子还有个特点,就是不说话。问他啥,都是一个字:不。有。或者:嗯。给钱给东西都不要。自尊心很强。她也是忙,就与孩子来往得少些。他也从不主动过来找她。直到她哥来,潘银莲才知道,孩子上学缺口不小。好麦穗出门打工,她也是才知道的,但联系不上。她每次跟家里通话,她哥从来都不说难场事,总是说:你一个女儿家,把自己顾好就行了,家里啥都好着呢。没想到家里发生了这么多变故,她有些自责。潘五福说:“怪你咋的?是哥没用。要有用,也不至于让你连学都没念满,十四岁半,就出门给人引娃讨生活了。这么些年,你没要过家里一分钱,还贴补着给家里促起了新房。连结婚这大的事,家里一根针都没陪嫁给你。都是哥没当好,潘家是把女子当牛使唤了,还要你咋的?哥这一来,不又给你添了麻烦。反正你还顾好你的事,身子都这不方便了!我这不用多操心,就跟哥没来一样。哥又是个不惹事的人,不会让你操太多心的。都安生着就好。妹夫也忙忙的,就别说我来了。人家都是活得亮亮堂堂的人,别让我给人家添败兴。我不给你说一声,总想着还是不对。反正你该干啥还干啥,有事我会跟你联系的。平常别来,这里也不是你来的地方,我能行。”
潘银莲想哭,但忍住了。她见哥拿的被子碗筷,与城市生活品质相差太大,就悄悄出去,又置办了一套。她还给她哥买了几件特型衣服和毛衣毛裤,等着过冬好用。过了几天,她到底还是不放心,就又去看他。她总担心她哥在那么复杂的地方支摊子谋生,一定会有不少麻烦,有时做梦都能吓醒来。
按照她哥上次指的路径,她很快找到了钉鞋的地方。
这是村里相对开阔的一个广场,原来用来碾场、开会、唱戏,后来就成了小商品零售批发市场。到处都是简易棚子。棚子里衣食住行所需要的应有尽有,但也都是很低档的东西。有的干脆还是假冒产品。十几块钱的成衣,几块钱的鞋帽,店铺一家挨着一家。烟酒、小食品商店门口,却堆集着小山一样的瓜子、花生、油炸麻花、散装锅巴。卖小电器的,也在门口的炖锅上,架着抹得油润润、红猩猩的卤猪蹄、卤牛肚、卤鸡杂。主人会随手削下一块让你品尝,若跌在地上,立即有到处游走的狗,从你裆中猛然钻出,一嘴当先。算卦的、测字的,但见有一个能容身的地方,就圪蹴在那里,神秘地招揽着路人:“你可能有点麻烦!”你说你蹲不蹲下,问不问个究竟?潘银莲一路走来,倒都是美好的拦截:“美女,你有一步大运,小心错过。”潘银莲在旌旗招展的各种幌子下面,避来钻去,最后总算在一溜卖花圈、卖老衣店的后面,看见了那溜修鞋摊子。一共有七八个人,有的旁边卧着一副夹拐;有的端直放着脏兮兮的轮椅,轮椅的关节处,还绳捆索绑着加固物。她一眼就看见了她哥潘五福。
潘五福还是那么爱干净整洁,他身上穿着潘银莲给他买的新衣服。袖口和裤脚,都是挽了好几挽,才露出手脚来。他把自己门口的摊子,也打理得整整齐齐,利利爽爽。他正在埋头收拾一副女鞋的后高跟。
见潘银莲走过来,所有修鞋人,都先齐刷刷朝她脚上打量,然后再朝手上瞅。潘银莲手上拎着两大包东西,可都不是鞋。只要与鞋无关,他们就都不会再朝上看了。就连潘五福,也是先从她脚上看起,然后才看到手上的。他发现她手中的东西不像鞋,才又低头收拾起他正收拾的后跟来。潘银莲也没喊哥。不知为啥,她没能喊出口。她朝他身边再走近了一下,潘五福才仰起脸,龇牙咧嘴笑了。大家都觉得很是奇怪:矮子老潘才来,怎么与这么漂亮个女人有了瓜葛。老潘是大家才叫出来的。不管年龄多大,反正他面相挺老。
潘银莲也不好多说什么,恰逢天色已晚,到了该收工的时候,潘五福就先把摊子收拾了。有些活儿,晚上拿到租房里还要继续干。潘银莲又给她哥拿了不少吃的,还有用的。她问摊子咋样,潘五福说挺好,赚钱也比河口镇强多了。他说河口镇给人加个鞋掌才一块钱,还要磨半天闲牙。这里端直十块,撇下就走人了。
潘银莲说:“哥,我把你来西京的事,给潘上风说了。”
她哥还有些抱怨:“给他说这干啥?”
“你为他来,他总应该来看看你吧。”
潘五福说:“千万别让来。我这样子,咋看?娃是有脸的人。你也别再来了。刚才还有人悄悄问你是谁呢,我说一个修鞋的。人家说,拿那么多东西,是来修鞋?里面不像是鞋吧?我说,还有要修理的拉锁包。”
潘银莲想了想,说:“你就说是你妹子。”
潘五福咧嘴一笑说:“人家肯定都不信。”
过了一会儿,潘银莲问他:“你是真的不知道嫂子在哪儿打工?”
“真不知道。反正也是为给娃挣钱呗,不说就不说。”
潘银莲就再没话了。
潘银莲没有上七楼去,实在是越来越不方便了。
潘五福说:“你把身子还得看紧些。”
潘银莲说:“知道。”
潘五福又问:“是啥时候的事?”
潘银莲说:“快了。”
潘五福说:“哥也帮不上忙。”
潘银莲说:“你把自己顾好就行了。我可能最近一段时间都来不了。”
潘五福说:“你放心。我就是担心你。”
潘银莲说:“你别担心,我认识了一个好大夫。”
潘五福说:“那就好。”
潘五福把妹子送到村子出口的地方,正赶上晚间收工。数万人的汹涌涌人潮,比河口镇发山洪的阵势还大,几次把他们兄妹冲散开来。潘五福十分担心妹子的肚子,前后护着。可护着护着,还是被人流冲散了。他先是踮起脚尖找妹子,后来又蹦起脚找,可毕竟个子是太矮太矮,很快就被人潮彻底淹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