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

五十八

字體:16+-

賀加貝當時弄走南大壽,也是迫不得已。為這事,潘銀蓮跟他吵了好幾回,嫌他對待南老師太過分。他說:“吃竹子,屙笊籬,你得編出好戲來。要不然,梨園春來就要垮台,這是比石頭都硬的道理。”

南大壽走人後,編劇槽中不能一日無馬。其實賀加貝暗中已把新人物色下了。

這次無論從學曆、年齡,還是時尚程度,賀加貝都做了全麵考察。出去走走才知道,那些在劇場、電視上玩得特火、特溜的各種“秀”,誰背後沒有一個編創團隊。誰擁有更多這樣的“幕後英雄”,誰就風生水起、大行天下。現在已不是傳統的喜劇時代了。喜劇的包袱、笑點,都是要用電腦、數字模型往出計算的。他很快在一所大學的藝術係,找到了操刀手。

操刀手真名叫史來風,筆名叫史托芬。前兩年,他跟人合夥編過喜劇風格的電視係列短劇,不過名字掛得挺靠後。前邊有領導、製片人、導演啥的,他也不好爭,又舍不得不掛名,就起名叫史托芬了。古希臘喜劇之父叫阿裏斯托芬。他姓史,名托芬,也算是在講一種衣缽傳承。史托芬是一個大學藝術係的老師,職稱是副教授。囉嗦一句,他老婆也是副教授。最近兩人為評職稱,都跟學校鬧得有點緊張。他平常就帶的劇作、劇論課。本人也搞了一些喜劇作品,都沒咋出名,除非前邊掛了別人的名字,才能拍攝和演出。當然,要真出了大名,賀加貝也就請不動了。史托芬的優長是,不僅自己能寫,而且還有團隊。有的是在校學生,有的已經畢業,在社會上漂著。他布置下作業,廣泛撒網,最後總能撈幾個好故事起來。再改頭換麵一下,加工加工,也就能朝舞台上搬了。

史托芬與賀加貝是偶然在外地一個劇場認識的。他也是去看人家的“脫口秀”節目。沒想到,賀加貝就坐在自己身邊,也是出來考察的。賀加貝的名氣他早知道。梨園春來的節目,他也沒少去看。當然,他還是有點學院派的味道,不大瞧得上賀加貝那些太過低俗的東西。不過,對賀加貝的喜劇表演感覺,他還是讚不絕口。認為賀氏喜劇自然、發自內裏,而非生胳撓、硬幽默、強討好。隻是可惜了內容的疲軟乏力。對於鎮上柏樹時代的作品,他給了兩個字:湊合。但補了三個字,帶一個兒化音:業餘範兒。對於王廉舉時代,他也給了兩個字:惡俗。但補了四個字:不忍卒讀。而對於南大壽的喜劇,他還是給了兩個字:老舊。但補了八個字:夕陽晚照,無可挽回。一番談吐,讓賀加貝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那天晚上,他們在那個城市的街道上,步行著交談了三個多小時。最後還沒談過癮,賀加貝硬是跑到史托芬下榻的酒店,在人家沙發上窩蜷了一夜。直到快天亮時,他們才把一切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