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多少還是朱麗葉記憶中的樣子。雖不及當初那般精致,頗有些任憑園子裏的植物各自為政的態勢,但是哈米特太太也提過,當初的那位房主,也就是朱麗葉第一次發現這棟房子時的女主人,近年來迫於無奈,不得不把房子轉交他人之手。“她去年夏天去世的時候,已經九十歲了。”花匠還是每月來一回,但他做起事來馬馬虎虎。她還噘了噘嘴,輕蔑地表示,那是個外地人。哈米特太太說,如果露西看到他冬天給玫瑰剪枝時剪得那麽狠,她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寧的。
想象著1928年花園裏一切盡善盡美的那幅景象,朱麗葉問,當時這棟房子是不是露西在住著,哈米特太太說不是,還說大約是那個時候,露西開始和藝術史學家協會商量房產交接的“協議”,然後她就搬走了,在附近一個小房子裏住了下來。“就是同一批建成的那排小屋。你可能看見過?露西常說,住那兒用不著爬樓梯。要我說,她的意思是那兒的回憶少一些。”
“她住在伯奇伍德的時候,有什麽不好的回憶嗎?”
“哦,不,我不是那個意思。她愛那棟房子。我估計,你還太年輕,還不懂,人要是老了,所有回憶都是有分量的,哪怕是幸福的回憶。”
對於時間的厚重感,朱麗葉再熟悉不過了,但她不想和哈米特太太陷在這個複雜而沉重的話題裏。
據她所知,根據和藝術史學家協會商量的那份協議,這棟房子成了獎學金計劃的一部分,獲得獎學金的學生可以來這兒住。在她帶著孩子們從倫敦來到這裏的那天晚上,把房子鑰匙交給她的那個人,當時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說道:“這是棟老房子,不同於大部分當代的房屋。我們一般選擇的住戶都是個人,不是一大家子,而且隻能短期住在這裏。房子沒有電,很抱歉,不過——反正,在打仗……我敢肯定,其他都會一切正常——”這時,從食品儲藏室的棚頂,飛下來一隻鳥,徑直對著他們倆的頭,猛地俯衝過來。接下來,他就唯恐她會覺得不高興,不過朱麗葉對他特意跑來一趟表示了感謝,一直把他送到莊園的大門口。最後,他沿著門外那條小路匆忙離開了,朱麗葉隨後關上了門。這一刻,他們倆都各自鬆了一口氣。她隨即轉過身,對上的是孩子們的小臉蛋兒,三個背井離鄉的小家夥正等著他們的晚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