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林親自駕駛著梭形飛車一路往西,跨過印度洋,直接往非洲肯尼亞的內羅畢飛去。
由於內羅畢是真正的赤道城市,非常利於衛星火箭以及太空艦船等極速飛行工具的發射,因此,在內羅畢正北邊200公裏左右的地域,聯合國外太空發展總署早已在此興建了全球唯一一處大型星際飛船升降基地—往返火星基地的所有交通、運載艦艇都在這裏升空或降落。
半個小時左右,麵積超過300平方公裏的內羅畢升降基地已燈火輝煌地出現在羅林的視野中。遠處的夜空中,不斷有閃爍著藍光的巨型飛行器或在緩緩減速降落,或在漸漸加速飛離發射基地,隨即越來越快,最後消失在廣袤無垠的星空中……
羅林開始減速,然後慢慢往下降落,當梭形飛車最後降落在一片硬化空坪上時,這輛梭形飛車與四周各種大型飛行艦艇相比,如同一條泥鰍鑽進一群巨鯨之間—這種微型飛車沒有生存循環係統,無法進行長距離深空飛行,因此隻能在地球或火星表麵進行短距離或環球作業。
40分鍾左右,羅林和兩位同事登上了一艘已進入升空港的大型貨艦。
這些升空港遠遠延伸於基地建築之外,每個升空港之間相距1200米,共有三十來個獨立的升空港。遠遠望去,它們與整個基地共同形成一把巨大的扇子。麵積達250平方公裏。
這艘貨艦巨大的下艙裝載著幾百噸生活必需品:水、各種食物和液氧等。貨艦的上艙還可以輕鬆地容納300多人。但這次隻有一百多名各種膚色的工作人員返回火星基地,可能是由於今天是元旦的緣故。這一百多名乘客中有三十多位女性,以年輕女性為主。而火星基地上大約有8000位女性工作人員。目前,整個火星基地常年有兩萬餘名工作人員,這些數字還在呈上升趨勢。當然,這些數據並不包括在火星上的“天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