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记

硝 烟

字体:16+-

此刻江大伟一眼不眨地盯着大屏幕,眼睛鼓凸着,血丝布满了他的整个眼球,他那原本蓬勃的乱发此时更像是被量子风暴烫过一般,正呈辐射状往四周炸开,显得整个人都充满了愤怒的力量。

只见大屏幕被分成两半,左边是“天网”指挥舰摄像机实时传输过来的视频。由于天网形成的圆环直径达到15公里,在6公里外采用超大广角摄像机在全景式拍摄方案指导下获取的照片基本上没什么观测价值,最终采用的是超长焦距自动变焦拍摄,焦点则集中在“大花生”身上。此时左屏上显示的正是“大花生”那布满陨石坑的头部,占据了画面中央大约1/3的面积。右屏则是模拟的动态方位图,16个光点排列成扁扁的椭圆形,从左下方往右上方慢慢移动;对侧的大光点代表着“大花生”,此时也正沿着对角线往下挪动。屏幕上不断变化的数字显示出,16艘最新研制的大动力无人飞船正以23.5公里/秒的速度飞行着,它们之间拖着不可见的纳米“天网”,而那个大光点则以22.685公里/秒的速度往“天网”那边冲去。

在一个月前的蜂巢号事件中,绕飞“大花生”的致远号深空探测器也莫名其妙地消失了,跟蜂巢号一样。许多人认为这是一起偶然事件,从事故发生时蜂巢号传回地球的视频片段来推测,有一群流星(有可能来自小行星带)撞上了船队,将它摧毁了。尽管这种推测存在漏洞,比如说陨石群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蜂巢号上奇怪的通信内容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没有向地球发送紧急求救信号等,但大部分人认为很难再找到比它更合理的解释了。

“5分钟倒计时准备。报告距离。”

“15000公里。”

“执行动力系统检查。”

“动力系统正常。”

“执行控制系统检查。”

“控制系统正常;中央控制单元信号通道正常。”

“SN21指令启动倒计时。”在若大的指挥大厅里此时人人屏气息声,只有通信员正在与“天网”控制飞船进行指令通信。SN21指令是“天网”计划的关键指令,指令执行完毕后“天网”将会形成一个完美的圆形筛网,在“大花生”的同心轴线上以正相交的姿态切入它的身体。

“收到。SN21指令启动倒计时10秒,10,9,8,7,6,5,4,3,2,1,启动。”

“请汇报启动情况。”

“TW1,2,5,7,11,12,14,15向心侧引擎启动各5秒,平移距离512米;TW3,4,6,8向心侧引擎启动各3秒,平移距离352米;TW9,10,13向心侧引擎启动各4秒,平移距离428米;TW16向心侧引擎启动4.5秒,平移距离491米。汇报完毕。”

“请确认‘天网’平面度。”

“平面度误差小于0.2米。”

“请汇报‘天网’张力。”

“各飞船受力均匀,张力控制在了设定值0.01%范围内。”

“请检查‘天网’倾角。”

“绝对倾角90.2°;相对倾角0.02°,在预设范围内。”

“请汇报中心坐标值。”

“X208,Y136,Z13。坐标值正常。”

“参数确认,请锁定。”

“已锁定。”

“请再次汇报距离。”

“6 000公里。”

“进入相交准备倒计时。请保持队形,随时汇报异常情况。”

在通信员的声音落下后,指挥大厅里静得只剩下一片粗重的呼吸声。这个时候江大伟使劲眯了眯酸涩的眼睛,并回头四下张望了一眼。他看见几十块屏幕前挤满了SDA的专家,各国航天机构和国际学术机构的代表们要么掺和在SDA那些专家行列里、要么三五成群地抬头盯着大屏幕。每个人的表情都异常凝重。在中心地带的一小圈人里,江大伟在不经意间看到了马冯,他正闭着眼睛靠在椅子里,而在他旁边则是一些国家的首脑或领袖人物,似乎正在讨论着什么。

江大伟回过头来,眼神复杂地扫了扫大屏幕上的光点。他一直将第五方案定义为潜在可能性方案,虽然他提出的这个方案拥有少数支持者,但在联合国地球安全理事会里、甚至在SDA里却都不是主流意见。他非常清楚,在生死存亡关头,人们很少会棋行险着,自己又何尝不是呢?他提出第五方案的更隐秘的原因,还在于内心的一个信念:以此为契机,最大限度地聚集资源,以检验短时间内人类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可能性。

“相交倒计时启动。60,59,58,57,56……通信员的声音再次在指挥大厅里响了起来。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大气都不敢出。那个排列成圆圈的光点正在不断逼近“大花生”,1 000公里,900公里,800公里,700公里……距离越来越近,空气就像凝固了一样,在几千人的大厅里,即使连最轻微的动作也已消失,所有人都像石雕一般,保持着一动不动的姿态。如果此时有人对着大厅里的人群录一段每秒60帧的影像,可能会获得最完美的3D相片。

“10,9,8,7,6,5,4,3,2,1!”随着通信员的最后一个音节响起,大光点变成了由小光点组成的椭圆的中心。眼下人们都齐刷刷地看向左屏,瞬间“天网”的纳米丝高速进入了“大花生”头部,刹那间将它的头部切成密密麻麻的矩阵式石条。人群里随即爆发出欢呼声——或许这是人类历史上最短的欢呼声,因为在仅5毫秒时间后,右屏上的光点便变成了一个水母形状,发光的头部后边是不断摇曳着的16条触手。16个光点在不断撞击着,大家似乎能听到那“乒乒乓乓”“轰隆轰隆”令人蛋痛的爆炸声,脸上都露出了无声的痛楚。

“天网”指挥舰应该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调整了摄像机焦距,人们不但听到了他们惊骇的叫喊,还在屏幕上看到两三处爆炸的火光。然而火光瞬间就熄灭了,漆黑的太空中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星。大家似乎还没从刚才火光电石的霎那清醒过来,呆呆地盯着屏幕,没人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在一阵“嗞嗞”的电磁声过后,大厅里再次响起“天网”指挥舰传来的音信。

“总部,我们已与所有无人飞船失去联系。”

“报告你们的距离!”江大伟快速起身急忙挤到旁边通信员身前,冲着麦克风大声说道。

“唔……目前离‘大花生’1 322公里,不过目前距离还在增大。”

“立即反转航向。”

“我们已经采取紧急制动,反向推进器正在加速。”

“离满负荷还需多久?”

“10分28秒。”

“能不能再快些?”

“已经达到了人体承受力的上限。”

江大伟心情沉重地放下麦克风,尽管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天网”计划已经失败无疑。

“嘿嘿,江教授难道忘了飞行器加速度的上限了吗?”附近响起了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江大伟不由侧头一看,见是“天使之箭”的方案执行人山本清原。此时他正一脸讥笑地看着江大伟,嘴里还不依不饶道:“而且,你难道不清楚即使指挥舰达到全速,也无法赶上‘大花生’吗?”

江大伟听了他的话心中似乎燃起了一团无名之火,他腾地站起身怒气冲冲地往山本清原身边冲去。众人还没反应过来,江大伟已经一个箭步上前一把抓起山本那瘦削的身子,猛地一掌掴在他脸上,大声咆哮道:“你他妈的,老子忍了你很久了知道吗?别再他妈的一副欠揍相!”

山本清原的眼镜也在剧烈的晃动中从鼻梁上跌落下来,他万万没有料到身为科学家的江大伟会突行此着,禁不住双手紧紧抓住身后的桌子,表情惊骇地看着这个暴怒的老头。

周围忙碌的专家们这时才回过神来,纷纷赶到两人身边,将余怒未消的江大伟从山本清原身前费力地拽开。山本清原渐渐缓过劲来,用一只手将眼镜推回鼻梁上,而用另一只手捂着半边红肿的脸颊,厉声叫道:“耻辱!你就是科学界的耻辱!逃跑主义者、懦夫……我要控告你侵犯人权,袭击同事……你,你居然还侮辱我,我要控告你。”

其实江大伟早就知道有不少人一直在他背后议论第五方案,风言风语说他的路线就是逃跑,现在见山本清原当众说出口来,他的气反倒消了,冷冷地哼一声,甩开架住他身子的手,头也不回地往大厅外走去。他知道自己在SDA的生涯就此结束,不过这对他而言已经无所谓了。“天网”计划至少减缓了专家们对第五方案的抨击,也为磁球、光子等项目争取了时间。现在江大伟已经一身轻松,尽管在这最后两天的混乱局面里,还有最后一件工作正等着他。

大厅里的**很快就平息了,没有人会在这个争分夺秒的时刻为区区小事浪费工夫。在秘书长马冯和其他一些官员、专家的宽慰中,山本清原逐渐从刚才的侮辱里恢复了神色。在他前方的大屏上,显示着十个小光点,每个小光点均代表着一艘飞船。这种特制飞船的形状有点像钻头——准确地说,它的前半截就是一个钻头。钻头直径1米,长12米,中空,里边安装了一枚三相弹,威力相当于300万吨TNT。飞船的后半截是控制舱,通过超强扭矩旋转机构与钻头相连接。当钻头完全钻入陨石之后,控制舱将会与钻头脱离后迅速飞走。

此时,这些飞船正待在距离地球450万公里的位置上。

在此后的三个小时里,“天使之箭”的工程师们与飞船上的宇航员仔细核对了所有执行参数,对机械机构再次进行模拟联动。待各项工作检查完毕后,十艘飞船开始启动加速,往地球方向飞来。一个半小时后,屏幕右侧出现了一个大光点,“大花生”的位置信息再次被捕捉到。待大光点慢慢赶上小光点后,小光点的速度也已稳定在22.685公里/秒。飞船紧接着启动了摄像仪,大厅的数十块屏幕相继被点亮,逐渐显示出了“大花生”的外表,它看起来并没有受到什么损伤,但“天网”的无人飞船却早已不见踪影了。

“执行靠近指令。”山本清原踌躇满志地喊道。

小光点开始缓缓向大光点那头靠了过去。这时,大厅里的人群再次屏息凝神,如果说“天网”的惨烈仍让他们心有余悸的话,那么天使之箭更加增添了他们的忧惧——每艘飞船上均有两名宇航员,每个钻头里都装有一枚足以摧毁一座国际大都会的三相弹,如果任务失败……更可怕的是,这是人类最给予希望的一道防线,这道防线若被摧毁,那一百枚布置在近地轨道上的核弹头,还能有多少把握击毁“大花生”?

山本清原似乎看透了大家的心思,清了清嗓子,提高音量道:“启动桩位定位程序!启动掘进机预检!”

10个小光点在屏幕上的位置才有了些轻微变动。它们五五分开,变成了围绕大光点的两个圆环,只见圆环在逐渐收紧。这时显示视频的大屏幕被分割成了10块,每一块上面都皆被“大花生”的岩面占据着。在飞船逐渐靠近“大花生”的过程中,岩面也变得越来越清晰,人们似乎已能看到小行星上的尘土了。

“报告距离。”

“20米。”

“开启岩层扫描仪,确认桩位。”

“收到。”

转瞬10个屏幕上同时出现了垂直的绿线,就像一道光栅一样从左往右划过。

“扫描分析结果:铁50.16%,镍19.18%,钴10.05%,碳8.07%,硅酸盐4.08%;组织疏松程度:致密。请求下一步指令。”

“扫描结果确认。桩位确认。请锁定动力飞行系统。”

“动力飞行系统已锁定。”

“请逼近至20厘米,启动掘进钻头。”

“逼近至20厘米,启动掘进钻头。指令已执行。”

这一刻在大屏幕的模拟位置图上,10个光点已经与大光点贴在了一起。在实时视频里,作业灯明亮的灯光打在岩面上,显出一片嘈杂的白色光斑和光晕,但仍能看到钻头缓慢转动起来,徐徐往前推进。在抵近至岩面20厘米时,钻头终于停了下来,以每分钟1 000转的速度空转着。

山本清原冲着麦克风叫道:“执行掘进程序。”

“收到。执行掘进程序!”钻头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推进着,在10秒钟后接触到了岩面。顷刻间一片细碎的岩屑溅起,闪过几丝火花后,钻头开始往岩层里继续推进。与“天网”计划执行时不太一样的是,此时大厅里的人们表情不一,多数人仍旧屏息注视着屏幕,还有少数人人面色从容自如,甚至有几个人面带笑意,似乎成竹在胸;另一部分人则紧张地握紧拳头,嘬嘴蹙眉,仿佛眼前正挂了个引线即将燃尽的炮仗;还有一部分人此时已转过背去,少数几位女专家甚至走出了大厅。尽管众人清楚三相弹绝无可能在此时爆炸,但许多人仍暗暗捏了把汗。

掘进过程出乎意料地顺利,8分20秒后,钻头到达了预设的10米深度。

山本清原踌躇满志地道:“掘进程序执行完毕。”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看来任务即将大功告成,飞船脱开钻头飞离“大花生”后,远程爆破启动,这块巨大的陨石将在3 000万吨TNT当量的三相弹聚变爆炸中粉身碎骨,大厅角落里甚至有人为此鼓起掌来。此举若成功,意味着悬在人类头顶三年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将就此解除。

“执行脱离程序!”山本清原抿着嘴笑了笑,冲着麦克风非常从容地喊道,看样子他似乎已准备好接受周围潮水般的欢呼和致意了。

“执行脱离程序。收到。”10个屏幕里的画面轻微抖动了一下,看起来程序已经启动,飞船似乎正要脱离钻头。

“无法脱离!指令无法执行。”

“什么?”山本清原大为光火,冲着麦克风喊道,似乎又觉得颇为失态,接着道:“请报告原因。”

“原因不明。目前指令舱出现失……压……

“出现了什么?”

“出现失压,通信信号……有……扰动……

“请汇报详细情况。”山本清原额头上开始往外冒汗。他记得蜂巢号最后发送回来的信号,也曾出现过类似现象。“能否收到指令?请汇报详细参数。”

“信号……无法脱……

这时旁边一位专家蹭地伸过手来,抓过山本清原面前的麦克风大声喊道:“请出舱检查!手动脱离!”

“舱门闭……无……

一阵电磁干扰声后,通信信号便彻底消失了,同时消失的还有屏幕上原本就已不太稳定的画面。大厅里死一般的沉寂,紧接着大家听到有人似乎轻轻地啜泣起来。

“收到请回复。”山本清原紧紧抓着麦克风继续吼叫着,但所有信号都像被黑洞吞噬了一般,一去无回。山本清原回头望了望马冯,见他正好和一群人款款走了过来。

“山本先生,你怎么看?”马冯望着山本清原,镇定地问道。

“我认为,”山本清原努力使唤自己冷静下来,想了想才道,“这不是巧合。我的意思是说,《天使》刚才出现的情况跟蜂巢号曾经发生过的状况很相像。”

“那么你有什么见解?”

“我认为,那些飞船上的人很可能已经死了。我们应该尽快引爆那10枚三相弹。”

“我坚决反对。”马冯身旁一位女专家愤愤不平大声说道:“如果不能确认那些宇航员已经牺牲,我们不能这么做。”

山本清原大声反驳道:“你难道觉得那些宇航员还活着吗?照目前的情形,我认为‘大花生’很可能具有某种神秘力量,如果不能及时摧毁,我们的最后一道防线也会被撕破,到时地球就彻底完蛋了。”山本清原又将目光转向马冯道:“秘书长,我请求立即执行爆破指令。”

此时马冯缓缓环顾了一下四周,见大家都看着他,沉吟了片刻道:“我坚信这些宇航员都抱有视死如归的决心,绝不会为此种牺牲稍有迟疑。”说完他看了看山本清原,见他一脸赞成之色,又转头看了看其他人,才接着道:“但我个人认为,在他们生死未卜的情况下,仍应尊重其生命权。这种权力并不掌握在我手里。我提议,大家采取不记名投票的形式,集体决定是否引爆三相弹。”

在场的一些政客在心中不由暗暗赞叹,马冯不愧为老练的政治家,集体投票的方式既不会让他背负灭绝人类的罪名,也避免了被别人扣上灭绝人性的恶名。

投票结果很快就被统计出来了,赞成引爆三相弹的人以微弱优势超过了反对的人。许多人认为那些宇航员在执行这项任务之前就已签下了生死状,投赞成票不仅是在帮他们实现舍生取义的愿望,也是在为全人类的生存做出抉择,至于那些拼命反对的人,就让他们去做圣人伪君子好了。毕竟,在人类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上,缺乏理性的悲天悯人只会贻害万代。

山本清原此时也学乖了,悄悄远离了引爆按钮所在的控制台,尽管他很想让自己的指印留在足以拯救人类的那颗按钮上,但在权衡利弊后,他觉得还是以不得罪那些宇航员的家属们为妙。最后受命执行引爆指令的是一位印度工程师和一位法国核弹专家,他们都是“天使之箭”专家组的成员。他们俩先后按下按钮后,互相错愕地看了看,似乎不太确定远在400万公里外的那十颗三相弹是否已爆炸了。

“天眼报告观测情况。”

“天眼没有收到热辐射和光辐射信息。”

“SKA报告观测情况。”

“SKA未监测到热辐射和光辐射源。”

“哈勃请报告观测情况。”

“哈勃在指定区域未监测到热源和光源。”

……

在位于大厅一侧的通信中转站里,操作员们忙作一堆,来自全球各地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和空间望远镜的观测信息就像雪片一样瞬间涌来,但无一例外地令人沮丧。

“金睛空间望远镜发现疑似“大花生”的行迹!”

这条观测信息一经传出,大厅里就像炸开了锅一般,不断有咒骂之声从各个角落传来。很快,其他天文观测台也跟进补充了信息:“大花生”依然健在,而且仍以22.685公里/秒的速度向地球奔来。

“Fuck,fuck,fuck。”马冯有些绝望地看着不远处一位工程师一边猛力地捶打着桌子一边大声咒骂,他略感疲倦地闭上了双眼。

“马冯秘书长,请允许我启动近地核弹防御系统。”山本清原不知从什么地方一下子冒了出来,站在马冯面前铿锵有力地说道。

马冯无力睁开眼看了看山本清原,又望了望身旁其他几位国家元首,缓缓地点点头道:“根据联合国地球安全理事会的决议,我授权你启动近地核弹防御系统。”

“收到。”山本清原挺了挺瘦削的脖子,往那块扇形工作区大步走去,边走边朝操作台前的工程师们大声喊道:“开启近地防御瞄准系统,准备进行数据接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