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訂製

字體:16+-

在本書收錄的五篇文稿之中,最著名的一篇,無疑是第三章《2048,黎明前的最後抉擇》。在這一年,伯爾尼地下城已成功運行了十四年,艙位早被搶購一空,第一批在此冬眠的人也蘇醒了三成。其中那些患病的人,都因新藥研製成功而被喚醒且大多都痊愈了。而另一些健康的人,所得的好處也不少:一方麵,他們比原本同齡的友人更年輕,更富有活力;另一方麵,他們在冬眠之前,都把大半財產換成了黃金,存在巴哈馬群島的保險箱裏,恰好躲過了21世紀40年代初的全球金融風暴。這些成功的例子,使得投資者對冬眠技術信心大增,在全世界範圍內,開始同時建設十座地下城。而2048年,就是這些地下城投入使用的前一年,到處都是“時光移民”的廣告—“向遠方,不如向未來。”

《2048,黎明前的最後選擇》一文,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它所關注的對象,是最早提出“時間股”概念的自媒體“巨焦”的主筆唐祝。唐祝生於富貴之家,成年後便與丈夫和兒女移民加拿大。然而在21世紀40年代的經濟危機中,她家道中落,父母在破產後鬱鬱而終。唐祝隨後歸國創立“巨焦”,想要“用概念改變世界”,卻一直未得大眾青眼。終於在2048年,她憑借“時間股”,登上了各大冬眠論壇的講台。

是繼續做一具任由時間擺布的傀儡,還是將時間變為改變自己命運的工具?

這是黎明前最後的選擇機會。一旦時間跨入明天,它就會永遠甩開留在過去的人。

唐祝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演講者,一直用這句話做結束語。比起本書作者采訪的其他人,她思維活躍,顯然十分健談。

我們小時候有個說法流行了很久,叫“詩與遠方”。我最早聽說冬眠,就想到這四個字。“遠方”的含義從此完全可以是時間上的了。這是一個根本的變化,它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更會帶來很多新的概念,比如“時光移民”。但“移民”這種概念,是給失敗者的。為什麽?空間上的移民,你移了還能回來啊,但時間是有方向的,回不來。所以肯定是在現實世界過不下去的人,才會逃到未來去——這個概念,做起來客戶群體太小,又消極。真正有生命力的概念,一定是積極的。所以我們才提出來“時間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