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月傳

西帝與東帝

字體:16+-

燃燒的戰火令人驚懼,也令人憎惡。然而,戰爭隻是為了更長久的和平。七雄擾擾的戰國,注定隻有一國能笑到最後,**平天下,掃滅六合。

經過多年的兼並戰爭,秦國的土地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國力也日漸增長。楚國已經被嚴重削弱,能與秦國分庭抗禮的隻剩下齊國了。所以,為了能盡早統一天下,秦國開始了一係列針對齊國的策略。

秦國的軍政大權基本掌控在羋月手中,嬴稷身為秦王,卻處處受製於母親,心中難免不平衡。秦國國力日漸強大,嬴稷心中漸漸生出了稱帝的念頭,而且這種欲望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強烈。雖然母親堅決不同意,但是他依然躍躍欲試。

嬴稷有自己的道理。他覺得,隻要自己稱帝,就能改變太後獨攬大權的局麵,在列國中也能挽回自己的麵子。而且秦國國力已經很強大,稱帝可以震懾六國,讓他們唯秦國獨尊。而且,稱帝以後出兵六國就名正言順了,因為他是“帝”,而其他國君隻是“王”。從國家禮數上來講,“以上伐下”是名正言順的,如果“以下伐上”則名不正、言不順。如果秦國稱帝成功,以後要攻打其他諸侯國就不用再找任何理由了,而其他諸侯國要想發兵攻秦國,那就是犯上作亂。

最初時,秦國的國君稱為“公”,到秦惠文公四年(公元前334年)時,嬴駟才改稱“秦惠文王”。毋庸置疑,嬴駟改稱王是非常成功的,不過到後來其他六國都紛紛稱王了,也就沒有了高低之分。如果秦國稱帝成功的話,對以後的統一兼並戰爭的確有利。

然而,羋月怒斥嬴稷:你稱帝無異於向六國下了挑戰書,六國一定會緊緊抱在一起和秦國作對。五國伐秦的教訓難道你忘了嗎?

在羋月看來,如果稱帝失敗,將麵臨的是六國的伐秦大軍,秦國雖然國力大增,在列國中處於優勢,但是如果六國聯合,那麽後果將不堪設想。其餘五國倒還好說,齊國是秦國的大敵,如果秦王稱帝,齊國必然舉兵討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