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1860(全二冊)

北洋一毛不拔

字體:16+-

十月底,盛宣懷的侄子大冶縣令盛春頤奉張之洞之命來到天津,親呈他的親筆信。他的親筆信一封給盛宣懷,一封給李鴻章。盛春頤先見盛宣懷,請示機宜。盛宣懷看罷信,說:“香帥是辦大事的人,但仍未脫書生氣。你把他的信親自呈給中堂,中堂有話問,你照實說就是,我想不久中堂就會找我。”

果然,隔天李鴻章就找盛宣懷,見麵指指桌上的信說:“張香濤給我寫信,要借一百萬兩銀子,真是異想天開。”

盛宣懷拿起信,一目十行讀完,與給他的信大同小異。

“建起煤鐵礦、鐵路運道、煉鐵煉鋼各廠,開銷三百多萬兩,實話說還真不是太多。”盛宣懷說,“不過,張香帥說明年二三月可完工,恐怕有些說大話。至於煉出鐵來,恐怕一年不止。”

“張香濤書生氣未改,說話慣於浮誇,不足信。關鍵是即便竣工投產了,他能不能生產出合格的路軌來?我是不太信。當年左文襄辦船政,也是說將來自造自修,不靠洋人,結果怎麽樣,如今無論鐵甲還是快船,還是要從外洋進口。”在造船上,李鴻章一直主張造不如買,對鋼鐵廠,他也不太相信湖北能夠造出合格的產品,“他說王三石煤礦投產後,每天可出煤六百噸,除鐵廠自用外,還能銷售給華洋商民輪船,其利無窮,百年不盡。開平礦開了這麽多年,也不敢說其利無窮的大話。至於他說花上一百萬兩,一年後所出各種貝色麻鋼、西門士鋼、熟鐵等,可值價銀一百三四十萬兩,這筆賬真不知他是怎麽算的。如果產品不合格,不過是一堆廢鐵,何來價值一百三四十萬?”

盛宣懷說:“他這樣說,不過是讓中堂放心借他銀子。”

“煉鋼煉鐵所涉技術最為繁複,哪有那麽容易生產?日本明治維新孜孜二十餘年,處處與我競爭,至今都不肯建設鋼鐵廠,就是因為太難的原因。杏蓀你說,就算北洋有銀子,敢借給他嗎?何況北洋也是捉襟見肘。”李鴻章說,“張香濤貪功求名,隻怕他騎虎難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