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疑案

第七講 努爾哈赤死因

字體:16+-

清太祖努爾哈赤是後背發疽而死,還是中炮傷而死?這是清史界長期爭論的一個學術問題。

一、事情緣起

事情的緣起是寧遠之戰。先是,天命三年即萬曆四十六年(1618 年),努爾哈赤發布“七大恨”告天之後,采取突然襲擊、裏應外合的戰術,親自率兵,攻打撫順。

撫順位於明朝與後金、平原與山區、漢族與女真、農耕文化與森林文化的接合部,是後金向西進入遼河流域的頭道重關。明撫順城遊擊李永芳麵對努爾哈赤的進攻,寡不敵眾,獻城投降。這是努爾哈赤第一次向明朝發起軍事進攻並取得了勝利,它標誌著後金- 清同明朝關係的一個轉折。從此,努爾哈赤由明裏稱臣、暗自稱雄,而為公然犯順、主動出擊。撫順之戰是明清戰爭史上的初戰,由此拉開了晚明清初戰爭曆史的帷幕。明朝稱此為“遼事”之始。

天命四年即萬曆四十七年(1619 年),明朝萬曆皇帝為回應後金天命汗努爾哈赤的挑釁,調發十二萬大軍,號稱四十七萬,兵分四路,分進合擊,企圖對後金都城赫圖阿拉犁庭掃穴,一舉殲之。然而,事與願違。努爾哈赤麵對明軍的大舉進攻,采取“憑爾幾路來,我隻一路去”,就是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術,短短五天,奪取大捷。這就是著名的薩爾滸戰役。於是,明清關係史又出現了一個轉折點,就是後金由軍事防禦轉為軍事進攻、明朝由軍事進攻轉為軍事防禦的曆史性轉折點。

薩爾滸戰役之後,努爾哈赤率領八旗軍,於天命六年即天啟元年(1621年)三月,向明朝遼東核心地區發起進攻,連續奪占遼東重鎮沈陽和遼東首府遼陽,並相繼攻占遼東七十餘座城鎮寨堡。隨之遼河以東、鴨綠江以西的廣大地帶,都歸努爾哈赤占有。同年,後金將都城從赫圖阿拉遷到遼陽,後清稱為東京,就是東部京城。天命十年即天啟五年(1625 年),再遷都城到沈陽,後金稱為盛京,就是興盛的京城。努爾哈赤遷都沈陽,促進了後金在遼河地區經濟與文化的發展,也加速了女真- 滿洲從漁獵文化向農耕文化的過渡。天命七年即天啟二年(1622 年),努爾哈赤乘著沈遼大捷的有利態勢,進軍遼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