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十一年,十八岁的同治开始亲政,但实权仍操纵在慈禧手中。同治皇帝十八岁了,到了娶妻年龄,两宫皇太后都忙碌起来,张罗给他娶媳妇。慈安看上了状元崇琦的女儿阿鲁特氏。阿鲁特氏年纪虽小,却雍容华贵,举止端庄,一颦一笑都透出大家风范。
崇琦,字文山,阿鲁特氏,蒙古正蓝旗,军机大臣赛尚阿之子,郑亲王端华的女婿。同治三年,兵部员外郎崇琦参加了三年一次的礼部会试,取得贡士资格,农历四月二十一日又到保和殿参加了殿试,考试结束,试卷密封。数日以后,八位阅卷大臣将密封试卷的前十名圈出,请皇帝亲览。皇帝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当然不知道文章好坏,两宫皇太后代行其事。慈禧太后见一份试卷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文笔优美,字体也挺有功夫,就用朱笔御点了这份试卷为状元卷,慈安太后没有意见。密封试卷拆开以后,名字是蒙古正蓝旗人崇琦。从顺治帝开始,朝廷就有规定:科举取士有“旗人不点状元”的规矩,也就是一甲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都不录取旗人。应该说,祖制不可违背,但是,慈禧点中的状元又不好更改。养心殿上,阅卷大臣廷议以后认为,“但凭文字,何论满汉”?结果,崇琦成为清代唯一的旗人状元。
慈禧则看上了户部员外郎凤秀家的闺女,她认为富察氏非常像自己年轻的时候,主张选富察氏。这富察氏艳丽非凡、风流多情、善解人意,如一只高贵的孔雀。
两宫太后争执不下,将二女带进宫中,让同治自己挑选。
同治一眼就挑上了阿鲁特氏,慈禧却对儿子的选择大为不满,但也没有办法,只好让富察氏做了妃子,称慧妃。
婚后,同治整日与皇后阿鲁特氏缠绵,也不来给慈禧请安了。慈禧感到失落,说同治娶了媳妇忘了娘,眼中只有阿鲁特氏,她这个老娘和慧妃加起来也不及皇后重要。她传下严旨,限制皇上和皇后在一起,不准皇上与皇后接近,要皇上垂青慧妃,还命令太监监视皇上的一举一动。
同治内心不满,一气之下独居乾清宫,整天与一群小太监嘻哈打闹,继续跟慈禧对抗。一两个晚上也就算了,时间一长,同治耐不住寂寞了,在好事的太监周道英的带领下开始溜出皇宫消遣,跑到八大胡同寻求刺激。
同治十三年,十九岁的同治病死在养心殿。同治死后慈禧经常虐待皇后,阿鲁特氏不堪欺侮,吞金而亡。
慈禧指定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为皇帝,载湉只有四岁,其母是慈禧的胞妹,其父是慈禧的妹夫,载湉本人则是慈禧的亲外甥,政权继续由东西两宫太后把持。
捻军在陕西攻州夺县,朝廷派荆州将军多隆阿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
多隆阿领兵到陕西不久,死于周至,陕甘总督麟魁也病死于西安。朝廷任命杨岳斌为陕甘总督,会同陕西巡抚刘蓉,率湘军和绿营兵一起镇压捻军。杨岳斌擅长水战,不会陆战,入陕两年,军事毫无进展。布政使林之望奏劾杨岳斌,杨称病辞职。
朝廷问左宗棠的看法,左宗棠说:“杨岳斌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对形势估计不足,大军在西北征战,粮草运输困难,无法就近筹粮,岂能不败?”
朝廷下诏,问谁可担任统兵大将。
左宗棠斩钉截铁地回答:“只有臣能。”
左宗棠正在福州开办福州船政局,奏请朝廷将胡雪岩转往福建,并请加署按察使衔,常驻上海专门筹办军饷器械。左宗棠保荐胡雪岩时说:“江西候补道员胡光墉,自臣入浙委办诸务,悉臻妥协,杭州光复以后,在籍筹办善后,极为得力,其急公如义,实心实力,绝非寻常办理赈抚募绩可比。”
左宗棠对儿子左孝威说:“胡雪岩虽然出身商贾,却有豪侠之气概,前次入浙时,曾出死力相救,去年入浙,渠办赈抚,亦实有功。”
接到朝廷令其赴任陕甘的廷寄,左宗棠向朝廷推荐江西巡抚沈葆桢担任福州船政大臣,胡雪岩协助料理船政的一切具体事务。两人答应留在福州。
左宗棠认为用兵西北需要筹饷,于是找到胡雪岩商量对策。
胡雪岩知道跟左宗棠在一起需要的不是小恩小惠,而是辅佐他建功立业,成就大事。左宗棠准备平定陕甘,收复新疆,湘军购置弹药,筹借洋款,都安排胡雪岩去完成。
出发之前,左宗棠请胡雪岩到官厅喝茶,阐述他的用兵计划,说:“先招八千湖湘子弟去西北,然后在本地招数万人用于作战,没有十年时间难竟全功,还有马队、火炮,屯田的农具、种子、骡马等需要准备。”
胡雪岩没有带过兵打过仗,两眼一抹黑,笑道:“这几笔账一时还真难以算出来。”
左宗棠一改平日威严,走到案几前,朗声说道:“我来说你来算。”
胡雪岩点点头,摆好算盘。
“八千人出关,粮饷、武器、帐篷等杂资、行资,每人十五两银子;训练三千骑兵,需要去张家口买战马,每匹马一百两银子;五万士兵屯田需要五十万两银子。以一年为期,五万人每月五两银子的饷粮,火炮二十万两银子,这几项加起来是多少?”
左宗棠话音刚落,胡雪岩已经算出,说:“大帅,需要四百一十二万两。”
左宗棠说:“不错,一年需要几百万两银子,用十年时间来完成此事,需要多少银子?”
胡雪岩倒吸一口冷气,说:“那可是一笔天大的数字。”
“急切之间难以筹借这么多,你先准备二百万两银子,让大军开拔再说,余下的再慢慢想办法。”左宗棠说得非常干脆。
胡雪岩心中有底了,搓着双手说道:“行,一个月之内银子到账。”
左宗棠正色道:“军中无戏言,粮饷不到位,这西北之乱就无法平定,收复新疆更是无从谈起。”
接着左宗棠就跟胡雪岩讲西汉元前初年的故事:“汉武帝决定对匈奴用兵,每次用兵都选择在春初出发,交秋即返,为什么?”
胡雪岩摇摇头,回答说:“不太清楚。”
“这是因为一到秋天,天高气爽,匈奴马肥,匈奴兵战斗力大增。而此时天气渐冷,关内士兵受不住严寒,虽然连年用兵,匈奴还是消灭不了。卫青、霍去病的战功,左某人也能做到。但我想得更多的是一劳永逸,将边疆隐患彻底清除。因此,平定西北,只有光墉你能够帮我。”左宗棠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令胡雪岩大受感动。
胡雪岩心里头暖烘烘的,欠身说道:“若想每个月粮饷源源不断,必须将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的厘金和关税抓到手上,特别是江海关、粤海关、闽海关、厦门海关、宁波海关这五大海关一定要抓住。不足部分让两江、两湖筹借,关键时刻还要朝廷出面。若朝廷都摆不平这几个省,这仗还要打下去,大人只有一条路可走。”胡雪岩说到这里打住话头,看左宗棠的反应。
左宗棠闪着眼道:“但讲无妨。”
胡雪岩这才将答案说出来:“找洋人借款,只不过利息高一点。曾大人围攻南京时,洋人就愿意借银一千万两。这件事后来被恭亲王否决了,借款一事以后就一直没有被提起过。”
“现在情形不同了,长毛已被剿灭,朝廷有能力还债,不能再像道光朝一样,国土任意割让。”
左宗棠几句话,说得胡雪岩心服口服,连连点头。
同治十五年八月,刘蓉兵败被免职,朝廷任命左宗棠为陕甘总督,左宗棠奏请老湘营出征。
却说左宗棠行至湖北黄陂,待各营到齐以后,再挥师入陕。然而各处兵马行动缓慢,左宗棠令刘松山率八千人先行入陕,自己驻扎汉口续调各军。他在上海成立采运局,任命胡雪岩为上海采运局局长,又奏请朝廷同意预借洋商白银一百二十万两,大军才得以成行。
左宗棠到达陕西后,开始是与西捻军作战,平定捻军以后,刘松山率湘军进入陕西,湘军一路高歌猛进进入榆林。董福祥率十万人马,在延安、绥德等地与湘军周旋。
董福祥,字星五,宁夏固原人,父亲董世猷是当地哥老会首领。董福祥从小喜欢练武,为人仗义,经常往来于帮会之间,专门结交绿林好汉。他熟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对张骞、班超等历史人物比较崇拜,特别是《隋唐英雄传》中瓦岗好汉的忠义行为,与“小五义”张俊、安维竣、白遇道、王世相、王学伊拜了兄弟,自称“单二哥”单雄信,张俊自称“王伯当”,其他人等各有绰号。
捻军进入陕西,董福祥在陕北安化揭竿响应,自称“陕甘自卫总团大元帅”,张俊多谋善断成为军师,安维竣、白遇道、王世相、王学伊被封为四路元帅,往来于平凉、庆阳、泾川、固原之间,后来占领宁夏盐池县惠安堡。
惠安堡盛产食盐,产量大,品质高,多运到关中、汉中盆地。董福祥占领宁夏盐池县惠安堡以后,以花马地为根据地,势力发展非常快,东起绥德,南至延安,西达环县、固原,北临内蒙古伊克昭盟,这些地方都是其势力范围,控制了陕甘宁十几个州县,号称三十万人马。
陕甘总督麟魁率绿营兵、地方团练前去征讨,两军列阵,董福祥军必齐吼秦腔,士气因之大振。董福祥多次将麟魁打败,如今遇到能征惯战的湘军,他总算遇上了对手。
左宗棠奇计迭出,董福祥连连败北,被逼得山穷水尽。
刘松山将董福祥包围在镇靖堡(靖边)以后,慢慢玩猫捉老鼠游戏。
镇靖堡又叫绝胡堡,周长七百米,跟山西朔州右玉县扬子河边铁山堡、杀虎堡一样,也是双堡相连。每到夜深人静时,堡内人喊马嘶,兵刀相击,金属声音清晰悦耳,越是狂风大作,雷雨天气,这种声音越发明显。堡内居民都十分害怕,陆续迁出,这座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变得更加阴森可怕。
董福祥弹尽粮绝,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张俊出主意,让他率军向左宗棠投降。董福祥负荆请罪,张俊等数人也追随左右,一起到湘军大营投降。
有人说干脆将董福祥杀了,有人说可以将他放了,结果很不一致。
左宗棠杀意已决,也不见他,对刘松山说:“此等叛将,平时骄横跋扈惯了,又难以驯服,打不过我们就投降,危机一过又来造反,今天不除,日后必为大患。”扔出令箭,传令将降将董福祥押往辕门外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刘松山将他押往刑场,董福祥虬髯倒竖,目怒眦裂,昂首挺胸,一副凛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刀斧手散其发辫,准备完毕,只等待号令一下,就要开刀问斩。
董福祥长脸高额,鼻眼很好,一嘴短胡子,此时面不改色心不跳,神情自若,竟然扯着嗓子,引吭高歌,正是秦腔《斩青龙》——
呼喝一声绑帐外,不由得豪杰泪下。
雄信本是奇男子,昂头阔步向前迈。
某单人独马把唐营踩,直杀得儿郎痛悲哀。
剑弃荒郊血成海,尸骨堆山无处埋。
小唐童被某把胆吓坏,马踏五营谁敢来?
敬德擒某某不怪,某可恼瓦岗众英才。
想当年一个个曾结拜,誓死不到唐营来。
到今日委曲求全头冠戴,俯首称臣该不该?
高官厚禄某不爱,情愿一死赴阴台。
刀斧手押爷法场外,等一等小唐儿祭奠我来!
此戏唱的内容是单雄信独闯唐营,被李世民拿住以后,将其押往刑场开刀问斩,临刑前把满腔难酬的壮志,化作一段悲歌,慷慨受死。董福祥满腹韬略,又有着一身本领,此时要做刀下鬼,英雄不再,因此,他一如当年的单雄信,秦腔吼得格外激越豪迈,四野回响。
刘松山打了十几年血仗,见此情景也非常吃惊。老湘营的将士们都是见惯了鲜血与死亡的,见这个西北汉子在死神面前还如此镇定自若,毫无顾忌地放声高吼,一个个张大嘴巴,目瞪口呆,傻傻地看着董福祥,沉浸在悲壮的秦腔中。刽子手拎着鬼头刀,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左宗棠迟迟不见刘松山斩讫回报,又听帐外吼声高亢嘹亮,于是走出帐门来到刑场,好奇地看着董福祥。董福祥也不理睬他,继续唱,如同一根伸到了云端的竹篙,曲终声收,依然是气定神闲。
左宗棠命人给董福祥松绑,置酒为他压惊说:“将军真是英雄,跟单二哥没有什么不一样,你真的愿意归降?”
董福祥识趣,跪下磕头道:“我是大人手下败将,愿为左大人牵马坠蹬,效命前后。”
左宗棠大喜,命刘松山将董福祥的人马精挑一番,留下精兵编为三营,由董福祥统领,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董字三营”,随湘军出塞西征。
左宗棠到兰州以后,形势日益恶化,比想象中要严重得多。他派人到西北各地绘制地图,然后制订作战方略。
老湘营是主力,刘松山每天派骑兵出去侦察,从不心存侥幸。他每天让士卒吃好睡好,有军功的及时奖励,士兵争着效力。
刘松山战死金积堡,其侄儿刘锦棠统领老湘营。董福祥为刘松山报仇,追着白彦虎打。
九月初,秋雨连绵,气温一下子降了下来,寒意渐起。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湘军在西海固到处寻找白彦虎。
一天,刘锦棠进村找水,遇到一个老羊倌,他说:“村里原有两百多人,自从白彦虎来造反以后,村里人死了一大半。每逢春节唱大戏,孩子们跑来跑去很热闹,现在只剩下几户人家了,而且大多是老人。鸡飞狗跳的场景没有了,地上掉的大枣也没人捡了。”
刘锦棠跟随老羊倌进村去看,那老羊倌赶着几只羊,不紧不慢地唱道:“羊啦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啊呀拉话话难。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那沟,咱俩拉不上个话话呀招一招手,瞭得见那村村呦瞭不见个人,我泪格蛋蛋抛在哎呀沙蒿蒿个抹……”
白彦虎以为逃到西海固这个偏远的地方,再也没有人能够找到他。他住在泾源老龙潭,这里有山有水,天天有吃有喝,还不断变着花样。湘军统领吴士迈命令营官朱德树追击,朱德树耽误军机,待湘军赶到时,白彦虎已经逃往六盘山。
吴士迈大怒,杀了朱德树。
消息传回湖南,朱德树的家属上告,此事惊动朝廷,众人议论纷纷,说朱德树是二品记名总兵,吴士迈就是一个七品中书科中书。七品官敢杀二品官,是谁给吴士迈这个胆?
都察院将此案转给左宗棠,要他给一个说法。
左宗棠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向朝廷奏道:“军队营制规定,临战时只记军事轻重缓急,不管官大官小,事急时临时指定负责人,小官可以指挥大官。吴士迈只有七品,在军队中他是统领,朱德树虽然官署二品,但是他是吴士迈手下的一个营官,统领可以节制营官,营官以下的哨官、队长都由统领节制,一个统领不能杀一个营官,还打什么仗?这件事情是统领杀营官,而不是七品中书杀二品总兵。”
左宗棠此言一出,朱德树家属也没有办法。
都察院认为统领杀不听话的营官一点都没错,此事情到此为止。
朱德树一死,三军肃然。董福祥非常害怕,不等刘锦棠下令,主动出击。西海固是董福祥的老家,湘军找不到白彦虎,董福祥却清楚他的每一处藏身之所,亲自率“董字三营”前来围剿。
胭脂峡位于泾源县城东北十六里处,东临崆峒山,西接六盘山。这里山水倒映、云飞雾绕,一派仙境风光。董福祥进入黄花乡时,白彦虎已经得到消息,离开羊槽,逃往瓦亭。
刘锦棠已经领着人马在萧关等着他了,叛军一出现,遭遇湘军的迎头痛击。白彦虎惊慌失措,逃往甘肃高台。
西边紧邻新疆有一个叫浩罕的小国家,军事统帅叫阿古柏。阿古柏,粟特人,世居中亚安集延,人称“中亚屠夫”。他见清朝内乱外患不止,趁机扩张,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出兵占领南疆的喀什、库尔勒一带。阿古柏在新疆成立了一个哲德沙尔汗国,自己当国王,宣布独立。
俄国也趁火打劫,出兵占领伊犁,阿古柏又趁机占领乌鲁木齐、玛纳斯。清廷向俄国提出严正交涉,俄国人诡称:“我们是暂时守卫伊犁,待清军收复乌鲁木齐、玛纳斯以后,我们就将伊犁交还。”
伊犁将军常清与叛军发生多次战斗,惨遭失败,一路东撤,阿古柏分兵占领天山南北许多城市,大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八旗兵退到哈密,叛军在后面紧追至哈密。
同治五年秋,叛军头目苏布格率军进攻哈密,清军与哈密军民一起出城夹击叛军,取得胜利。不幸的是,清军统领格布在这次夹击过程中中了枪伤,回到哈密不久,伤重而亡。
苏布格率五千叛军卷土重来,这次他带有重炮,又有沙俄骑兵支援。
由于双方兵力悬殊,哈密城很快宣告失守,哈密王伯锡尔被叛军包围在哈密城东南一处角落里。
叛军向伯锡尔喊话:“投降吧!投降以后可以不死。”
伯锡尔站在城角之上对叛军大声说:“我们家族世受朝廷厚禄,代代封王,朝廷是要我消灭你们这些乱臣贼子,我怎么可能向叛军投降,唯有一死报效国家。”
苏布格毫不费力地抓住了伯锡尔,要他提供军事情报。
伯锡尔大骂道:“苏布格,你是一个坏蛋,休想从我这里得到一点情报。朝廷很快会打回来的,你们的末日也不远了。”他一边说一边比画,趁敌人不注意,从一个叛军士兵手中夺过长矛,朝身前的两名叛军头目分别刺去,两名叛军头目均被刺死。
苏布格大怒,令士卒将他捉住,押往东南城角的土台,用油布将他裹住,又将其五花大绑,驱赶全城百姓都来观看。最后命令一个叛军点起火把,把油布燃着。在熊熊大火中,伯锡尔化作一尊雕像。
对于新疆的丢失,清政府内部意见不一,爆发了海防塞防之争。
李鸿章为了防范日本以及从海上入侵中国的列强,主张加强海防,他认为东南海防非常重要。李鸿章又列出各种理由:“乾隆年间平定新疆,设置伊犁将军,每年要花费数百万两银子充作军饷,那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用天下财税去支援新疆,东南必然危急。自鸦片战争以来,洋人进攻中国都是从东南大海开着炮船过来,没有哪一支军队是骑着战马从西北过来的。新疆是一块不毛之地,到处是乱石戈壁,不如答应英国,承认阿古柏独立,放弃新疆,加强海防,停止西征。”朝廷大臣大多数人都赞成李鸿章意见,主张加强东南海防。
左宗棠听后非常不满,力排众议,主张西征,捍卫边疆。他强调西北塞防与东南海防并重,反对削减西北军费,要消灭阿古柏的分裂势力,打掉觊觎新疆的俄国人和英国人的嚣张气焰。左宗棠向朝廷上奏道:“国家领土一旦割舍,弃易收难。新疆独立,后患无穷,将来不是被英国兼并就是被俄国蚕食,河西、蒙古都变成前线,防守必不可少,戍边银两不能减少,可能还要增加。这样一来,非但不能增加海防经费,反而降低朝廷威望,助长臣子叛乱之心。故而守新疆即是守蒙古,守蒙古即是守京师。朝廷理应西征,加强边塞防守。”
军机大臣文祥赞成左宗棠的主张,建议让左宗棠挂帅西征。
此次大讨论的结果是:朝廷接受了左宗棠的建议,此后十年,塞防的经费增加到八千万两银子,海防经费仅增加了三千万两。
左、李之争如同曾、左之争,不是意气之争,都是因为国事大事,两人的政见不同罢了。
左宗棠性格直爽,脾气很大,在曾国藩大营时李就怕左。左宗棠自诩今亮,有王霸之术,时人不敢捋其虎须。同治七年八月,西捻军战败,张宗禹投徒骇河后下落不明,李鸿章向朝廷上报,说张宗禹已死。左宗棠说他言语不实,率军四处缉拿张家禹,搞得李鸿章非常被动。
左宗棠又向朝廷上奏折,说阿古柏勾结英、俄,侵占大清领土,分裂祖国,人人效仿,国家必然四分五裂,此风不可长。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虽然是不毛之地,寸土也不能让!别人怕英国人、俄国人,左某人不怕。如果朝廷同意,他愿率军收复新疆。
左宗棠的奏折说得很有道理,廷议时,许多人都佩服他的大义气节,纷纷向慈禧保举左宗棠,当左宗棠答应带兵经营西北以后,朝廷同意左宗棠提出的全部要求。胡雪岩则在上海主持采运局的各项工作,负责转运军用物资,一刻也不许众人延误。
左宗棠在汉口、西安、大同、兰州等地设立数处转运粮台,都归湘军粮台负责管理。
左宗棠将湘军粮台、上海主持采运局的事情办好以后,准备率兵西征,收复新疆。此时,左宗棠打开林则徐当年进入新疆的路线图:
林则徐从甘肃兰州,渡过黄河,经河西走廊穿过大漠,到新疆境内,经天山南北西去,直至伊犁。
西安到敦煌一千八百多公里,称黄金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在新疆境内为中段,有沙漠绿洲,雪山峡谷,草原森林。往西是西段。
从泾河西北,越陇山,过宁夏固原萧关、海原,至白银打拉池,到达陡城以后渡黄河北上,经景泰到达武威,西行经永昌、山丹、张掖西北、高台、盐池,由临泽至泾泉,出嘉峪关,经布隆吉、安西到敦煌,然后经玉门关、阳关进入敦煌,一路关隘重重,均有驿站。
从西安、咸阳、礼泉、永寿、杉县,经过长武、泾川、常信、平凉、崆峒山、六盘山,到达泾阳、高平、郭城驿,然后经过景泰、大靖、玉门、武威、永昌、山丹、张掖、临泽、高台、泾泉、嘉峪关、天衣、赤金、沙头、玉门镇、乾齐、灵安、广至,再由角离至甜水井、乾坤井、敦煌。
以上是长安至敦煌驿站,到达敦煌以后,有三条路进入新疆,南道于阗,中道玉门,北道瓜州。
南道东起阳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边经若羌(鄯善)、和田(于阗)、莎车至葱岭。
中道起自玉门关,沿塔克拉玛干北边,经罗布泊(楼兰)、吐鲁番(高昌)、焉耆(尉犁)、库车(龟兹)、阿克苏(姑墨)、喀什(疏勒)到费尔干盆地(大宛)。
北道自安西(瓜州)起,经哈密(伊吾),吉木萨尔(庭州)到伊宁(伊犁)。
左宗棠认为西部安定中国就安定了一半,河西走廊对中原的安全意义重大,但是河西走廊并不能保证中国的安全,只有西出河西走廊才能保障整个西北安全。
在甘肃和青海之间,有一条高大挺拔的山脉呈东西走向,并横亘其间,俯视河西走廊。古时匈奴人称天为祁连,故而祁连山又叫“天山”,在祁连山的庇护下,河西走廊串起一个个天然绿洲,成为东西文明的交流通道。
左宗棠知道新疆荒凉,甘肃苦寒,从兰州到新疆路程遥远,交通不便,运粮运饷都很困难。只有不畏艰险,知难而进,才可能成功。
皋兰知县陶模给左宗棠出谋划策,问道:“大人可知道沈万三的名言?”
左宗棠迟疑了一下说:“这是生意人的事情,本部堂不太清楚。”
陶知县见左宗棠有点兴趣,接着说:“沈万三认为人生在世,不为利,就为名;做生意也是一样,冒险值不值得,就看你两样当中能不能占一样。”
左宗棠道:“愿闻详情。”
“甘肃地处秦、晋之间,商人很多,让他们跟随大军,在大军的保护下跟西北牧民做生意,岂不是一举两得?”陶知县打开话匣子说开了。
左宗棠大悟,说:“听你一席话,我茅塞顿开。传令天下,商人都可以随军做生意,他们将物品运到西北贩卖,一律免税。”
陶知县躬身说道:“大人明智,凭此一条,西北各族百姓都要感谢大人。”
左宗棠非常高兴,说:“此事就由陶知县去做如何?”
陶知县答应一声,然后退出。
光绪二年春,玄鸟至,雷声发。左宗棠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率领大军离开兰州往西,要经过乌鞘岭。
乌鞘岭海拔两千四百米,山岭高大,山顶呈青灰色,乌蒙蒙一片,故称乌鞘岭,是兰州通往河西走廊的必由之路。
翻过乌鞘岭,大军到达永登。
左宗棠到达永登时,见一位老者留着疏疏朗朗的山羊胡须,穿一件破旧的羊皮袄,扎着羊肚巾,在庄浪河的大柳树下摆了一副残局,旁边摆着朱砂、罗盘、毛笔等法器。一个小孩正在摆弄着短笛,两头毛驴在啃着柳枝条。那个老头身后有一根竹篙挑一条布帘,自称“赛诸葛”。
左宗棠自称“今亮”,无事不通,心想此人自称“赛诸葛”,不就是超过了自己,心中不服,犟脾气上来了。他勒住马,走到那老者面前,和颜悦色地问道:“老丈请了,看你在此摆棋算卦,必有过人之处,你给我算上一卦如何?”
老者见有生意到来,看了左宗棠一眼,低声说道:“大人面相贵不可言,但是要饱受十年磨难之苦,眼下嘛,危机重重。”便不再言语。
左宗棠来了兴致,掏出两块碎银子说:“往下讲,如果说得准,另外再谢。”
老者将银子推回,说:“来找我看相的要先陪我下三盘象棋,三局两胜,赢了老朽分文不取;若是输了,随意给就行了。”
左宗棠本是下象棋高手,一下子来了兴致。两人摆开棋局,杀将起来。
第一盘棋左宗棠获胜,第二盘棋和局,第三盘棋左宗棠还剩下一个过河卒,老者的士相皆破,至此,老者拱手称输。
左宗棠赢了棋,心中高兴,让老者继续看相。老者摸着一把山羊胡子说道:“大人骨相高贵,命中注定可封侯拜相,看这大军西行,大人必定是左恪靖。”
左宗棠点点头道:“正是,老丈可知此番新疆平叛如何?”
老翁直起身子,语气铿锵地说道:“此战必胜。大人用兵如神,堪比唐代名将李靖。张掖水草丰美,便于大军居住。大人居张掖,派一先锋出酒泉、玉门,进入哈密,策应粮草于河西走廊一带,叛军必平。平定新疆关键不是战斗,而是后面的粮草转运。”
左宗棠又将银子推了过去道:“老丈说得有理,左某在此谢过,这银子务必收下。”
老头双手推辞说:“大人不能坏了老朽下三盘棋的规矩。”
左宗棠听后,不再勉强,说道:“要得,不知老丈尊姓大名,家住何处?”
老头颔首回答说:“老朽姓刘,人称刘老汉,家住永登刀椤山薛家湾。”
“好,待我平定新疆,再回来与刘老汉杀上三盘。”
“要得,老汉在薛家湾等候大人归来。”
左宗棠听后,非常高兴地离开了永登,继续西进。
祁连山皑皑雪峰逶迤而至,丰富的色彩随着山势起伏在湘军将士眼前展开,红色、黄色、白色、绿色、蓝色随着山势蜿蜒曲折,如同一匹汗血宝马在向前奔驰。
经过祁连山,有三大困难横亘在湘军将帅面前。
一是六月飞雪。西北不下雨,祁连山却是经常小雨冰雹,晚上飞雪。
二是营官不发饷。士卒会将营官拉到营外,脱去上身衣服,冻身体,晒太阳,晚上不准睡觉,还用马鞭抽打营官。
三是没有水喝。
这三大困难时刻威胁着大军。
左宗棠到达武威,驻凉州大营。
凉州城南高北低,南边是巍峨的祁连山,东北是腾格里沙漠,西北是丹巴吉林沙漠,城东是杨家坝河,城西是大沙河。两条河流发源于祁连山,绕城而过,汇聚于城北的海藏湖,形成“东西两龙绕凉州”的风水走势。凉州南北七里,东西三里,城高墙厚,四十多米高的门楼在几十里以外就可以看到,十分雄伟。
凉州产马,自从汉代以来,每年出军马五万匹,专门养马的人就达到了六千多人。
这天军中无事,左宗棠想去武威文庙看看。据说武威文庙是继曲阜、北京之后的全国第三大孔庙建筑群,便让甘肃粮道谭继洵陪同。
谭继洵,字子实,湖南浏阳人,是谭嗣同的父亲,中过进士。左宗棠用兵西北,让胡雪岩在江浙、上海筹粮筹饷,谭继洵在左军大营转运。
几个人出了大营,骑马朝武威城东南方向奔去。武威文庙规模宏大,居陇右学宫之冠,这座坐北朝南的学宫是一座雄伟的仿皇宫建制古建筑群,远远望去,庄严宏伟,古木参天。文庙负责人江竹水是个教谕,见左大人驾到,打开大门迎接。
进了文庙,大门东侧有两棵百年古树,江竹水介绍说:“文庙有三组建筑群,东面是山门桂籍殿,崇圣祠,称文昌室,中部是文庙的核心部分,有泮池、状元桥、大成殿、尊经阁,西部是儒学院。”
左宗棠一生没有中进士,更谈不上点翰林,引以为憾。江教谕请他题词,左宗棠非常高兴,在明伦堂内题了“陇右学宫”四个字。正是:
花马鏖战蔽日尘,秦腔怒吼鼓钹鸣。
将士奋勇谁能挡,左帅军前神鬼惊。
不知左宗棠如何在新疆用兵,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