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湘军(全六册)

第二回 曾纪泽收复伊犁 冯子材夺取谅山

字体:16+-

光绪八年正月二十五日,按照左宗棠的部署,金顺派参赞大臣升泰前去接收伊犁。

左宗棠知道朝廷边患之大,莫过于新疆。新疆地广人稀,防务空虚。沙俄觊觎西北,步步为营。左宗棠奏请朝廷设置新疆省,朝廷同意。

新疆建省,朝廷任命刘锦棠为首任新疆巡抚,刘锦棠成为收复新疆的大功臣,加兵部尚书衔,仍担任钦差之职。左宗棠将湘军留在新疆屯田,又招募内地百姓到新疆屯垦。

新疆初复,刘锦棠马上设立善后局,召集流民修复渠道、坎儿井,发给他们种子,恢复农业生产,新疆的经济慢慢恢复,社会秩序也日趋安定。

却说漏网之鱼伯克胡里、白彦虎逃入俄国以后,经常派兵骚扰新疆。

白彦虎派心腹金山率领五百人马从阿克苏西边入侵,刘锦棠率精兵一千两百人,从喀什噶尔出发,全歼该部,活捉金山。

伯克胡里又派亲信阿里达什率四百八十人从喀什西部入侵,刘锦棠率领两千人马,在布鲁特人的帮助下全歼该敌,打死阿里达什。

原阿古柏部将艾克木汗联合布鲁特头人阿布都勒哈玛,率两千三百人进入博斯塘特勒克。刘锦棠出动四千湘军,在博斯塘特勒克山谷设伏,歼敌两千,艾克木汗、阿布都勒哈玛在一百多名骑兵的保护下逃往俄国。

过了半年,艾克木汗、阿布都勒哈玛又率领两千人马进攻乌什恰提卡伦,夺取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县城。刘锦棠出英吉沙尔,袭击塔什库尔干塔吉克县城,艾克木汗大惊失色,仓皇出逃。湘军四天四夜追敌八百里,越过千年冰川,在卡拉塔什达坂追上敌人,艾克木汗、阿布都勒哈玛全军覆没。

从此以后,伯克胡里、白彦虎再也不敢踏入新疆半步。

刘锦棠对当官不感兴趣,收复伊犁以后,他向朝廷上奏折说年老多病,膝下无人照顾,长年征战,自己腿脚受伤,不能走路,向朝廷辞去所有官职,回湖南老家种田。朝廷同意。

刘锦棠回乡时,沿途百姓热情迎送,经常是一连几天都无法前进。

刘锦棠回湖南以后,不再出山,在湘乡老家病亡。后来俄国入侵帕米尔,新疆老百姓说如果刘锦棠还在,俄国人就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光绪九年底,胡雪岩破产了。

十二月五日,工部尚书翁同龢在日记中记述:“京师阜康银号昨夜关门。”阜康钱庄倒闭,引发京城万家钱庄店铺关门歇业,阜康钱庄鼎盛时存银两千万两。

次日,朝廷接到都察院左都御史毕道远、顺天府尹周家楣的报告以后,诏命闽浙总督何璟、浙江巡抚刘秉璋去查胡雪岩在浙江原籍家财,以备抵债。

胡雪岩投资生丝生意失败,经闽浙总督何璟、浙江巡抚刘秉璋调查后认为,胡雪岩的确收购了大量生丝,高价买来,不能出手,资金断裂,引发挤兑风波。

据说,李鸿章为了搞倒胡雪岩,曾指示盛宣怀让上海道台邵友濂故意拖欠胡雪岩洋款五十万两银子,让胡雪岩资金周转不灵。后来左宗棠帮他兑了五十万两银子,渡过危机,但胡雪岩还欠外债七十万两银子。这些人来找胡雪岩取款,胡没有钱还,只好将杭州的胡庆余堂拿出来抵债。

董福祥、陶模分掌陕甘军政,陶总督认为朝廷对董福祥功高赏薄。

董福祥却不这么认为,说:“跟左大帅相比,我有什么功劳可言?我不过是在家门口作战罢了。左大帅收复新疆,百年以后,史书都会记得他的伟绩,为了一点功劳,大家争来争去有什么意思?只有亲兄弟才会争家产,同朝为官才会争利益。我读书不多,却有自知之明。”

陶总督听后,一言不发。

董福祥看了陶总督一眼又说:“朝廷培养一名官员,这名官员不信苍生信鬼神,整天装神弄鬼,求神拜佛,做多了坏事心里就有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整天搞歪门邪道,迟早要出事。那些经常出入山门,求神拜佛,参禅问道,将风水先生奉为座上宾,将家中老人遗骨迁入六盘山,花费数千两银子的人,我看迟早也会出问题。”陶模听后,不敢作声。

曾国藩病逝在两江总督位上,曾纪泽扶灵回湘。

曾纪泽,字劼刚,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生于湘乡荷叶塘白玉堂,正是曾国藩第三次准备进京会试之前。

咸丰二年,曾纪泽祖母江氏去世,十三岁的曾纪泽随母亲欧阳氏从北京回到湘乡,先后在黄金堂、白玉堂随业师邓寅皆读书,期间,曾国藩频繁往家中寄书信,鼓励儿子刻苦读书,并要求邓寅皆每天教五六百字,邓老师教一遍,讲解一遍,曾纪泽要读十遍,不一定要背诵。曾纪泽幼时得过病,虽记忆力差,但悟性较好。每天从新宅黄金堂走至老屋白玉堂,来回翻过几座小山,也不骑马坐轿,平时端茶送水,砍柴拾粪,插田割谷等农活都要干,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

一般人希望子孙后代做大官,曾国藩却不愿如此,只希望后代成为读书明理的正人君子。

曾纪泽谨记父训,在家中读经阅史,工于诗文,兼练书法。咸丰八年乡试,二十岁的曾纪泽中了举人,咸丰九年九月十六日,曾纪泽在黄金堂续娶刘氏。刘氏是刘蓉之女,十八岁,生于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初九,由彭玉麟、唐义渠做媒。

同治四年秋,曾纪泽奉父命回老家修建富厚堂。富厚堂是曾纪泽根据《议书》功德表,有关于《烈候记》“富厚如之”的记载而取的名字。

次年九月,富厚堂建成,该堂有四重大门,曾纪泽将两重大门取名八本堂,将“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个字用隶书写在正墙上,以启迪后人。八本即“读书以训诂为本,作文以声调为本,事奉双亲以能讨其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撒谎为本,居家以不睡懒觉为本,做官以不贪钱为本,行军以不骚扰老百姓为本”。

家中兄弟和子侄辈、妻室还要求记住八字家法。

这年,湘乡修县志,大家一致推荐曾纪泽担任总编。曾国藩知道后认为曾纪泽只可以做一般编辑,虽然曾家出头是众望所归,然而曾纪泽还未达到大家眼中的水平,可以趁此写几篇文章,不要务虚。

曾纪泽确实没有务虚,为了整理曾国藩的遗书,在长沙购买了一幢房子,取名“长沙曾寓”,手书“岳云在望”“礼器成图”对联一副,悬挂在大门两侧。

光绪二年冬,曾纪泽进京,袭封为一等毅勇侯爵。

光绪四年六月,被朝廷赏顶戴花翎,任钦差大臣出使英法。出使前夕,西太后在养心殿东暖阁单独召见他。

同治十一年九月四日,金秋季节,曾纪泽携带家属,从上海起程前往英法,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使臣。他到达英国以后苦攻英语,到达法国以后学习法语,他还将郭嵩焘租赁的使馆重新买下,改为清政府驻英法使馆。使馆建成以后,他负责各类图书、办公用品的添置,既有大国风度又不奢侈浪费,他亲书写一副对联挂在使馆大门两侧:

濡耳染目,靡丽纷华,慎勿忘先父俭以养廉之训

参羊倚衡,忠信笃敬,庶可行圣人存而不论之邦

曾纪泽在出使期间,工作十分勤奋,他深入了解西欧各国的历史、地理、国情等,这些他都做了系统研究,还比较国际公法,仔细地考察所在国家的工商业发展和当前的社会实际情况。

光绪五年,巴西通过驻英公使与曾纪泽取得联系,希望能与中国建交通商,并招募华人到巴西垦荒。曾纪泽认为建交通商可以,唯独对招募华人垦荒的事情予以拒绝,因为美洲各国虐待华工,把中国人不当人看。朝廷采纳了曾纪泽的建议,同意建交通商。

光绪六年,曾纪泽被朝廷授予大理寺少卿,除任驻英法使臣外,还兼任驻俄国使臣,负责与俄国谈判,收复伊犁。

中国与俄国因为伊犁问题争论已久,曾纪泽出使俄国以前,朝廷派崇厚与俄国人就伊犁问题做过谈判。崇厚到达俄国以后,擅作主张,与俄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

《里瓦几亚条约》签订以后,清流派反应激烈,张佩伦当初就反对朝廷给予崇厚全权大臣、便宜行事的特权。

张之洞认为崇厚卖国该杀,他还列举了十条反对意见。他说应该让左宗棠、李鸿章积极备战,重新起用彭玉麟、杨岳斌、鲍超、刘铭传等湘淮宿将,准备与俄国开战。

左宗棠完全赞同清流派观点,他认为必须用军事手段收回伊犁及其霍尔果斯河、特克斯河流域。这两条河是进入南疆的重要通道,如果不收回这两条河,南疆八城很难保全。

李鸿章却不这么认为,他老调重弹,主张和平谈判,解决新疆问题。

郭嵩焘认为应该在做好武力进攻的同时,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领土争端。他说:“中俄边界长达万里,俄国人随意选择一个地方出兵,朝廷防不胜防。崇厚擅自签约,朝廷可以不予承认,可以另派使臣出使俄国,与俄国人慢慢谈判。”

俄国人也掌握了清朝的内部消息,俄国驻华代办凯阳德多次闯入总理衙门咆哮,说中国政府不承认已签订的条约,俄国人就准备武力解决。

俄国人说干就干,他们在伊犁地区集结一万两千人,准备攻打乌鲁木齐;在费尔干纳集结五千人,准备进攻喀什;又在东北的黑龙江、乌苏里江一带集结重兵,准备进攻珲春、宁古塔;还出动海军,扬言封锁渤海、黄海,进攻大沽口、长江口,拿下北京、南京。同时还对白彦虎、伯克胡里说:“俄清开战,是你们复国的好机会,你们要召集浩罕人拿起武器,将汉人赶出南疆。”

且说朝廷派曾纪泽出使俄国,朝野关注,中外瞩目。

六月立夏以后,曾纪泽率领外交人员到莫斯科,与俄国进行为期八个月的谈判,其中正式会谈五十一次,会议记录几十万字,形成一套厚厚的文字可考证据。

次年正月二十六日,双方达成《中俄伊犁条约》,与崇厚签订的《瓦里几亚条约》有着本质的不同,该条约废除了俄国人在松花江行船、贸易等规定,取消了俄国人到天津、汉口、西安等地进行商业活动的条款。乌宗岛、乌宗山及伊犁南境特克斯河一带均被收回,但是伊犁西边境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还是被沙俄强行割走。消息传到国内,有人高兴,有人不高兴。

俄国人在东北珲春构筑军事堡垒,准备开战;清廷在京畿、山海关、长江口以及西北伊犁一带开始布防。

京畿海防由李鸿章、罗荣光负责。罗荣光,湖南乾州人,湘军出身,后加入淮军,受李鸿章节制。

山海关一线由曾国荃、鲍超负责。曾国荃防守山海关,鲍超守河北乐亭,拱卫京师。

长江口防御由两江总督刘坤一、兵部尚书彭玉麟、长江水师提督李成谋负责。

西北由左宗棠负责,刘锦棠、金顺协助,随时准备收复伊犁。

曾国藩死后,朝廷重新起用曾国荃,任命他为陕西巡抚。曾国荃不去陕西,朝廷改任其为山西巡抚,他答应了。

曾国荃巡抚山西时,心情好得很,一路上唱着山西小调:“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往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旁……”

到了太原,曾国荃才知道赶上了“丁丑奇荒”。

山西旱灾严重,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朝廷给山西划拨了二十万两银子的赈灾款,曾国荃马上命人到湖南、湖北采购粮食,运往山西赈济。又向户部要了两千张虚衔实职空白官凭,准备卖给商人。

曾国荃先后筹集赈银一千三百万两、米两百万石,救活饥民六百万人,用汾河水灌溉两岸农田,深受当地百姓好评。他做了不少好事,自然要留名,故而曾国荃苦练书法,以太原为中心的晋商大户人家的院落都留下了曾国荃的墨宝。只要有人来求字,曾国荃都是有求必应。

山西老百姓感其恩德,为曾国荃立生祠。

面对俄国人的军事讹诈,曾国荃怒火万丈,主动请战。朝旨授曾国荃陕甘总督兼兵部尚书衔,镇守山海关。

离晋之日,万民相送,老九只收下一把万民伞,老百姓唱道——

汾河流水哗啦啦,阳春三月看杏花,待到五月杏儿熟,大麦小麦又扬花,九月那个重阳你再来,黄澄澄的谷穗好像是狼尾巴……

面对俄国人的军事威胁,左宗棠命刘璈、王德榜、王诗正率两千五百人防守张家口,保卫京师。

家乡人黄兰阶前来面见左宗棠,左宗棠热情接待。

黄兰阶,湖南湘阴人。光绪元年进士,被发到福建做候补知县,只要有缺,他就可以补。但是在清代补缺,不仅得花银子,还要有关系才行。

黄兰阶熟悉王有龄的发迹史,决定进京找父亲的发小、军机大臣左宗棠。

左宗棠很高兴地接见了这位世侄,黄兰阶修眉凤目,娴雅俊秀,左宗棠一见便很喜欢。可黄兰阶说明来意,左宗棠不高兴了,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你要是有真才实学,还怕朝廷不用你?你让我跟闽浙总督何璋打招呼,这种事我不会去做。公是公,私是私,我不能坏了规矩。”

黄兰阶一听,心里凉透了,良久才告辞而去。

这天,黄兰阶来到琉璃厂闲逛,见有一家店铺,专售假冒伪劣的名人字画,他上去一看,有不少左宗棠的仿品,考虑半天花钱买了一批折扇,上有左宗棠的签名印章,然后回到福建继续候补。

说来也巧,沈葆桢主持福州马尾船厂,需要一批管理人员,找何璋看是否有人愿意去。何璋召集了一批两榜进士,问谁愿意去马尾船厂。

黄兰阶只想去做知县,不想去船厂,急得满头大汗,拿出折扇不停地摇,弄得“哗哗”直响,这个动作引起了何璋的注意。何璋叫他将扇子扔了,黄兰阶站起来说:“大人,这扇子可是有来头的,不能随便扔。”

何璋转过头来问:“有什么来头?拿过来给我看看。”

黄兰阶将扇子半开,双手递给何璋,何璋一看是左宗棠的真迹,问:“你认得左大人?”

黄兰阶不紧不慢地说:“何止认识,我父亲与左大人是发小,左大人可是看着我长大的。”

何璋一听,将扇子还给黄兰阶。隔了几天,黄兰阶就收到了福建巡抚的任命书,被发送到福清县任知县,黄兰阶接到任命书后高高兴兴地去福清上任。

不久,何璋进京述职,到军机处拜见左宗棠说:“像黄兰阶这样的两榜进士,朝廷应多派几个到福建才好。我最近发现黄兰阶才华出众,能力超强。”

左宗棠吃惊地问道:“小黄补缺了?”

何璋十分小心地说道:“补了福清知县。”

左宗棠点了点头说道:“这小子去年冬天来找我,请我给大人写封推荐信。我一个字都没写,还将他臭骂了一顿,我还说是金子到哪里都会闪光的。”

何璋心知肚明,这黄知县果然是左大人的年家子,我得回去好好培养。

在何璋的大力培养下,两年时间,黄兰阶由一个七品知县升为四品道员,从福清知县做到汀漳道。

再说法国在历次侵华战争之中都是充当马前卒,他们通过战争获得了不少好处,不光在国内制造事端,还在中国周边的国家制造麻烦。

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法国人趁着中国无暇顾及南方,派兵入侵越南。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北接中国,东南临南海,西与老挝、柬埔寨相邻,又称安南、交趾。

同治元年,法国人入侵越南南部,逼迫越南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法国逐步侵占南圻。

同治十二年春,法国人北犯河内、海阳、宁平、南定四省,越南政府无力抵抗,请求清廷派兵援助。清政府无力支持,越南政府转而求助中越边境的黑旗军抗法。从此,黑旗军正式加入了越南的抗法斗争。

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原来是天地会在广西的一支军队,用七星旗作为战旗。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遭到清军围剿,退入滇越交界的万山丛林之中,占山据寨,抗拒官军。清廷也不越界攻打,他们遂聚众耕作,沿袭下来。

刘永福接到越南政府的邀请,率一千余人前往越南抗法。

十二月,刘永福在河内城郊,利用有利地形和越南军队一起,成功伏击法军。黑旗军当场打死了法国统帅安邺,歼敌七八百人,将法国人赶出红河,收复河内。法军被迫退守海防,此后十余年,双方在红河两岸有零星战斗。

光绪八年四月,法军再次攻占河内,黑旗军与越南军民联手作战。一个月以后,在河内纸桥一战,黑旗军大胜法军,取得完胜。刘永福被越南封为三宣正提督,法国人与黑旗军连战皆北,不再与黑旗军作战。

光绪九年八月,法国人攻占了越南古都顺化,越南政府被逼与法国人签订了不平等的《顺化条约》,越南成了法国的保护国。法国人占领了顺化以后,继续北进,要求清政府撤出防守北圻的军队,召回黑旗军,开放云南边界。

朝廷将此事廷议,战和不一。李鸿章力主求和,左宗棠、张之洞、曾纪泽主战。朝廷接受了两派的主张,任命左宗棠为两广总督,负责接济刘永福的黑旗军,又命令李鸿章在天津与法国人谈判。

十二月十一日,法国内阁任命孤拔中将为远征军司令,令其率领六千法军分为水陆两支,从河内向北圻发动进攻,中法战争正式爆发。法国人集中力量进攻山西城,守军奋起抵抗,歼敌一千多,自己也伤亡惨重,被迫撤离山西。

法国人占领了红河三角洲,攻占河内。河内位于红河三角洲的北部,红河右岸,红河与急流江在河内汇聚,南来北往的行人和船只都要经过河内中转。

光绪八年三月,法军集中一万两千人马,从水陆两路进攻北宁,清军全线溃败,退至太原。不久,太原、兴化、临洮、宣光等军事重镇先后落入了敌手,清军退到谅山、镇南关一带。

法国人分为海陆两路向中国边境推进,海军袭击了福建水师马尾基地,击沉了十一艘战舰,福建水师战死七百多人。法国人又攻占了台湾和浙江镇海,遭到了中国人民的抵抗。陆路方面,法国人攻打谅山、镇南关。

法国谅山前线司令官尼格里率军打到了谅山,李鸿章不敢交战,对法国人的挑衅迟迟没有答复,谅山的守军全线撤退。法军**,进至镇南关。法军统帅格里登上了镇南关的时候,命令士兵在关前的城墙上面写上“广西的门户已经不存在了”,法国的将士一片欢腾。法军可以在镇南关一带任意作为,中国军民非常气愤,在城墙上面写上更大的字——“我们要用法国人的头颅,重筑广西门户”。

面对法军的烧杀抢掠,镇南关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黑旗军在谅山、镇南关一带抗击法军,得到了广西地方官员和老百姓的大力支持。

广西军民向两广总督张之洞上书,请求朝廷支持抗法。

张之洞知道李鸿章态度暧昧,决定以两广的武装力量与法国人开战。他得知冯子材已经回了钦州,星夜从广州出发,到冯子材老家请他出山,担任广西关外军事帮办。冯子材性格豪放,为人正直,慨然应允。

冯子材,字南干,号萃亭,广西钦州人。家住沙尾村,早年曾参加过刘八领导的天地会起义,咸丰元年接受朝廷招安。冯子材足智多谋,屡立战功,补高州镇标外委,因为征剿有功,先后保至守备,赏戴蓝眼花翎。同治年初,他率领三千人守镇江,积军功至镇江总兵、广西提督,赏黄马褂。光绪八年,六十五岁的冯子材因病辞官回家休养,用积蓄买了几十亩良田,平时常带两个儿子和一班子弟练武。他经常训练家乡子弟,教导他们要爱国爱家。

冯子材率领两个儿子和一队乡民从家乡钦州沙尾村出发,赶往镇南关,沿途的百姓自动加入冯子材的队伍。当冯子材看到木棉树的时候,就知道镇南关已经不远了。

木棉树又称英雄树,冯子材参加天地会的时候就经常在树下走过。木棉树是右江、红河岸边特有的树种之一,为落叶乔木。它树枝巍峨,枝粗叶阔,长满圆形小刺,高大雄壮,而且绝无虬枝,硕大的花朵竞相怒放,娇艳夺目,迷人的风姿如同火一般熊熊燃烧,气势非凡,绚烂如火,橙红的色彩点缀着镇南关前的尊尊铜炮,远远望去如同天边的彩霞。

冯子材到达前线后,即被推为主将。他亲自到谅山察看地形,加筑长壕,抢修炮台,自己亲自阻挡正面进攻的法军。他还挑选勇敢的士兵,以自己的名字“萃”字组建了萃字营,防守主要的隘口。其他各营组成两翼和后援,呈品字形在谅山前依势摆开。

法国人用的是洋枪洋炮,黑旗军用的是大刀长矛,两军交战,黑旗军经常吃亏。冯子材从钦州到谅山以后,与刘永福会合在一起商量退敌之策。

一次,法国人来攻黑旗军,他们仗着枪炮射程远,先是朝黑旗军阵地炮击,见没有什么反抗,就一个个穿着厚棉衣发起冲锋。黑旗军这才钻出战壕,用土枪攻击法国人。不少法国士兵中弹,棉衣被打开花人却不死,依然向前冲锋。冯子材急调几十名神枪手,对着法国士兵的脑袋,瞄准以后射击。不少法国士兵脑袋开花,中枪而亡。法国人一看不对,丢了几十具尸体撤了。

过了几天,法国人赶来了数十头大象,并躲在了大象背后往前冲,黑旗军不敌,阵地被突破。法国人非常得意,又到缅甸购买几百头大象,排成象阵。大象皮肉厚,平常的火枪根本不能对大象构成威胁。

冯子材和刘永福审时度势,决定先破法国人的大象阵。

冯子材在当地砍了不少毛竹,将竹节打通,只留一端完好,装上引火线,每节竹筒七八尺长,中间填满了火药、铁砂、碎瓷片,再用竹篾箍紧,做成了几千支抬火枪在谅山排开,单等法国人前来进攻。法国人将几百头大象征集以后,排在一起冲向谅山。离阵地只有二三十米远了,冯子材才下令开火,一排排抬火枪立即冒烟,朝大象阵打去。大象们哪里见过这阵势,死的死、伤的伤,不少的大象眼睛被打瞎了,掉头后逃。法国人制止不住,队伍被冲乱,死伤不少。冯子材见时机已到,挥起大刀带头冲了下去,黑旗军将士紧跟其后,用长矛大刀在象阵后面赶紧追杀。法军从谅山大溃,往山下的村庄躲避。村中的越南老百姓早就恨透了法国人,只要能动的都拿着锄头、棍棒痛打落水狗,沿路截杀法国士兵,法军退回扣波。

尼格里知道冯子材英勇善战,不敢正面攻击,命驻守扣波的法军从侧翼试探进攻。冯子材已侦知法国人意图,来了一个围魏救赵,率军直捣法军驻地扣波。法军进攻谅山,遭到了清军的抵抗,马上退出战斗,回到扣波,半路上遭到了萃字营伏击,狼狈逃到文渊城。惊魂未定,冯子材又如影而至,发起突袭,攻进文渊城内,摧毁两处炮台以后迅速撤出战斗。

清军连胜两阵,尼格里心里害怕,便放火烧了镇南关,退兵文渊城。正是:

纪泽收复我伊犁,法寇侵凌大广西。

友谊夺关声震耳,子材上阵宝刀提。

不知冯子材如何继续打击法国人,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