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張之洞被朝廷外放四川任學政,馬上離開北京,前往成都。張之洞少年受業胡林翼,詩文做得很好,有“神童”之稱。擔任四川學政以後,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一心想振興四川教育。此時,左副都禦史薛煥從北京辭官回家,與四川士紳一起創辦一所書院,得到了四川總督吳棠的支持。薛煥的行動,自然得到張之洞的認可。
薛煥,字覲唐,四川宜賓人。住趙場鎮薛家橋,舉人出身,曆任江蘇金山縣令、蘇州知府、江蘇按察使、布政使、江蘇巡撫。江南大營被太平軍攻破以後,他逃到上海,曾國藩並不喜歡薛煥,處處打壓,薛煥沒有辦法,改投李鴻章。他的長女、次女分別嫁給李瀚章的兒子李經佘、李經楚。不久,薛煥奉調進京,擔任工部侍郎。
吳棠任命薛煥為書院首任山長,籌建尊經書院。吳棠總督四川期間,其仆人向屬員索取饋贈,被雲貴總督劉嶽昭告發。朝廷調吳棠去貴州平苗,薛煥的日子又不好過了,幹脆辭去山長職務,讓張之洞兼任。張之洞年輕,想在教育方麵有點作為,便欣然同意。
自清以降,蜀學不振,西蜀沒有出過一位文學大家,連考取進士的都極少。四川有一百八十三個縣,科舉人數不及蘇州府,這與當時四川在全國的地位極不相稱。
張之洞是兩榜進士出身,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在成都南校場石犀寺附近擴建尊經書院。他將書院的辦學章程、辦學宗旨擬好,按照嶽麓書院的模式由官府主辦,從四川各縣選拔有秀才資格的人才前來入學,書院費用由四川總督衙門提供。
新任四川總督丁寶楨接到張之洞請求擴建書院的劄子,馬上同意。消息一出,四川學子奔走相告。可是在規劃尊經書院時,有一棟破舊民房在書院擴建範圍之內,如果居民不搬出去的話,會影響書院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