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获得功名,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科举考试,其次是要获得功名的敲门砖,其三也就是做好八股文章。
王闿运随手拿出一本《论语》,对众子弟说道:“明清两朝,科举试题灵活多变,内容广泛,涉及内容比较多。”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又滔滔不绝地讲开了——
今天,以《论语》为版本,章节之间的分断都用一个圆圈“○”隔开。国朝初期,江南省某场乡试,主考官就以“○”为题。
我到南京,在两江总督府曾大人文案上看到几份答卷:
一曰:“圣贤立言之先,得天象也。”考生以天圆地方作答;
二曰:“圣贤立言之先,无方体也。”考生还是以天圆地方作答;
三曰:“圣人末言之先,一太极也。”考生以太极图作圆形;
四曰:“先行有言,仲尼曰,月也。”考生将孔子的形象比作日月;
五曰:“夫子为言之先,空空如也。”“○”中间空空如也,比喻孔子虚心。
面对如此刁难古怪的题目,考生都能做出如此清雅文章,因难见巧,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
尽管历代科举,获得功名的大多数是死读书,读死书的,然而天下读书人,不走科举考试这条路,就难以出来做官。不做官,如何济苍生,救百姓,为地方做好事?尽管弊病很多,也只有尽力而为,朝科举路上一直走到黑。
自国朝龙兴以来,范文程就大力提倡开科取士,任用汉族读书人做官,后来有人提出废除八股文,没有结果。
涤帅克复南京以后,其门下“四大弟子”之一的黎庶昌,就请朝廷开绝学科目,光绪元年,礼部请考算学,潘衍桐在同治元年请考艺术科目。
时下的科举考试,要获得功名,不光要在八股文上下功夫,还得从书法、字体上下功夫。
道光末期到咸丰初期,大清政坛上有籍可考的满汉大臣多出自“穆”党,咸丰即位后,做的第一件便是罢黜道光帝最信任的军机钦差大臣、大学士穆彰阿,但是穆彰阿的门生故吏已遍布朝野,有的已成为柱国重臣,一时无法根治。
例如,曾国藩在道光十八年,中进士以后拜穆彰阿为师,在朝考中列一等第三名,被道光帝拔至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道光二十年,朝考列二十九名,后致力程朱理学,成为理学派代表人物之一;道光二十三年,升为翰林院侍讲,旋即充文渊阁校理;道光二十四年,派充翰林院教习庶吉士;道光二十五年,充文渊阁直阁事;道光二十七年,经过穆彰阿一番运作,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左侍郎衔,钦派武会试正总裁,殿试阅卷大臣;道光二十八年,升授礼部右侍郎,十年七迁,从一名七品的新科进士,做到礼部左侍郎,官至从二品。
连曾国藩本人也自叹,湖南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可以看出曾国藩在通往科场、官场的大道上,有四点他是做到了:其一是八股文章做得好;其二是馆阁体书法写得好;其三是理学派信徒;其四是拜了穆彰阿这个老师。
当时,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不论是谁,只要悟出和做到了这四点,想不中进士、不做官都难。
王闿运一番话,大家听后耳目一新,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杨锐一向胆子大,问:“先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先生为何颠簸半生,连个进士都不曾考中?还有那左宗棠左大人,自诩是当今诸葛,为何也与进士无缘?”
骆成骧一边低头胡思乱想,一边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问:“还有老师的儿子王代懿,几场下来,连个秀才都没考上,又如何解释?”
王闿运见大家疑惑,话锋一转,又讲开了——
有些人并不是读书的材料,过我耳目,我会劝其干点别的。读书是件苦差事,写一本书,要读一百本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颠沛半生,常与人谈及功名,别人对如何获得功名是遮遮掩掩,语焉不详。我在写《湘军志》的时候,到国史馆、大内档案馆去查阅过不少资料,那些史实都记录了历代帝王、封疆大吏的许多隐秘事件。
我是依靠祖母才得以在长沙发蒙读书,在县试、府试、乡试都得以高中,后来在通往会试的大道上紧急刹车。
咸丰九年四月,我会试落第,那时我不知道写文章要用馆阁正体,入幕肃府,得肃相向咸丰皇帝举荐,咸丰皇帝欲赏我进士出身,我没有答应,想凭借正途考取进士。后来发生辛酉事变,太后执政,我此生就没有应试机会了。
左季高与我情形类似,在县试、府试、乡试都得以高中,在通往会试大道上也是紧急刹车,屡试不中。原因何在?可以认定,左季高也不会写馆阁体。
涤帅的字得到了穆彰阿指点,与道光帝、咸丰帝的字体相通之处较多,故道光帝在朝考中,将涤帅的字从一等第三名擢选成第二名。
这一年,四川乡试,春闺的同考官是张之洞,尊经书院的秀才全部参加了乡试,放榜以后,超过半数的秀才都中了举人。
廖平、杨锐、宋育仁、曾培都成了新科举人,尤其是陈光明,文章试帖书法俱佳,在这次乡试中夺得头筹,成为新的解元公,廖平中乡试第二十四名举人。尊经书院将乡试榜复制一份,悬于书院门口两旁,所有师生放假两天,以示庆贺。秀才考取举人以后,照例要拜师。
张之洞将拜师仪式定在尊经书院进行,这一天,张之洞早早地来到尊经书院,王闿运到大门口迎接,成都百姓都到尊经书院看这一文坛盛事。
仪式开始,书院门口鞭炮鼓乐齐鸣。张之洞端坐在椅子上,举子们身着举人服装,挨个过来向他行礼、敬茶。张之洞只是象征性地接过茶杯,浅尝即止。尊经书院一百多名学生敬完茶,足足花了两个时辰。最后是解元公向恩师献茶,陈光明恭恭敬敬地双手向张之洞献茶,张之洞接过喝了一口,陈光明又行了跪拜大礼,张之洞双手将他扶起,慰勉了一番。整整一个上午,举子们的拜师仪式方才结束。
这年秋闺,朝廷放榜,尊经书院曾培、陈光明等几名新科举人考中进士,其中几个举人还进入二甲前十名。
消息传到四川,川中文人奔走相告,说是天上文曲星下凡西蜀,齐聚尊经,尊经书院一时成为蜀中秀才、举人共同向往的求学场所。
这几年,王闿运在尊经书院算是过了一段稳定生活,自从被丁宝桢、张之洞聘为山长以后,王闿运马上去信湘潭,并附上路费,请莫六云来成都。
王闿运在信中说:“每逢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时候,漫步成都,只觉得春意融融,宛如身在湘潭云湖桥。成都有司马相如,唯独不见卓文君当垆卖酒。”并且附上《白头吟》诗一首——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莫六云读后非常感动,决定入川,给女儿弹了一曲《凤求凰》——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却说莫六云接到四川来信,非常高兴,她将大女儿王帉、次女王滋托给正室蔡氏、长子王代功看管,自己带着三女王茙、四女王纨、五女王复离开湘潭,从陆路走益阳、常德,再到宜昌,然后从宜昌上船,由水路到重庆。
一路上,几个女儿如同快乐的小鸟,整天围着莫六云叽叽喳喳,非常快乐,旅途上少了不少寂寞。从宜昌进入三峡,可以听到川江号子。
川江航道,尤其是三峡,幽、奇、险,故川江号子有下滩、抢滩、平滩几种。
川江号子韵味悠长,回味起来无穷无尽,是跨越时空的千古绝唱。长江三峡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两岸悬崖绝壁,滩峡其间,水流湍急,两岸崇山峻岭,崖壁陡峭,风光奇绝。
莫六云沿途历尽千辛万苦,走了一个多月才到成都,经人指点,母女四人来到尊经书院。王闿运听闻夫人到来,亲自到门口迎接,她们看到王闿运走出尊经书院门口,一齐大喊:“爹!爹!”
王闿运满心欢喜,这是儿女亲切的呼唤,这是久违的亲情。王闿运张开双臂将几个女儿从马车上接了下来,搂在怀中,各亲了一口,说道:“喊你娘一起去书院。”
王复嘴甜,喊道:“娘,跟爹一起进书院读书喽!”
莫六云一见王闿运,满肚子的怨言顿时化作乌有,笑盈盈地说道:“今天总算到家了。”几个杂役帮着将行李卸下后,往书院里面搬。
夫妻相见,分外高兴,王闿运乐哈哈地说:“夫人辛苦了,这一路车马劳累,真是难为你了。”
莫六云浅浅一笑,算是回答。王闿运动情地做了一个请的姿势,说道:“夫人请!”
莫六云轻声说道:“先生请!”一家人先后进了书院,三个小孩蹦蹦跳跳走在前面,非常好奇,叽叽喳喳不停地问这问那,王闿运不厌其烦地一一回答。那些杂役看到山长一家人其乐融融,非常羡慕。
自从莫六云来到尊经书院,王闿运的日常生活起居变得很有规律,他每天天一亮就准时起床,督促子女读书。
不久,丁宝桢也将儿子丁体晋送到尊经书院,交给王闿运。这样几个孩子在一起读书、玩耍,相互之间也就不孤单了。
且说书院自从有了这群孩子,一下子充满生机。书院经常传来琴声,那是莫六云在弹琴。莫六云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王闿运及儿女的爱意都化作琴声,在指尖涓涓流出。
这天,丁宝桢、张之洞一起到尊经书院视学。到了书院,丁总督坐定,莫六云用青花瓷盅给丁宝桢、张之洞送上一杯上好的茉莉花茶。
张之洞中进士之后才知道京城王公大臣在春天爱喝花茶,用老北京的一句话说就是讲究。张之洞是北方人,对茉莉花茶知之甚少,心中感叹这女子怎么将几朵茉莉花熏得这么香。听莫六云一说,才知道这花茶的学问深。
茉莉花一经开水的冲泡,花瓣便在杯子中跳舞,线条极其优美,满室飘香,颜色清澈明亮如水。张之洞喝了一小口,明显感觉到味道纯正,清香直达心脾,回味无穷,对丁宝桢说:“老北京喜欢喝的就是这一口,难怪宋代诗人叶廷奎有诗为证,‘霞华洗出逼身白,沉水熏成换骨香。’”
丁宝桢呷了一口,啧啧称赞道:“四川虽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但由于交通阻塞,川内货物运不出去,川外货物运不进来。蜀中自古以来只有两条出川通道。一是北走秦岭,过剑门关,到陕西汉中是谓陆路;另一条是东出夔门,过三峡,到宜昌,是谓水路。两条路皆险峻难走,四川要发展,应该多开辟几条通道才是。”
王闿运点头道:“听大人说的两条出路,蜀人尽知。还有一条路,自古就有的。”
丁宝桢马上来了兴致,说道:“请讲!”
“蜀南还有一条陆上丝绸之路,那就是川滇茶马古道,这条路从汉代就有了。川滇商人将蜀中丝绸、茶叶等物产借助骡马运输。”王闿运说完,丁宝桢恍然大悟,说要回去查一查。
临出门的时候王闿运让莫六云给丁宝桢、张之洞各包了一小包茉莉花茶,张之洞笑着说:“我一个小小学政,在湘绮先生面前,享受的是总督待遇。”高高兴兴告辞而去。
张之洞在四川担任学政三年期满,被朝廷调回京师,曾国荃从山西巡抚任上荣升两江总督,张之洞外放山西巡抚。张之洞离蜀时,身无长物,几箱书都捐给了尊经书院。
张之洞临走前到尊经书院与师生告别,特别对王闿运说:“湘绮师,今奉朝廷旨意,离蜀赴晋,君命难违,我不得不向先生辞行。”
王闿运祝贺道:“张学政巡抚山西,前程无量。”
张之洞叹息道:“如果朝廷再放我做一任四川学政,这尊经书院肯定会比现在更好。只是光阴易逝,三年时间匆匆而过,书院刚有起色,我却要离开四川,书院这副重担压在湘绮师身上。好在还有丁总督,先生的‘王门三绝学’在西蜀必然会大放异彩。”
王闿运嘱托道:“尊经学生皆是蜀中龙凤之材,将来张学政在京师为官,还请对四川学生要好好爱护。尤其是杨锐,性格刚烈豪放,敢做敢为,下一届秋闺后,我让尊经书院的学生去看你。”
“平时我对此子极为关注,以后还要多加留心,只是……”张之洞停顿一下,欲言又止。
王闿运察觉有异,开口说道:“张大人有话不妨直言,这一别之后,你我相见遥遥无期。”
张之洞低声说道:“湘绮师对我此番入晋,有什么看法?”
王闿运朗声说道:“张学政此番入晋,必然有一番作为。山西是京师门户,晋有两害,一是鸦片,民间广种鸦片以此为生;二是吏治,吏治腐败是山西的公害。张学政巡抚山西,在这两个方面有所作为就可以了,若治晋有功,可去两广、两湖。至于一生的功名事业,你可以放在湖北,湖北是你恩师胡林翼建功立业的地方,又在中国腹地,可惜令师去世太早,功名事业没有来得及完成,你将来可以督抚湖北,在武昌办理洋务、提倡新学,立足两湖,完成令师的未竟事业。武昌功成,天下效仿,张学政想不入内阁都难。”
王闿运一席话,张之洞听后热血沸腾,连连称谢。王闿运从袖中抽出一千两银票送给张之洞,说道:“我知道张学政为官清廉,也没有其他进入,这一千两银子,算是尊经书院送给张学政的,举子们的拜师礼也有三千多两银子,你已全部充作书院办学经费,这点就收下吧!”
张之洞正在为回京师的路费犯愁,见王闿运雪中送炭,也不推辞,收下了银票,告辞而去。
山长家中有好茶,王闿运的入室弟子自然频频光顾。王闿运讲功名学,莫六云就成了茶艺师,给王门弟子讲《茶经》——
春花,春天宜喝花茶。花茶可散发体内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
夏绿,夏天宜喝绿茶。绿茶性味苦寒,能清热消暑,解毒,增强肠胃功能,促进消化。
秋菊,秋天宜喝**茶。该茶不寒不热,能彻底消除体内余热,味甘性温,使人神清气爽。
冬红,冬天宜喝红茶。养生之道,贵在御寒保暖,提高抗病能力,可以补益身体,养蓄阳气,生热暖腹,增强人体对冬季气候的适应能力。
这天,丁宝桢又来尊经书院课子读书。王闿运将几个孩子最近的读书笔记和所作的诗文全部拿出来给丁宝桢过目,说道:“我的两个儿子资质不高,读书都不求上进,倒是姑娘个个出彩,一个女孩子读书过目不忘,出口成章,琴棋书画一教就会。”
丁宝桢不以为然地说道:“男孩子嘛!贪玩木讷也属正常,亲家翁假以时日,慢慢**。都是你的儿子和女婿,你教不好他们,又拿什么去教别人呢?”
此时,只听琴声铮铮,曲调悠扬,弹的正是《潇湘云水》。丁宝桢惊问:“湘绮,是谁这么有雅兴,在书院内弹琴?”
王闿运笑着说道:“贱内莫六云。”
丁宝桢说道:“看看亲家母去。”
王闿运点点头答道:“好。”两人一路说笑,朝琴声方向寻去。
琴声曲调平淡清越,飘逸洒脱,全曲分为十段,分别是洞庭烟雨、江汉舒晴、天光云影、水接天隅、浪卷云飞、风起云涌、水天一碧、寒江月冷、万里澄波、影涵万象。
莫六云运用应和、**吟、滚拂等演奏技巧,以音正、音速、节奏等变化作为对比,描绘了一幅轻雾缭绕、水波**漾的优美画卷,展现了一幅天光云影、气象万千的图画。
“好一首《潇湘云水》!”丁宝桢内心由衷地赞叹,他对此曲作者郭沔再熟悉不过了。南宋末年,元兵南下,中原士子南迁,郭沔迁居湘潭云湖桥不远的南岳衡山。一天,他来到潇水和湘水的结合处永州江上,回望九嶷山,看见云水奔腾,又感叹世事无常,人生飘零,不能够为国家出力,只能隐居衡山,遂成此曲。
“六云,你可知此曲出自何人之手?”丁宝桢想考考她。
“南宋衡山居士郭沔,经明朝长沙藩王朱权的《神奇秘谱》流传于世。”莫六云见问,轻声细语地回答。
“郭沔的琴风源自何人?”丁宝桢又问。
“东汉蔡邕,‘蔡氏五弄’最擅长于写景,另外嵇康的‘四异’与蔡邕的‘五弄’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长清》《短清》皆取雪景,借雪言志,聊表天赋,寓意高大深远,《长侧》《短侧》在曲谱之中不见题解,看来与《长清》《短清》有异曲同工之妙。”莫六云浅浅一笑,缓缓答道。
“真是人间少有的奇女子啊。”丁宝桢由衷赞道。
“谢大人夸奖。”莫六云淡淡地说道,“郭沔虽然一介文人清客,其一生没有入仕,但是经过后人的口口相传,郭沔仍不失为大家。”正是:
玲珑塔里不凡胎,湘水云山不染埃。
唯见蜀山多俊美,蓬门今日为君开。
不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