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駱成驤在四川中鄉試第三名舉人,朝廷又舉行三年一度的進士科考試,丁寶楨非常重視。尊經書院的舉人集體入京,丁寶楨派一隊親兵護送。到達京師以後,這批舉人被統一安排在四川會館,吃住全部由四川會館負責。楊銳離開四川的時候專門給張之洞寫了一封信,張之洞亦知道這批學生已經到了京師,專門從山西趕回來,在四川會館接見了這批舉人。
眾舉人又見恩師,向張之洞行拜師之禮。幾年不見,師徒之間有很多話要說。張之洞拿起一本《尊經詩文輯要》,是王闓運輯錄的,書中編輯了尊經書院學生的文章,書中前言部分王闓運還特意指出這批舉人的授業恩師是直隸南皮人張之洞。張之洞將《尊經詩文輯要》帶走幾十本,分贈京內良師益友及清流派。他還向翁同龢、潘祖萌、王懿榮、張之萬、醇王爺等人推薦了楊銳、丁樹誠、劉光第等人。張之洞回山西之前,又特意來到四川會館,對四川舉人慰勉一番,還向他們講了一些國內外要聞,朝野局勢,尤其在策論部分提出了他對本次殿試的一些看法。該科會試,合川人丁樹誠、戴先、張森楷,名山人吳之瑛,瀘州人高楠,富順人陳鍾信,簡陽人傅世煒等考中進士,駱成驤卻名落孫山。
又是一年芳草綠,三年一度的進士科考試如期舉行,駱成驤有了上一次的教訓,這次科考重抖精神,再上戰場。三場下來,他的文章做得花團錦簇,被錄取為貢士,順利進入最後一場考試。
殿試當天,駱成驤的《殿試策》一氣嗬成,文章語句懇誠,辯理精微。他認為光緒必須親政,要整頓朝政、整軍練軍、懲治貪官、厲行節儉、發展農業、興修水利,皇上隻有掌握實權,才能變法圖強、轉禍為福、轉敗為勝。駱成驤的文章一出,考官皆服,主考官徐桐認為可以點為探花。副考官李若農認為無論是書法還是文字,該卷可以評為第一,兩人爭執不下,交給光緒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