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过后,梨花一枝春带雨,湘绮楼又热闹起来了。
家长带着学生来给王闿运拜年的络绎不绝,正月十八正式开学了,王代懿和杨庄忙前忙后招呼。
王代懿因有了秀才功名,带这些学生也名正言顺。他每次上课腰板都挺得很直,中气充足。考取秀才以前,学生在他面前嘻嘻哈哈,不把他当着一回事,现在一个个都像老鼠见了猫,害怕他拿戒尺打手心、打屁股。王代懿每天志得意满,按时上课,按时下课。
却说齐白石到湘绮楼的时间较晚,过年的时候,他帮人打了一套家具,直到正月二十一才完工,两天后他才来到湘绮楼。齐白石过来的时候还是背着那个大竹篓,他将竹篓放下来,从里面拿出糍粑、腊肉、腊肠等年货,说是给先生拜年。
杨庄将年货收了,领着齐白石到书房去拜先生,入得书房,王闿运正在看书。
齐白石主动打招呼说:“先生好,弟子来给先生拜个晚年。”
见是齐白石,王闿运站了起来,说道:“白石新年好,红运当头,新年新进步,快请坐。”
齐白石坐了下来,杨庄给他泡了一壶碧螺春。
王闿运呷了一口滚烫的热茶,交代道:“过几天我去南昌,想等你过来一起走,今天总算到了,你要把马车好好修一修。”
齐白石点头答道:“好的,弟子听从先生安排。”
王闿运又说:“你把这一年以来写的诗稿整理一下,到南昌以后再跟其他人交流,这两天读一读唐代杜审言、宋之问的诗,两人的应制诗写得不错,到时候少不了应酬,诗词唱和。”
齐白石告辞出去,杨庄过来问:“先生,这次南昌之行我还去不?”
王闿运摸了一下胡须道:“不用去了,在家看好代懿,办好湘绮楼学馆。学馆是你们的根本,也是安身立命的地方,给我生个孙子以后,我马上回来,在家带孙子,今后哪里都不去了。”
杨庄又问道:“到南昌以后,谁来照顾您的起居呢?”
王闿运回答道:“有白石照顾就可以了,别看他粗手大脚,心思却是特别细密。你看过他雕的木头没有,里面的人物花鸟虫鱼,无一不是栩栩如生,湘潭只怕找不出第二个。他在我身边,我也可以经常指点他的诗文,不然,他跟我几年什么都没有学到,说出去岂不是要被人笑话。”
杨庄点头应道:“先生说的也是,这一年来,他的时间都花在打家具上面,工钱早已超过学费了。他对艺术有追求,诗文写得不是那么缜密,不过进步还是蛮快的,诗的格律韵脚没有问题,只是用典不足,显然是古文功底不够,他今后要多读点这方面的书才是。”
王闿运顿了顿说道:“你说的没错,白石只读了几年私塾,能达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也是三十几岁的人,就在湘潭、衡山转来转去,视野不开阔,阅历不够。行万里路胜读十年书,这次让他跟我一起去南昌,就是增加阅历,增长见识,这对他将来写诗作文大有好处。”
杨庄轻言细语地说道:“先生也想得太周到了,他这次到南昌,与寄禅、曾招吉见面,王门三匠会南昌,湖湘诗坛又添佳话了。”
王闿运点头赞许道:“你说的对,我也是这个想法。当初收齐白石为徒也是你提醒,否则就错过了。我走以后,湘绮楼学馆的千斤重担,你要挑起来了,代懿这个孩子放下去是根草,用起来是块宝,他会听你的。”
杨庄脸一红道:“多谢先生指点!”
齐白石从先生书房出来以后,又去杂物间将先生的那辆马车拖出来仔细打量一番。这架马车高大宽敞,里面可以坐几个人,也可以躺下来睡觉。车上都是灰尘,齐白石将窗帘全部撤下来,又将车架加固,车轱辘生锈的铁钉全部被撬了下来,换成新的,又将车轴上了油,这个地方敲一敲,那个地方钉一钉,足足花了两天时间才将马车修理好。
第三天上午,齐白石又去了一趟铁匠铺,换了几副马掌,他将马套在马车上试驾了几次,效果不错。
王闿运看好了日子,农历二月二十八,宜出行。
这天早晨,家人将行李、书籍搬上马车,齐白石已经将马和车套在一起。在鞭炮声中,王闿运出了湘绮楼大门,一家老小站在门外送行,齐白石今天当起车把式。在家人的祝福声中,王闿运、王代懿、杨庄上了马车,齐白石一甩响鞭,两匹大青马拉着车向前疾走,湘绮楼很快消失在视线里。
今天是晴天丽日,天高云淡。春风拂面而来,路边的柳条已经发芽,长出了新绿,这是齐白石第一次出远门,心情好得很。过年的时候,他跟家里的堂客陈春君说:“我要随先生出一趟远门。”
春君笑道:“芝木匠哩!你蠢头蠢脑的,还想跟先生一起出去见世面?先生那么多弟子,怎么会轮到你呢?”
齐白石一咬嘴唇,神秘地说道:“先生在江西大学堂当总教习,已经有一个铜匠和一个铁匠。他们在那里,加上我这个木匠,正好是王门三匠。”
春君瞅着齐白石,笑容可掬地说道:“哟!你还不错哩,刚去不久,就成了‘王门三匠’,只怕你这个木匠没有铜匠、铁匠硬扎。”
齐白石腼腆地回道:“那确是,他们两个人入门早,书又比我读得多,自然是他们的诗文作得好了。听杨庄说,他们两个还在江西大学堂当了老师,每天就在学堂里面教学生们写诗。”
春君叹了一口气,说道:“什么时候你能教别人作诗就好了,到时候我就到处说你的诗作得好,那是跟云湖桥王先生学的。将来齐家也出个秀才、举人什么的,也沾点文气。”
齐白石点头应道:“那确是,齐家到时候也是书香门第了。”
想到这里,齐白石连甩了几个响鞭,马车很快过了云湖桥,朝湘潭方向奔去。一路上杨柳依依,齐白石心中高兴,不觉念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庄听到齐白石在背诗,将头伸出窗帘,问:“白石,这首诗是谁写的,你知道不?”
齐白石回答说:“唐朝贺知章的《咏柳》。”
杨庄说道:“没错,诗言志,诗人咏物,都是有感而发,若无病呻吟,是写不出好诗的。那些善于写诗的人,不会将诗的情感表达得特别完满,一般都留有余地。如王安石的七言绝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岑参的《雪夜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当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地空留马行处。’”
两人一路谈诗,一路看风景,其乐融融。
齐白石驾着马车,到了湘潭码头,买好了两张从湘潭去九江的船票,王代懿、杨庄驾车返回云湖桥。
且说齐白石挑着行李,跟王闿运一起上了船。湘潭码头并不大,岸边都用麻石砌成,由于过了春节、元宵节,客潮高峰已经退去,船上的人并不多。齐白石买的是头等舱,两人上船以后找到了各自的铺位。齐白石将行李安置好以后,又泡了两壶茶,将水果糕点打开,摆在窗边的案头上。
午时三刻,船离湘潭。这条船专门跑湘潭至南京,是从法国人手上购买的小火轮。船不大,但航速较快,走的路线是曾国荃当上两江总督以后开辟的新航线。
一切准备妥当后,齐白石说:“先生,请用茶!”
王闿运接过茶杯,喝了一口,打开话匣子说道:“此次由水路从湘潭到南昌,沿途要经过长沙、岳州、武昌、黄州、鄂州、大冶、田家镇、黄梅、九江、湖口、南昌等地,还要经过洞庭湖和鄱阳湖,历代文人对这些地方多有题咏,你可以借景抒情,打发这旅途时光。”
“好,弟子愿听先生教诲。”
“《唐诗三百首》都读完了吧?”
“读完了,我还买了一套《全唐诗》,宋代以降,历代文人诗词我也读了一些。”
“白石有心,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湘潭前面就是长沙,张说的《岳州别梁六入朝》比较有名气,‘远莅长沙渚,欣逢贾谊才;江山疲应接,风日复晴开。江树云间断,湘山水上来;近洲朝鹭集,古戍夜猿哀。岸杼含苍捄,河蒲秀紫台;月馀偏地赏,心尽故人杯。自我违京洛,嗟君此溯洄;容华因别老,交旧与年颓。’”王闿运信手扯来一首诗,又对齐白石说道,“历代文人对长沙的题咏很多,其中刘长卿的《长沙过贾宜宅》和杜牧的《题爱晚亭》,这两首诗你可知道?”
齐白石当然知道,马上接过话题说道:“刘长卿的《长沙过贾宜宅》是这样写的,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唯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王闿运又问了一句:“诗中的楚客指的是谁?”
齐白石回答道:“贾谊,湖南称屈贾之乡,是因为屈原和贾谊到过湖南,都留下大量的诗词歌赋。刘长卿过长沙时,跟贾谊一样遭到贬谪,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心情却是一样。诗人有感而发,一半怜惜古人,一半怜惜自己,字里行间流露出内心的痛苦和对世道不公正的控诉,读后无限惆怅,催人泪下。杜牧的《题爱晚亭》则是家喻户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题爱晚亭》的诗意境与前一首诗大不相同,这是一幅优美的图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情画意。”
师徒两个一边喝茶一边聊天,时间过得飞快,离开湘潭,两个时辰以后就可以到长沙了。船到坪塘,王闿运朝着湘江西岸一处起伏的山峦上凝视良久,齐白石知道先生又在回忆往事了。这时候船身起伏了几下,王闿运将目光收回。
齐白石缓缓问道:“先生刚才在看什么?”
王闿运呷了一口茶,稍一敛神,接着言道:“我在看涤帅,他最终选择做个圣人,现在正躺在岳麓山坪塘西边伏龙山的那处山岗上,每天看着湘江北去。”
齐白石不解,问道:“湘军大帅曾文正公葬在长沙坪塘?”
王闿运点点头道:“正是,西望湘潭,东近靖港,这两个地方都是他的伤心地。坪塘这块福地,也不是他自己选的,是老九曾国荃选的。湘军将帅往事,道听途说者多,这次远行,不少事情可以一一印证。像刚才船身几起几伏,说明船已过了坪塘,江面变窄,前方就是猴子石。石达开率军从猴子石过了湘江,攻占益阳,猴子石前方是橘子洲,橘子洲将江水一分为二,江左是岳麓山,江右则是长沙城了。”
齐白石朝外一望,湘江前方左岸不远处果然有一带青山,湘江正前方无疑便是橘子洲。
王闿运这时扭过头来,又问道:“唐朝宰相张九龄写了两首关于湖南的感遇诗,白石可知道?”
齐白石点头,朗朗读出:“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王闿运夸奖道:“一字不差,橘子洲南北长十余里,遍种柑橘,是湖南人为了纪念屈原,因为屈原写过《橘颂》,赞美橘树的品格是与世独立,横而不流,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
船过橘子洲头,靠湘江右侧航行,齐白石朝窗外一看,果然见橘子洲里面有一大片橘林,放眼望去,看不到边。
“呜呜呜……”船只拉响了几声汽笛,仿佛在告诉船上的旅客,湘江长沙码头快到了。齐白石问了船上的水手:“船在码头上停多久?”
水手扯着破嗓子答道:“大约半个时辰。”
王闿运吩咐齐白石道:“船到长沙以后,你去码头买一点吃的回来。长沙火宫殿、玉楼东的臭豆腐比较有名,只是路程较远,这次再错过就没得吃了。”
齐白石迟疑了一下,问道:“先生,船靠码头后,我即上岸去买,其他的东西还需要吗?”
王闿运提醒道:“你想吃什么就看着买吧,这船到九江要走三天三夜,旅客都不下船,反正有好吃的你就多买一些。”
齐白石点头答应,随着人流下了船。王闿运四顾无人,走出船舱来到甲板上。此时正是申时,长沙码头人来人往,一片忙碌,齐白石很快淹没在人流中。
王闿运抬头望着岸边的长沙城,此时显得那么安静。回想自己忙碌一生,一事无成,到头来还要去外地教书谋生,心中感到无限酸楚。偌大长沙十万口,子弟不教,终是憾事,落叶总是要归根的。南昌聘任期满,还是回湖南教书比较好。三湘自古多才俊,慢慢培养也就是了。王闿运打定主意,返回船舱,开始考虑到南昌以后的教学计划,现在的课程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应该增加新学。
什么是新学?新学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现代科技,与中国传统的科举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科举这条路,他们还是要进入当今社会的。
齐白石回来的时候,手上的吃食拎得满满的。进了船舱,齐白石抱歉地说:“让先生久等了。”将所购物品放在窗台上,有臭豆腐、瘦肉炒米粉、沙田柚、脐橙等。
王闿运对齐白石说道:“白石辛苦,赶紧吃吧。我犯困了,休息一会儿,船到靖港后你再叫醒我。”
齐白石应道:“好嘞!”
王闿运躺在床铺上,舒舒服服地睡着了,两个时辰以后,船到靖港。齐白石叫醒先生,王闿运起来一看,正是铜官镇,他的思绪一下子又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
王闿运神思飞扬,问:“白石,你猜一猜我为什么要看看靖港?”
齐白石毕竟不是王凯运肚子里面的蛔虫,一时猜不透,只好回道:“学生愚钝,不知道先生为何要看。”
王闿运叹了一口气说道:“靖港是当年涤帅的败地,湘军水师还没有出洞庭湖,在靖港就被太平军毁了一半。涤帅急得投水自杀,那句‘屡败屡战’名言就源于此。也亏左季高,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之后,结果一样,意境却大不相同,湖南人的霸蛮精神可见一斑。”
齐白石自拜师王闿运以来,在湘绮楼总想听先生讲一讲湘军故事,尤其是曾、胡、左、彭的往事。先生从来不讲,到了靖港总算是有了个开头,于是竖耳细听。
“想当年,我站在湘军水师战船上,与曾涤帅一起讨论《讨粤匪檄》,那时我不过二十岁,在靖港离开了涤帅,后去京师赶考,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皓首白发,垂垂老矣。左季高见林文忠公时三十七岁,诸葛亮见刘先主时二十七岁,一个‘古亮’,一个‘今亮’,历史总有惊人的巧合,一席‘湘江夜话’成全了左季高一世英名。”说到这里,王闿运话锋一转,“中国文人讲究诗、书、画、印,这说明诗排在首位,其次是书法,其三是绘画,最后才是治印,也就是篆刻了。你的绘画、雕刻有了一定的基础,那是安身立命的资本。做好诗文,要下一番苦功夫。刚才听见你读刘长卿的诗以及诗评,可以看出,你对诗的理解很有见解,这一点值得肯定。”
齐白石满心欢喜,说道:“谢谢先生夸奖。”
船只继续航行,沿着湘江往北而去。
王闿运指着前方的一处景致说:“前方不远处,是湘江进入洞庭湖的入口,‘远浦归帆’是潇湘八景之一。”
半个时辰以后,江面逐渐开阔,白茫茫的望不到边,水天一色,远处归帆点点,帆影倒映江面上,景色十分壮观。齐白石第一次看到如此江山美景,内心非常激动,问:“先生,洞庭湖八百里水域,自然是极其宽广的。”
“洞庭湖是天下第一大淡水湖,康熙三年湖广分省,便以洞庭湖为界,洞庭以北称湖北省,洞庭以南称湖南省。那时候,湖南秀才考举人要去武昌参加考试。洞庭接纳湘、资、沅、澧,浩浩****,湖心自然浊浪滔天。每年夏天,这些秀才要去武昌赶考,一般走水路,经过洞庭湖时常翻船,秀才们功名未得,还要葬身鱼腹,你说冤不冤?后来朝廷体谅湖南士子艰难,置湖南省,举人考试就在长沙举行了。湖南贡院设在营盘路以北,又一村以南,与湖南巡抚衙门毗邻。”
“先生,船只何时到岳阳?我们可以去看看岳阳楼啦!”
“晚上睡一觉,明天上午船到岳阳楼,今天早一点休息!”
“好的,弟子收拾一下就是。”王闿运确实有些困了,见窗外天色已晚,先行躺下。
次日,齐白石起床,朝窗外一望,前方白茫茫一片,水色横无际涯,根本搞不清南北西东。
王闿运早已起床,正在看书。齐白石问道:“先生,何时可以看到岳阳楼?”
王闿运放下书本,说道:“当你看到湖中有一座青螺状的小岛时,岳阳楼也就快到了。”
此时,有几只水鸟朝船俯冲下来,擦着船舷不断飞翔,然后又“呀”的一声展翅高飞。齐白石自言自语地说道:“洞庭湖的麻雀,也是见过风浪的。”
王闿运补充道:“不光是麻雀,只要是洞庭湖的鸟都是见过风浪的。”
先生一句话,齐白石听后不禁笑了。船只继续航行,水天交接处慢慢地出现了一抹黛色。王闿运招呼道:“白石快过来看,前方就是君山岛了。”
齐白石顺着先生的手指望去,只见这片绿色越来越宽阔,越来越清楚。王闿运指指点点,又说开了:“君山岛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柳毅传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相传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瑛闻讯走到君山,被洞庭水阻,因思念舜帝,泪飞如雨,点点洒在君山岛的竹子上,君山上的竹子洒满了点点泪斑,称为‘斑竹’。岛上有一座龙王庙,洞庭龙君就住在那里,享受过往客商的供奉,一年四季香火不绝。据说到洞庭龙君面前许愿,也是极其灵验的。北宋钟相、杨么在洞庭湖起义,杨么水寨就扎在君山岛上。远看君山岛,犹如一只大青螺,伏在洞庭万顷碧波上面。”
齐白石心有灵犀,随口问道:“君山岛有这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岳阳楼自然有许多名人题咏了。”
王闿运点头答道:“那是自然。到岳阳楼自然要看诗文了,白石就说说哪些诗是写岳阳楼的?”
齐白石此时胸有成竹,缓缓说道:“杜甫、孟浩然等诗人都到过洞庭湖,杜甫在《登岳阳楼》的诗中写道,‘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孟浩然在《临洞庭上张丞相》的诗中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王闿运又问:“白石知道杜甫和孟浩然写诗的背景吗?”
齐白石答道:“略知一二。”
王闿运面带微笑,说道:“说来听听。”
齐白石表情严肃,模仿着王闿运的口气说道:“唐代宗大历三年的一个冬天,杜甫登上岳阳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概括了洞庭湖的烟波浩渺,抒发了自己辗转千里、报国无门的无限忧思。”
王闿运不觉夸道:“说得不错,看来你对杜甫这首诗早有准备的。那么孟浩然这首诗,你应该如何看待呢?”
齐白石露出微笑,不慌不忙地回答:“孟浩然这首诗全部写景,格调清新自然,意境无穷,气势磅礴。一句‘波撼岳阳城’,把静止的东西写活了,洞庭湖能否撼得动岳阳城,只有浪知道,城知道。孟浩然的靠山是丞相张九龄,张九龄的起伏对于孟浩然有莫大的影响。就像先生对我的影响一样,先生是当今诗坛泰山北斗,统领湖湘,我等无不仰望。”
齐白石说完看着先生,眼睛也不眨一下。王闿运笑着说道:“齐白石越来越会讲话了,你把我比作张丞相,那我就比不上喽!”
齐白石稍一敛神,接着言道:“环顾当今诗坛,弟子所言非虚,我看老师比他还要有多呢!”
王闿运也不再跟齐白石争辩,继续说道:“历史上写岳阳楼的文人雅士非常多,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非常有名,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传千古,湖南精神的‘先忧后乐’即起源于此。杜少陵五言绝句,范仲淹两字关情,藤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每过必醉,扬子江北通巫峡,洞庭湖南极潇湘,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阻。”
船只在岳阳码头停留半个时辰,齐白石赶紧下船,到码头上买了一条上好的洞庭鲤鱼、一壶酒、几样小菜,返回船舱说:“先生今天的兴致很高,到了岳阳楼自然要把酒临风,凭栏赋诗。”其实王闿运每次过洞庭都会写诗,用他的话说:“船到洞庭天高远,人到潇湘岂无诗。”
齐白石将酒菜摆好,给王闿运倒了一杯酒,自己也倒了一杯,道:“今日过洞庭湖,跟先生谈诗,承蒙先生夸奖,弟子心里高兴,敬先生一杯。”
王闿运与齐白石对酌,齐白石一饮而尽,王闿运喝了一小口,说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十年。白石悟性极高,对杜少陵、孟夫子的诗了解得如此清楚,说明你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应该得到表扬。这种表扬亦是肯定,在洞庭湖上齐白石岂可无诗?”
齐白石道:“有是有,但是我还没有作出来。”
王闿运道:“不要着急,慢慢琢磨。”
师徒两人一边喝酒,一边说笑,不知不觉间船已绕过巴陵山,直奔城陵矶。
王闿运一觉醒来,船已经进入长江了,估计下午可以到达汉口。
船过金口,离武昌就很近了。齐白石注视着前方,当天际出现两座山峰的时候,齐白石高兴地说道:“先生,前面应该是汉口了。”
王闿运往窗外一望,船果然快到汉口了,便打开话匣子道:“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汉口的来源是汉江的出口,汉江又称汉水,发源于秦岭,是长江最长的支流,由汉口注入长江。长江和汉水将武汉一分为三,分别是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龟山和蛇山锁住长江,地势险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就建在蛇山之巅上,白石知道江南三大名楼吧?”
齐白石赶紧回答道:“我也是在书上看到的,分别是岳州的岳阳楼、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
王闿运拈须笑道:“说得对,这次你可以将三大名楼分别看一下,昨天看了岳阳楼,今天又看黄鹤楼,过几天到南昌去看滕王阁。洞庭湖上,你将名人描写岳阳楼的诗都解读了几首,这次看黄鹤楼也不例外。你把所知道的有关黄鹤楼的诗解读两首,让我听一听。”
齐白石点头答道:“好的,我读遍唐诗,只有李白和崔颢的两首诗写得好。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他送好友孟浩然去吴越一带时写的一首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中描写了一幅天辽地阔、气韵生动的送别图,李白和孟浩然难舍难分之情跃然纸上。老朋友在黄鹤楼向我道别,春光明媚的三月坐船去扬州,那一叶孤舟渐渐地消失在碧蓝的天空中,只见滚滚的长江水在天边东流。孟浩然到吴越一带的扬州时,写了五言绝句《宿建德江》,这首诗是,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作者将愁绪和黄昏的景色联系在一起,写得非常含蓄。他将思念友人李白,思念家乡亲人联系在一起,诗人将船停泊在有炊烟的地方,在日落黄昏的时候,游子又新添了一份惆怅,我已身在吴越,到了扬州,李太白啊,你究竟在何处?那空阔的野外天空看起来比树还低,清澈的江水将月亮都送到了身边。”
齐白石说完停顿了一下,看看先生如何反应。
王闿运点头说道:“白石已经博闻强记了,能知一而说二,你与孔子的学生子贡相比,不分伯仲。”
齐白石有点不好意思,说道:“弟子怎么能跟子贡相比呢?”
王闿运语气十分肯定,说道:“完全可以。”
王闿运将齐白石比子贡,齐白石深受鼓舞,继续说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传李白送走孟浩然,便来到黄鹤楼上,正想写下一首诗,抬头一看,见崔颢的那首《黄鹤楼》,前后读了一遍,‘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说完后便掉头而去。后来,李白到金陵后登上凤凰台,想写一首诗与崔颢的黄鹤楼比拼,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是这样写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星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崔颢写《黄鹤楼》这首诗,因为李白的评论,可为历代写黄鹤楼诗第一。全诗雄浑浩茫,含蓄深婉,该诗是作者登楼有感而作,也确实写得好。李白写这首诗时正是受谗放逐的时候,他对高力士等人极度不满,希望有一天能还帝侧,登凤凰台后,触景生情,抒发其郁郁不得志的心情。其实,这两首诗都写得很好,很难评出谁第一谁第二,可以说是双峰并峙。”
齐白石解说完,王闿运称赞道:“白石花在唐诗上的功夫没有白费,你对诗的解读已经完全有了你自己的看法,可以融入作者的情感之中,与作者同呼吸、共喜悲、齐忧乐。”
船到汉口要停留两个时辰才开船,王闿运和齐白石一起下了船,沿着汉口码头的青石台阶,一步一步上了岸。
二月份的汉口地气回暖,岸上春花灿烂,姹紫嫣红,芳草渐绿。汉口码头非常繁华,各种船只停满了汉江两岸,挤在一起,数也数不清。汉口码头的繁华远非长沙、湘潭可比,码头岸边小吃店一家挨着一家,生意都很兴隆,有热干面、老通城豆皮、四季鲜汤包、煎饼、洪湖莲藕汤等。
齐白石站在街上仔细一听,不少商家老板都操着宝庆一带的口音,听起来也倍感亲切。王闿运找到一家临江的湘菜馆,老板高兴得两眼眯成一条缝,操着典型的邵阳口音过来问:“请问客官呷什么菜咯?”
王闿运不答,齐白石指着菜谱说:“来份擂辣椒,一碗红烧肉,一碟火焙鱼,一份海带龙骨汤,一瓶开口笑。”
老板身子一弓,套近乎道:“原来客官来自湖南,我们是老乡哩!”
齐白石用湘潭话问了一句:“老板是邵阳什么地方的?”
“邵东,你呢?”老板反问道。
齐白石拱手回答道:“我们都是湘潭的哩。”
老板一脸笑,点完菜后,马上将碗筷摆好,又泡了一壶安化黑茶,然后说道:“这壶茶是专门送给老乡的,另外两碟花生米、开胃酸萝卜不要钱。只要是湖南老乡,米饭白送,只管吃,童叟无欺。”
齐白石道:“好哩,谢谢老板!”
老板一脸得意,说道:“不用谢!这是湖南人在汉口开店的规矩,老乡是第一次到汉口吧?”
齐白石笑道:“是哩,等下我们坐船去九江,老板快些上菜哈。”
老板爽快地回道:“好的,绝不会让老乡误船。”
很快,几个菜陆续上齐,齐白石给先生倒了一杯小酒,自己也倒了一盅。师徒两人隔着桌子,慢慢品尝。
王闿运又发问了:“白石还记不记得唐人李颓的《过汉江》不?”
齐白石隔着桌子答道:“知道,李颓的《过汉江》是这样写的,‘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是一首思乡归家的五言绝句。”
王闿运点头道:“唐诗中描写汉江、长江的诗很多,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诗中有一句写得很好,‘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你看看,古时的意境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齐白石双颊绯红,说道:“确实有一些不同,刘长卿的那首诗是送别诗,而我和先生一起去南昌,谁也不送谁,意境就不同了。但画面却是一样,长江上面有一只船顺流远去,可以欣赏落日后的五湖春色。”
师徒临窗而坐,一边喝酒,一边欣赏汉江美景,远眺蛇山之巅的黄鹤楼,不知不觉间过了一个时辰,回到船上的时候,大多数旅客正在陆续上船。
王闿运躺在**有些倦意,齐白石见状说道:“先生早点休息一下,需要弟子什么时候叫醒你,弟子便叫醒你。”
王闿运嘱咐了一句:“明天早晨船到三江口,你喊我一声。”
齐白石应了一声“好的”。当夜无话,各自休息。
次日早晨,船到鄂州三江口,齐白石唤醒了王闿运。王闿运倚在**,和衣而卧问:“白石,知道为什么要让你叫醒我吗?”
“先生肯定有事。”
“猜得对,以前我每次从武昌到南京,有两处地方我会怀古。”
“先生经常说怀古,有哪两处值得缅怀?”
“一处是黄州的东坡赤壁,另一处是大冶的西塞山。”
齐白石躬身说道:“愿听先生讲解。”
王闿运心中琢磨片刻,又讲开了:“苏轼被贬黄州,在赤壁山东边的山坡上开了几亩荒地,自称东坡。东坡先生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的二赋八诗是其在黄州的代表作。二赋是前、后赤壁赋,其中《前赤壁赋》中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当其破荆州、下江陵,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王闿运将前后《赤壁赋》背完,齐白石听呆了,这么长的赋,先生即口成诵,其记忆力可想而知了。
江雾霭霭,轮船左前方有一山耸立,一处红色的岩石直插江中。
王闿运兴致未尽,继续说道:“苏东坡写了一首词,词牌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船只沿着赤壁往前走,不久,靠近鄂城西山。
西山古称樊山,是西汉时期樊哙的封地。樊山下面有一条河叫樊川,是梁子湖通往长江的一条出水道。樊川来到樊山脚下注入长江,其入江口称樊口,武昌鱼就盛产在樊口一带。
苏东坡在黄州时,经常与客畅游赤壁,乘一叶小舟过江,从樊口登岸,沽点酒,再上樊山,有《武昌西山诗》为证:
春江渌涨蒲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
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
西山一上十五里,风驾两腋飞崔嵬。
同游困卧九曲岭,褰衣独到吴王台。
中原北望在何许,但见落日低黄埃。
归来解剑亭前路,苍崖半入云涛堆。
浪翁醉处今尚在,石臼杯饮无樽罍。
尔来古意谁复嗣,公有妙语留山隈。
至今好事除草棘,常恐野火烧苍苔。
当时相望不可见,玉堂正对金銮开。
岂知白首同夜直,卧看椽烛高花摧。
江边晓梦忽惊断,铜环玉锁鸣春雷。
山人帐空猿鹤怨,江湖水生鸿雁来。
请公作诗寄父老,往和万壑松风哀。
“樊口春酒在北宋时期即是名酒,现在去鄂城也有卖。待船到鄂城码头,白石去打一壶樊口春,买一条清蒸武昌鱼。”王闿运吩咐道。
齐白石应了一声“好”,说道:“船到鄂城,弟子即上岸去买,先生也上岸吗?”
王闿运点头答应道:“同去,这是张裕钊的故乡,我们也该去讨杯茶喝,歇歇脚。”
船只慢慢地靠近鄂城码头,观音阁、武昌门历历在目。西山如屏,峙立江渚,景色非常壮美。
江山如画,杏花春雨江南,王闿运站在船上,这是他第一次亲近鄂城土地,好在船只停在鄂城港有两个时辰。上得岸来,沿武昌门往南走了两里路,复往西走了二百米,来到庾楼。庾楼是晋代庾亮镇守武昌时,在楼上赏月的地方,庾楼下面有一个小酒家,名叫“洪家茅棚”,名字通俗易懂。
王闿运、齐白石两人进了酒家,只见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穿一身夏布短衫,窄长脸儿,自称“老板”,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拱手说道:“客官请进,楼上看茶!”
王闿运面带微笑,问道:“洪老板是何方人氏啊?”
洪老板客气地回答道:“鄂城本地人,世居洪港,离此地不过十里。”
王闿运信步来到楼上,找到一个临街雅间,里面陈设精致,桌上摆着一把宜兴茶壶,景德镇瓷瓶上插着一枝桃花,虽不值钱,倒也干净。王闿运心中欢喜,开口问道:“洪老板,你这儿有正宗的武昌鱼和樊口春么?”
洪老板麻利地摆上碗筷,泡了一壶茶,嘴巴却没闲着:“不瞒客官说,我这里的武昌鱼和樊口春都很正宗,假一罚十。”
齐白石好奇心大起,问道:“何谓正宗武昌鱼?”
洪老板笑着答道:“等下端上武昌鱼,客官就知道了。客官贵姓,来自何方?”
齐白石喜道:“姓齐,名璜,这位是我先生,我们来自湖南湘潭。”
洪老板道:“二位远来是贵客,湖南是出达官显贵的地方。”
齐白石赞道:“洪老板真会说话,你看还有其他什么菜,推荐两个送来。”“好嘞!二位客官稍等。”不大一会儿,洪老板将几道菜陆续送上来了。
第一道菜是清炒小白菜芯,中间放了两个煎鸡蛋。
第二道菜是一盘凉粉,长长的一根凉粉从底层一直盘上来。
第三道菜是一盘青椒炒肉,上面盖了一层米豆腐。
第四道菜是一碗鱼丸汤。
第五道菜才是一盘清蒸武昌鱼。
洪老板将菜上齐了,拿了一瓶樊口春,给二人酌上。
王闿运见老板实在,便邀请道:“洪老板坐下来喝上一杯,如何?”
洪老板也不推辞,拣旁边位置坐了下来。
王闿运指着几道菜问道:“洪老板这几道菜做得色香味俱全,有什么讲究吗?”
洪老板望着王闿运,诡秘一笑道:“有讲究,先生是读书人,我这几道菜藏有一首诗,先生猜得出,这顿酒饭白送。”
王闿运想不到“洪家茅棚”的老板还爱好风雅,便仔细将几道菜看了一眼,说道:“这有何难?我已猜出,叫伙计拿纸笔,我们各自将诗写出如何?”
“好。”洪老板吩咐伙计笔墨伺候。
王闿运顷刻写完,投笔哈哈一笑,问齐白石道:“白石,你不妨也猜猜?”
齐白石见老师开口,也取来笔墨纸张一挥而就,回头看看洪老板已经写完。伙计将三人的诗放在一起,竟然是同一首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洪老板见状道:“二位大才,这顿酒菜我白送。我先敬二位一杯酒。”洪老板说完,跟王、齐碰杯喝下。
王闿运用右手摸了摸略带灰白色的长须,赞道:“洪老板真是性情中人,爽快!能将杜甫的《绝句》做成一道菜,了不起。”说完便喝了这杯酒。齐白石见先生高兴,也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几杯热酒下肚,洪老板按捺着胸中复杂的情感,拱手问道:“先生是个读书人,不知能否告诉在下尊姓大名?”
王闿运坦然回道:“姓王,名闿运,字湘绮,湖南湘潭人氏。”
洪老板站起来道:“失敬,失敬,原来是湘潭王先生。在下读过王先生的《圆明园》,那是当今第一长诗,可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媲美。”
王闿运想不到洪老板也爱好风雅,武昌城庾亮楼下,还有人读过他的诗。那人并不是一个读书人,而是一位酒店老板,便说道:“想不到他乡异地,还有知音?”
洪老板表情诚恳地说道:“钟子期虽然一介樵夫,但是他长期在龟山砍柴,对高山流水无时无刻不在听、在揣度,故而俞伯牙琴声一起,便知雅曲,在下一些小伎俩,博王先生一笑。”
王闿运瞅了他一眼,问道:“洪老板也是文人雅士,不知参加过功名考试没有?”
洪老板俯身答道:“我自幼家贫,读了几年私塾,发誓要考取功名,也好光宗耀祖。我到黄州府参加秀才考试,屡试不中,遂绝意功名,回家奉养老母和几个年幼弟妹。因爱庾亮风雅高洁,攒了几个钱以后便在庾楼底下开了这家酒楼,以文会友,专门结交天下文人雅士。先生写的《湘军志》我也有一本,那是半年前江西一位朋友到酒楼喝酒,偶尔谈到天下一本奇书,我读后爱不释手。今日得遇真人,请您签个名再送给我。”
王闿运应允道:“难得洪老板藏有在下拙作。相逢不如偶遇,将笔墨纸砚备好,待我喝完酒,马上给你写就是。”
洪老板满心欢喜道:“难得先生高看一眼,我再敬您,庆有余(鱼)。”又喝了一杯。
王闿运见话谈得投机,乘着酒兴,陪了一杯。
齐白石问:“洪老板,吃武昌鱼有什么讲究没有?”
洪老板打着酒嗝道:“不瞒两位,吃武昌鱼是大有讲究的,一般是清蒸和红烧。在鄂城,清蒸的比较普遍,以樊口的武昌鱼为上品。‘樊口鳊鱼武昌酒,黄州豆腐巴河藕。’武昌鱼是黄州府待客的佳品,又叫团头鲂,江南各地都有,但这些都是表象,只是形似,味道却有天地之别。”
齐白石问道:“有什么不同?我却看不出。”
洪老板盯着齐白石,一脸的微笑,高深莫测地说道:“武昌鱼一般要活杀,洗净后放锅里清蒸,再佐以姜丝,如果是活鱼清蒸,嘴巴必定张开,如果是死鱼,嘴巴肯定紧闭,这是其一。樊口的武昌鱼,身上大刺有十三根半,其他地方的团头鲂身上的鱼刺肯定不是这个数,这是其二。武昌鱼的鱼肉吃起来像嫩豆腐一样,入口即化,留有余香,味道鲜美,姜丝去寒祛火,对脾胃大有好处。”
齐白石仔细看了看那条武昌鱼,嘴巴果然是张开的,就用筷子夹了鱼肚子的一块鱼肉,放入口内,一如洪老板所说,像嫩豆腐一样入口即化,味道鲜美。他点头说道:“洪老板所言非虚,武昌鱼果然是人间极品。”说完给王闿运夹了一块鱼腩。
王闿运含在嘴里,马上融化,一如齐白石、洪老板所说。他又夹了一块鱼肉,慢慢品味。
洪老板指点道:“将鱼肚子的肉挑开,数数鱼刺,看有多少根?”
齐白石闻言,拿起筷子,将鱼肉挑开,露出一排整齐的鱼刺,数了数,正好是十三根半,两人傻眼了。
洪老板笑着指着鱼刺说道:“这就是正宗的武昌鱼,只要在鄂城吃武昌鱼,鱼刺都一样。湖北是‘千湖之省’,鄂城又称‘百湖之县’,境内梁子湖水质优良,是武昌鱼的天然成长地。梁子湖中间有一个孤零零的小岛,称为梁子岛,岛上居民世代以捕鱼为业,常食武昌鱼,因而长寿。岛上三百多居民,百岁老人就有十几个,八十多岁的老爹爹,带着六十多岁的儿子,四十多岁的孙子,二十多岁的曾孙,一家四代下湖打鱼,也并不奇怪,这也是梁子湖上的一道风景。”
三人边喝边聊,不知不觉地过了一个时辰。
酒饱饭毕,洪老板请王闿运、齐白石来到后室,店小二已经将宣纸铺好,王闿运略一沉思,挥毫写道——
武昌昔王都,夏口相连衡。
刘表工坐谈,犹能制襄荆。
小人易窃位,智小量则盈。
徒拥两大都,岂见一交兵。
至今百万乘,一散如流星。
萧条十里外,奔涛起风声。
落款为湘潭王闿运,并将随身携带的私章盖上。
齐白石也泼墨挥毫,很快画了一幅兰草,题名为幽兰,落款为湘潭齐白石,也盖上私章。
洪老板看后,连声道谢道:“二位大作,我将珍藏,传之后世。”
临行前,洪老板又送了两瓶樊口春,将两人送到鄂城码头,才依依作别。正是:
齐璜出道身不惑,画印诗书自异奇。
双手张罗天地外,腹藏五岳纳微曦。
不知王闿运、齐白石下一步还有什么诗词唱和,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