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帝后一行继续西行,经大同、太原后,又渡过黄河,顺利抵达西安。一路上,杨巨川通知沿途镖局以及武林同道接送,安排随行官员食宿,极其细致。十月十一日是太后的万寿节,王公大臣照例要送礼。
大清朝立国之初立下一条死规矩:皇室不得接受臣下礼物。但是到了慈禧这里,这条规矩不管用了。
西太后带着光绪出逃,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西行至西安,各地督抚或骑马或坐车到西安看望慈禧,大家带着各种礼物,有吃的有穿的,当然也有金银珠宝。慈禧见到这些东西,高兴得眉开眼笑,一一收下。
马福祥也不例外,他带着一份大礼去礼部挂单。父亲马千龄领着他八岁的儿子马鸿逵到戏园子看戏,戏园子的茶糖非常多,马鸿逵大饱口福,在人群中钻来钻去。一会儿,马鸿逵大喊道:“爷爷,我要尿尿。”
马千龄吼道:“自个儿尿尿去。”
马鸿逵答应一声就跑了,当他尿完后再来找马千龄时,却怎么也找不到。马鸿逵急了,他在家就被宠惯了,找不到爷爷就扯开嗓子放声大喊:“爷爷。”
马鸿逵毫无顾忌,这一叫惊动了太后。李莲英喝道:“谁家的小孩,这么没规矩?”带过来一问,“哟,这不是马福祥的儿子吗?”
慈禧一见这孩子可爱,马福祥又是跟左宗棠在西北立过大功的,就吩咐道:“这孩子找不到爷爷,带到宫中去养两天,反正宫中的糖果多着呢!”
马鸿逵一听有糖果吃,十分高兴,也不找爷爷了。
马鸿逵胆子大,住进宫中到处乱窜,一日走进皇上的寝宫,见皇后**的绣花被子很好看,坐到龙**不肯下来。刚好马福祥来找儿子,马鸿逵一听从**爬起,看得他大惊失色。马鸿逵则一点都不在意,牵着父亲的手大摇大摆地出了寝宫。事后,马福祥向太后请罪。
“一个小孩懂得什么?”其实慈禧心里高兴着呢,光绪大婚后无子,她一直想找一个民间的小孩去压压床,马家小儿这一出正合太后心意,只是不好说出口。她赏了马福祥不少礼物,父子欢天喜地地回家了。马千龄认为这个孙子将会大富大贵,让马福祥捐了一个知县。
慈禧西逃,命庆亲王奕劻、直隶总督李鸿章与八国议和。
李鸿章收到荣禄转来的旨意,慈禧的底线是只要列强不追究她的责任,让太后继续执政,任何条件都可以接受。李鸿章收到旨意,心中有底了,便亲自来拜访奕劻。庆亲王奕劻家住北京护国寺一座红墙黛瓦的四合院,李鸿章进入庆亲王府大门,经过影壁来到中院,院中种着两棵柿子树,一棵苹果树,一棵海棠树,取事事平安之意。
奕劻在里面等着。两人客气一番,看茶上座后,李鸿章说:“德国公使与各国公使认为朝廷想和谈,就必须承担战争责任,就义和团围攻公使馆,枪杀公使、教民等事赔礼道歉,并给予战争赔偿。”
奕劻一脸苦相,来回踱步道:“这些都不是问题,这份条约只要不追究太后纵容义和团的责任,并保留朝廷脸面,我就谢天谢地了。”
李鸿章欠身又问:“其他问题呢?”
奕劻早就做好了安排,缓缓说道:“朝廷还是要做一些牺牲的,肇事大臣端王载漪,军机大臣刚毅、赵舒翘,山西巡抚毓贤等革职查办,赔款如数给就是。使馆区可以设立卫队,拆除大沽炮台,让刘坤一和英国人,张之洞跟日本人谈判。”李鸿章闻言,起身告辞。
这年十月,双方谈判正式开始,瓦德西说赔款务必让各国满意才行。
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六国闻风而至,声称本国人员和财产受到损失,清政府应该赔偿。
列强对赔款的方式一直争来争去,结果英国人提出的“合期摊还”方案占了上风,这个方案是由英国人赫德提出来的。
赫德是大清海关总税务司,同治三年被清政府加按察使衔,正三品顶戴。按他掌握的清政府家底推算,清政府的赔款数字是 4.5 亿两,分 39 年付清,比较合理。
列强听了赫德的分析,最后一致同意。美国原指望赔一百万两就满足了,结果分赃 3200 万两。庚子赔款是清政府历次赔款中额度最大的一次,当时中国人口有 4.5 亿,相当于每人赔偿一两银子。不管赫德怎么计算,列强怎么谋划,这“人均一两”却是事实。
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清政府将肇事大臣端王载漪,军机大臣刚毅、赵舒翘,山西巡抚毓贤等革职查办,各国使馆可以设立卫队,并拆除大沽炮台等。
光绪二十七年九月十七日,双方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中国向各国赔款 4.5 亿两白银,以海关、盐税作为担保;允许各国从北京至山海关沿线十二个战略要地驻兵,撤除大沽及其沿京路线的炮台,天津周边的二十里范围之内中国不能驻军,北京东交民巷一带辟为使馆区,各国可以在使馆区内驻兵,中国人不准在使馆区内居住。
这一年农历称为庚子年,这项赔款又称为“庚子赔款”。
该条约未追究西太后纵容义和团攻击使馆的责任,并保留了清政府。慈禧在西安见列强没将她列为罪魁祸首,喜出望外,全部同意。
李鸿章签订了《辛丑条约》,回来后住贤良寺。
贤良寺曾经是铁帽子王胤祥的府邸,距大内较近,外省进京述职官吏多住于此。李鸿章第一次进京便居于此,左宗棠、康有为进京也居于此。
最近,李鸿章的胃血管破裂,痰咳不止,饮食不进,自知大限将至,便将这几年的历程总结了一下:
光绪二十一年,中日谈判,日方态度强硬,李鸿章在遇刺受伤后,经过艰苦努力,日方降低了一些要求,但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使他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光绪二十二年,李鸿章出访俄国,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目的是联俄防日,归国后西太后降旨让他专管总理衙门,参与外交工作。
光绪二十五年,李鸿章出任两广总督,朝廷要他缉拿康有为、梁启超,他并不热心,还以康党自居。
庚子国难,李鸿章夹在仓皇西狩的慈禧和占据北京的列强之间,终于灯枯油干。他住在贤良寺,站岗的却是俄国兵,直到临终时,俄国人还在逼他签字。
有人骂他是个卖国贼,他说:“三十年来,无时无刻不在被人诽谤。”
十一月七日,秋风萧瑟,满街的落叶如同撒落在人间的冥纸。这位倍受争议的大清重臣,临死前老泪纵横,写下了一首绝命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病逝于北京贤良寺,终年七十九岁,死前密折保荐袁世凯。
消息传到慈禧处,慈禧当场就流下眼泪,说:“大局未定,朝廷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排忧解难了。”并下旨追赠李鸿章为太傅,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在贤良寺治丧,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十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
梁启超写了《李鸿章传》,说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严复挽联曰:
使当日尽用其谋,成效必不止于此
若晚节无以自见,则士论又复如何
陈旭麓评价李鸿章说:
一生功过两龃龉
唯有识时图富强
光绪二十七年,慈禧太后带着光绪从西安回来了。慈禧走的时候蓬头垢面,惶惶不可终日。这次回京走的是南路,沿黄河南岸的官道从陕西进河南。皇家车队经黄河南岸古驿道进入中州后,再往北行,刚到保定,直隶总督袁世凯给太后安排了一个豪华的专列,慈禧半推半就地上了火车。当火车离开保定站时,西洋乐队奏起乐曲,花花绿绿的礼服在站台上跪倒一大片,都是戴着红顶子的地方官员。
却说慈禧带着大批金银财宝,浩浩****地从西安回到北京,京师百姓争相出城观看。此风一开,各地官员变着法子到北京给慈禧送礼,明为孝敬老佛爷,实则与慈禧拉近关系,以便加官晋爵。
这天,老佛爷点名谭鑫培进宫唱《祥梅寺》《打渔杀家》。谭鑫培知道这事马虎不得,让钱金福、王长林跟随。
《祥梅寺》开演,王长林出场,一口地道的京白,嗓子一亮调门特高,钱金福跟他分别扮演净丑两个角色。台下开花了,观众使劲叫好,于是两人一步一开花,光绪也跟着一步一叫好,慈禧也是心花怒放。接下来的《打渔杀家》更是叫绝,那教师爷出场,一套梗脖、歪肩、腆肚的动作做下来,将教师爷的脾气表现得淋漓尽致。老佛爷是行家,知道这是绝技,凤颜大悦,二十两银子赏下了,名丑王长林一下子在京剧班中露了脸。
慈禧可不是一般的戏迷,谁要是在她面前打了马虎眼,以后在京剧班就别混了。王长林专攻武丑,用的可是绝活,在真佛面前不拿绝活可不行。
慈禧召荣庆和瞿鸿禨前来商议说:“我和皇上西行期间,吃的喝的都成问题。沿途官员给我们进贡食物,不收的话,我们日子过不下去。收了礼物又违了祖制,何况这些官员千辛万苦地送来了。你们两个说一说,这事情该怎么办?”
荣庆一听便说:“圣祖爷的祖制真是太好了……”
他话还没说完,瞿鸿禨连忙跪下,拽了他一下说:“好是好,只是与实际情况是相悖的。从秦汉到宋明,封疆大吏进京是必须带重礼的,尤其是唐朝,最强盛的时候万国来朝,来朝干什么?当然是送礼修好嘛!其实太后巡幸西安,那是沿途官员百姓的福气,平时他们哪有机会见到太后您哪!现在太后在西安收了干闺女,这闺女进京,总不能不见吧?老百姓之间走动还要送几个鸡蛋、红枣什么的,大臣见太后犹如闺女见娘亲,太后哪能拒绝呢?”
慈禧听了瞿鸿禨的话,心里乐开花了,没吱声。两人告退,荣庆不解,瞿鸿禨说:“老弟,慢慢学吧!在老佛爷面前讲错了一句话,前途就没了。”
荣庆连忙称是。慈禧有了大臣们的支持,不再顾忌,从此以后,慈禧每年过生日,都借机大肆收礼。
太后回銮不久,一道圣旨从宫中发出,裁撤漕运总督,并重赏袁世凯,将铁路正式纳入官方视野。
铁路修建之初,中国人并没有引起重视。当京浦铁路修到山东曲阜时,孔府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称测量铁路的标杆已被洋人插到了孔林,孔林是孔圣人的寝息之地,铁路的噪音骚扰孔圣人不得安息。
孙令贻到山东巡抚衙门告状,到津浦铁路大臣面前陈述利害,必须把铁路修到十里以外。此案结果是洋人败诉,铁路改道兖州。
状元张謇与海州名流沈云沛打了一场铁路官司。当陇海铁路修到徐州以后,往东怎么走,张謇和沈云沛各抒己见。
张謇是南通人,他认为应沿运河修到南通。沈云沛是海州人,他认为应往东修到海州。为家乡争铁路,两人各显神通,最后沈云沛胜出。陇海铁路到海州的终点是一个小渔村,当地人称老窖。因为名字太土,沈云沛给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连云港。
清政府修京张铁路,铁路要经过军都山。军都山是太行八陉之一,这里崇山峻岭,巨壑深涧,施工难度世所罕见。詹天佑带着学生徐士远、张鸿浩等克服重重困难,胜利竣工,后经邮传部尚书徐世昌验收,完全合格。
帝后回銮后,杨巨川不愿为官,被朝廷赏四品顶戴,双眼花翎,还在贯市为其修建了一座引路侯府。
在逃难路上,怀来知县吴永不仅送过一锅小米绿豆粥,还弄到了五个熟鸡蛋,让太后喝得舒心,吃得爽快。从此以后,吴永一路升官,哪个在她面前弹劾都不起作用。
但凡被慈禧认为忘恩负义之人,她就会大打出手,绝不手软。
戊戌变法那一年,慈禧认为光绪就是一个负心汉。四岁的光绪被她扶上帝位,到光绪十八岁大婚亲政。她认为在光绪身上耗尽了心血,哪知光绪并不买账,还让康有为、谭嗣同等算计她。这在慈禧看来,跟随光绪的人都是帝党,帝党的头子是军机大臣、皇上的老师翁同龢。翁同龢是咸丰六年的状元,同治、光绪二帝的老师,慈禧说他将两位皇帝都没教好,将他开缺回家,然后将六君子正法。
康、梁闻讯逃往海外,联合西方各国逼慈禧还政光绪。慈禧决定让大阿哥溥儁上台,遭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的带头反对。
慈禧内外阻力较大,不敢轻举妄动,把怨恨都发在光绪身上,除肉体上的摧残外,还在精神上给予伤害。
众所周知,慈禧爱看戏,只要是心情不好,就将光绪放出来一同观看《天雷报》。这曲戏的内容是,某秀才家穷,过继给别人做了养子,养父母对他百般疼爱,又从小请塾师教他读书,他获取功名后进京赶考,高中状元后却不认养父母,最后遭到雷劈。原戏上只有一个雷公电母,每次演出时慈禧都要加上一对雷公电母,从不同角度用雷电劈不孝子,同时让那个不孝子的语言、动作都模仿光绪模样,还要化妆成小花脸,一副小丑打扮才能上台。
大家都知道这是太后在讽刺皇上,光绪不仅要从头到尾陪同观看,还要边看边检讨自己,否则就不能完。
清代宫廷演戏成风,听京剧成为皇亲国戚的时尚,慈禧几乎每天午睡以后都要听上几段。
一次,载涛奉旨陪听,早早地来到颐和园,远远就看到颐和园的东宫门。东宫门坐西朝东,离宫门两百米处便是一座三间四柱七楼的牌坊,那座牌坊以前叫清漪园,慈禧修颐和园的时候,将它改为颐和园。
进入东宫门后,依次是仁寿门、仁寿殿、玉兰门、宣芸馆、乐寿堂、长廊等。
仁寿殿在乾隆时期称勤政殿,慈禧喜欢做寿,将其改为仁寿殿,在这里接见文武大臣和外国使节。
慈禧住在乐寿堂,她的九龙宝座后面的屏风上刻有 226 个完全不同写法的寿字,她将寿看得很重。
离仁寿殿不远有一个院子,那个院子叫德和园,园内戏台称为德和园大戏台,慈禧经常在那里听戏。建在德和园内,她听戏时谁也别想打马虎眼,那个角用不用功一看就知道。京剧名伶们都害怕,唯恐老佛爷不高兴那就惨了。
这场大戏是《跳灵宫》,然后是《接福迎祥》。慈禧越听越来神,载涛也随着鼓点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慈禧当即让载涛拜正在演戏的京城名角张淇林为师,说:“载涛学戏,不能让他比杨小楼唱得差。”
张淇林是清末戏院有名的大腕,尤其擅长演武生,杨小楼演《冀州城》,不请张淇林演马岱,他的《冀州城》就演不下去。自从收了这个贝勒爷徒弟,张淇林每天一大早就要来到贝勒府请安,再教徒弟学戏。载涛也确实是演戏天才,张淇林又请杨小楼来教载涛。
杨小楼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扮相英俊,嗓音清脆洪亮,唱口沉实,咬字清楚,间有京腔,武打步伐精确灵敏,能准确表现人物性格。只要杨小楼挂牌演出,载涛就是铁杆粉丝。
载涛能演《贵妃醉酒》,他反串青衣演杨贵妃,经常赢得满堂喝彩,其最擅长的戏是《安天会》《铁公鸡》两折。
《安天会》是猴子戏,猴子要连翻跟头,还要灵活,顽皮,诙谐可爱,要一人力敌众神将,连战十几场,中途也不休息,一般人根本不能胜任,载涛却游刃有余,他跳桌时,步伐轻快,一个旱地拔葱,极其潇洒,使人百看不厌。
《铁公鸡》讲的是是太平军与清军主大帅向荣鏖战的故事,此戏全是武功短打,难度非常大。杨小楼、尚和玉等名家都不轻易演出,载涛却是轻松自如,就算是寒冬时节,他也能够大汗淋漓地将戏唱完。观众都说载贝勒的戏路宽广,寓文于武,武中有文,一招一式,无不赏心悦目。
光绪三十一年,东城煤渣胡同贵胄学堂,是朝廷专门为清朝权贵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学校的学生除了王公世爵及四品以上宗室,京内外二品以上的文武官员的子弟才有资格进来。
载涛、载沣哥俩从小关系就好,在慈禧的安排下一起进了学校。但两人不爱军事,却喜欢捣鼓天文,尤其是载涛,还会相马、养马,任何一匹马从他面前走过,他都能说出这匹马有几岁口,产于何地,是用于打仗还是用于运输。他的结论都是十拿九稳。
载沣成为摄政王以后,作为皇叔、七弟,载涛都应该出来帮五哥做事。载沣在上任的第二天就命令载涛组建禁卫军,保护大侄子溥仪,载涛也不负所托,很快就组织了一支以皇族子弟为军事骨干的禁卫军,从陆军选拔一批优秀士兵,加紧训练。不久载涛又给载沣出主意,要成立军咨府,让载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直接统领全国兵马。
张之洞制止道:“皇上是君,元帅是臣,皇上兼元帅,君臣混为一体,与祖制不合,载涛、载洵几个都不懂军事,怎能带兵?”
载沣一听就来了气,正式下诏成立军咨府,命载涛加紧训练军队,看皇族人员到底能不能练兵。
这天,德胜门外,军旗猎猎,号声震天,载沣在载涛等人的陪同下前来检阅禁卫军。禁卫军按马炮队、工程、辎重、机关炮四营人马组成,人数达一万两千人。当载沣走到校监场时,军乐队奏起《崇戎谱》,载洵等将领都前来参拜并呈上全军名册。载沣接过,开始阅兵,三军欢呼,举枪致敬,载涛在一旁得意扬扬。
载涛一直仇视袁世凯,认为他是出卖光绪的罪魁祸首。他编练禁卫军,就是要与袁世凯的北洋军一较高下,如今初有成绩,他就在载沣面前说袁世凯坏话,还动员其他皇室成员一起使劲。但是袁世凯老奸巨猾,将载涛的打击全部化于无形。
岑春煊为政严谨,经常弹劾违法乱纪和不称职的官员,不少人因此丢官去职,大家送给他一个绰号,叫“官屠”。他锋芒毕露,无意间得罪了庆亲王奕劻和直隶总督袁世凯,奕劻、袁世凯必欲将其除之而后快,决定先将其挤出京师,让他到广州担任两广总督。
慈禧宠幸岑春煊,痛恨康有为、梁启超、奕劻、袁世凯分别密折上奏说:“岑春煊参加了保国会,是康、梁死党。”然后附上岑春煊与康有为在一起聚会的相片。相片上岑、康两人十分亲密,并被各大报纸转载。
此事一出,岑春煊百口难辩,慈禧大骂岑春煊忘恩负义,罢免了他两广总督职务,将他解押进京治罪。岑春煊向李莲英求救,李莲英心领神会,搞了一张慈禧扮作观世音、自己扮作韦陀装的合影,在慈禧高兴时呈上。
慈禧一看乐了,问:“我几时成了观音娘娘?”
李莲英趁机提起岑春煊照片一事,慈禧明白了,说道:“分明是有人陷害忠良,混淆视听,我上了他们的当。”传旨撤销对岑春煊处分。
且说梁启超在武昌讲学,去拜访湖广总督张之洞。两人见面时,张之洞考梁启超才学,出上联让他对:“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梁启超一听,随口答道:“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张之洞闻言哈哈大笑说:“任公大才,对仗工整,言简意赅,请坐,看茶!”
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十二日,两江总督刘坤一与湖广总督张之洞三次联名会奏,称之为“江楚会奏”。奏折上说要废除科举,朝廷全部同意。
废除科举的阻力非常大,这股阻力主要来自朝廷的反对派,其中最为卖力的当属王文韶。
曾国藩临死前与李鸿章谈论海内人才时就提到他,曾国藩认为王文韶聪明勤奋,是宰相人选。王文韶聪明勤奋固然不错,让他没看准的是王文韶在官场上待久了,变得圆滑世故,成为反对废除科举制度的中流砥柱。
王文韶私下对人说:“刘坤一连一个举人都不是,没有经过小油灯的熬夜之苦。同治三年,曾大人重开江南乡试,一万多名秀才赶考,才录了三百多个举人。刘大人是凭军功起家的,很容易做到两江总督,张大人是探花出身,自己掂量掂量吧!只要老夫在朝一日,必以死抗争。”
张之洞闻言,深悔与刘坤一同上折。
王文韶何许人也,一言就让张之洞后悔?不为别的,就因为庚子之难他立有大功。
帝后出逃,军机处八大臣有七人称病避祸,只有七十一岁的王文韶一路随行,由晋入陕,处理日常公务,极其辛苦。太后回京后让他做了武英殿大学士,可见王文韶深得太后信任。
张之洞识相,他知道得罪王文韶,极有可能被挤出军机处,回头看看其他几位军机大臣,荣禄、崑冈、鹿传霖、瞿鸿禨都对废除科举有意见,只有奕劻态度模棱两可。要是张之洞手中有银子也行,奕劻贪财好货,送他几百万两银子,说不定能搞定奕劻。奈何张之洞分管的学部是一个清水衙门,没有钱送,怎么办?张之洞也没有办法,他只有放慢改革步伐。
梁士诒,字翼夫,广东三水人,二十岁中举。这位经济科状元与榜眼杨度一起倒霉,两大才子一同沦为通缉犯,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光绪二十九年经济特科考策论,主考官张之洞取状元梁士诒、榜眼杨度,准备鸿胪传唱时,军机大臣瞿鸿禨与张之洞不和,他从梁士诒、杨度的名字、籍贯上面做文章,向西太后进谗言道:“梁士诒姓梁,梁启超也是姓梁,名字士诒的诒字与康有为的字‘祖诒’是一个字,梁士诒与康有为、梁启超都是广东人,家乡都不远,梁士诒的名字‘梁头康足’,极有可能与康、梁一样,都是保皇党。杨度是湖南湘潭人,他与谭嗣同是同乡,都是王闿运的学生。”
消息一出,谣言四起,一时间,京城内外人心惶惶。
众所周知,慈禧非常痛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她要求彻查考生来历,结果查出上榜进士沈荩是漏网之鱼。
沈荩,字愚溪,湖南长沙人。变法失败以后,随唐才常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成立正气会,组建“自立军”,任右军统领。起义失败后,唐才常遇害,沈荩逃亡,后来在《天津日日新报》当记者。
这次,沈荩是自投罗网。在狱中,他连续作了《绝命诗》四首,其中一首诗是——
狱中铁锁出郎当,宣武门前感北堂。
菜市故人流血地,五忠六士共翱翔。
今年三十有一岁,赢得浮名不值钱。
从此兴亡都不管,灵魂归去乐诸天。
审讯期间,沈荩揭露了朝廷在《中俄密约》中的卖国行径,事情的过程是这样的——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十五日,俄国人突袭黑龙江北岸的海兰泡,两天以后,将五千多名中国商人和无辜百姓赶到黑龙江边进行血腥屠杀,仅有数十人被投入黑龙江以后,游到西岸瑷珲城被救下。海兰泡大屠杀后,江东六十四屯村民纷纷逃离家园,瑗珲副都统凤祥保护百姓过江。
七月十八日,俄国在精奇里江口一带屠杀,房屋被焚烧干净,只要是江东百姓统统杀光,从此,俄国霸占江东六十四屯。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列强争夺远东矛盾激化,俄国认为东北归俄,可占领朝鲜,日本认为朝鲜归日,满洲部分归日。双方互不相让,最后诉之于武力。日本为了取得胜利,与俄国的敌人英国结盟,美国也反对俄国独占东北。俄国以一敌三,没有胜算,便与中国缔结《交收东三省条约》,宣布从订约之日起,俄军分三期撤出东北,一年半撤完。
俄国表面撤军,实质上是为战争准备时间。它不但不撤,还关闭了满洲门户旅顺,插足朝鲜。
日、俄多次谈判没有结果,日本人认为受了俄国人的欺骗,与英美结成军事联盟。日本突袭旅顺,日俄战争在中国境内爆发。双方要求中国中立,将辽河以东划为交战区。清政府屈从日俄,严守中立。日俄战场分海陆两大战场,海战以旅顺港为中心,陆战则在旅顺、辽阳、奉天三处进行,战争持续了十九个月,以俄国人失败告终。
慈禧谕旨着即将沈荩立毙杖下,经济科功名统统不算数。
沈荩是第一个被杀的记者,一时间舆论哗然。有着“长枪大戟”美誉的章太炎听到此事,无比义愤,在《浙江潮》写了《狱中沈禹希见杀》,悼念沈荩:
不见沈生久,江湖知隐沦。
萧萧悲壮士,今在易京门。
魑魅羞争焰,文章总断魂。
中阴当待我,南北几新坟。
不少外国使节的夫人前来觐见慈禧,指责她杀害记者的行径。《大公报》《字林西报》《国民日日报》《万国公报》《法国新闻报》,香港《中国日报》都说朝廷杀一个小报记者,引来“友邦惊诧”,影响十分恶劣。
光绪三十年,朝廷甲辰科科举考试依例进行,谭延闿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试,中试第一名贡士,即会元,填补了湖南近两百年无会元的空白。
再说谭延闿有了经济科的经验教训,这次小心翼翼。张之洞见谭延闿是湖南茶陵人,谭延闿的“闿”字与王闿运的“闿”字是同一个字,便问王闿运与谭延闿的关系。
谭延闿是王闿运的得意弟子,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王闿运自然没有告诉张之洞,只是说:“谭延闿,字组庵,湖南茶陵人。父谭钟麟,字文卿,咸丰六年丙辰科二甲第十名进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杭州知府、河南按察使、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闽浙总督、两广总督。”
殿试结束,张之洞点朱汝珍为状元,刘春霖为榜眼,金梁为探花,商衍鎏、张启后、林世焘等为前十名。
张之洞将试卷呈上,慈禧一看,朱汝珍,广东清远人;刘春霖,字润琴,河北肃宁人。她马上想到想夺大清江山的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等都是两广人,又见朱汝珍的“珍”字跟被她害死的“珍妃”的珍字是同一个字,不高兴了,她将朱汝珍的试卷置于一边。再看到刘春霖,是个北方人,时北方大旱,春霖不是预示天降甘霖吗?直隶肃宁不就是暗示京师肃静安宁?
慈禧心中大喜,便将刘春霖拔为头筹,点为状元,朱汝珍只好屈居榜眼了。
金梁跟梁启超同一个梁字,马上出局;商衍鎏被点为探花,张启后、林世焘、颜楷、朱文劭、王赓、张茂炯、麦鸿钧、翁兆麟、郑言、贺维翰为第二甲十名进士。
结果一出,朝中大哗,两广京官为此事罢朝三日,以示抗议。历史机缘巧合,自甲辰科以后,朝廷不再开科举。
谭延闿被列为第三十五名,赐同进士出身。点了翰林以后,他回家省亲。其父谭钟麟妻妾众多,谭延闿是谭钟麟小妾李夫人所生。当时的规矩,小妾是不能上正席吃饭的,只能站着用餐。其父谭钟麟向全家宣布:李夫人可以进正厅就餐,母以子贵。
光绪三十一年六月三十日,王文韶以七十六岁高龄退休,九月二日,朝廷正式下诏停止科举。
京师大学堂、各省学堂的学生在社会上吃香,留学生回国授予举人、进士头衔。
明德中学校长胡元倓推行新式教育,王先谦等人反对,体育教师黄兴却大力支持。王先谦威胁黄兴人身安全,胡校长请谭延闿出面斡旋,让黄兴陪同。一顿饭下来,两人成为好朋友。黄兴扬言要炸死湖南巡抚的事情被人告密,明德中学的校董会得知此事后通知黄兴逃离长沙,东渡日本。
黄兴,字克强,湖南长沙人,秀才出身,在长沙城南书院读过书,光绪二十七年毕业于武昌两湖书院,到长沙明德中学当体育老师。他创立华兴会,在长沙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失败后逃往日本,与杨笃生、樊锥、蔡锷等一起创办了《游学译编》杂志。后来他结识了孙中山,促成华兴会与兴中会合作,改组成同盟会。他在同盟会担任庶务,地位仅次于孙中山。正是:
辛丑之盟耻久长,关中有乐且歌乡。
曲终时刻悲伴侣,南粤又现战火光。
不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