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湘軍(全六冊)

第十四回 韋昌輝開科取士 董海川單挑拳王

字體:16+-

鹹豐二年春,朝廷為了對付太平天國,舉行了鹹豐朝首次武進士科,取一甲武進士三名,賜進士及第;二甲武進士七名,賜進士出身;三甲武進士四十四名,賜同進士出身;前十名武進士由鹹豐親自確定。該科武進士考試,山東巨野人田在田中了武狀元,河北沙河人張虎臣、河北永年人趙玉潤分別放了武榜眼,點了武探花;黃國輔、玉山等進入前十名。次年,鹹豐又進行了一次恩科考試。天津人溫長湧,山西河曲人王虎臣,河北正定人許夢魁中了前三名;蔡若珍、鬆棟等被錄取為武進士。

武舉製度創於唐代,盛於明清,民間對武舉趨之若鶩。武舉為朝廷提供了不少人才,也產生了不少傑出人物。

唐朝考武舉,主要有體能和戰術,包括長垛、馬射、步射、平射、筒射等考試種類,以及蹺關、負重、身材等相關體能,郭子儀是武舉出身,他的功名事業卻是靠實戰打出來的。

明朝武舉要建功立業,出人頭地,關鍵要看軍功。戚繼光就是憑軍功才有建樹,所以行伍為正途,武舉為雜途。武舉要建立功名必須從軍,熊廷弼是武舉鄉試湖廣省的解元,卻不被人看得起,於是又參加了萬曆丁酉科湖廣鄉試,中了文科解元。他在家中大堂上書一副對聯:“三元天下有,兩解世間無。”成了真正的文武全才。

清順治十二年乙未科武進士科,順治親試“弓馬、策問、才技”,取武進士二十三名。武狀元於國柱授副將,武職從二品,相當於內閣學士、巡撫、布政使等文官;武榜眼單登龍授參將,正三品,相當於通政使、大理寺卿、順天府尹等文官;武探花範明道授遊擊,從三品,相當於光祿寺卿、都轉鹽運司鹽運使等文官。二甲進士都授予守備官職,相當於通政司參議、同知、直隸州知州等文官。自康熙朝開始,武進士科所有武進士授官有些變化,武狀元授正三品官,武榜眼、武探花授正四品官,二甲武進士授正五品官,三甲武進士授正六品官,以後成為朝廷體製。後來武舉考生多不能文,嘉慶時,武舉文化課考試,隻要能默寫《武經》一百字,不出差錯就算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