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湘军(全六册)

第五回 侍王败走三河坝 左帅平定汪海洋

字体:16+-

话说汪海洋、李世贤兵败江西,分四路进入福建:

第一路由康王汪海洋、佑王李远继、偕王谭体元从江西宁都、瑞金进入福建汀州;第二路由来王陆顺德率军从广东大埔北上,占领闽南永定,北取龙岩;第三路由侍王李世贤率军进入闽东南漳州;第四路由列王林正扬率军,由江西雩都、瑞金进入福建。广东惠州三合会成员是李世贤的部下,都来会合。

太平军有三十万人马,声势较大。闽浙总督左宗棠非常震惊,奏请朝廷任命蒋益澧为浙江巡抚,杨昌濬署浙江布政使,并亲赴闽浙总督驻地福州督战。

十月二十八日,左宗棠率军从杭州出发,经建德、兰溪、龙游,取道浦城,分三路进入福建:

西路军刘典率领八千人由江西南城进入汀州,王德榜率两千五百人自江西瑞金进入汀州,两人联合作战;中路军由黄少春、刘明珍率四千六百人从衢州、江山取道福建浦城、建宁赴邵武,与康国器一起进攻漳州;东路军由高连升、魏光焘率四千五百人从杭州出发,在宁波乘船由海道进入福州,经莆田、泉州进攻漳州。

同治三年十一月,立冬这天,李世贤率军进攻漳州。左宗棠命令福建按察使张运兰、福建提督林文察率军前去拦截。两人说说笑笑,一路进军。

李世贤率太平军起于广昌,到达大浦以后,又折向西北方向进攻武平,他在此地对外宣称要等长汀的汪海洋过来,一起会攻漳州。

张运兰见太平军停滞不前,以为李世贤胆怯,调高连升、刘典、李复泰等前来围攻。

李世贤进至三河坝,很快与张运兰相遇。李世贤对部下说:“张运兰是我军的敌人,他在皖南与我军交战,除了鲍超外,最凶残的就是他。张妖头与我军有不共戴天之仇,此战一定要擒斩此人。”

太平军齐声答应。

李世贤命士兵不要用强弓,改用弱驽射击湘军。张运兰认为太平军攻击能力不强,命令部下进攻。李世贤暗调一百多名弓箭手,挟硬弓长箭,二十人一组,专射张运兰。张运兰不知,率军冲杀。湘军冲到阵前,太平军百余名弓箭手齐射,箭如飞蝗,张运兰身中数箭,贺国琛来救,也被射成刺猬。副将王明高、雷照雄等前来营救,被太平军火枪所伤。此战,张运兰、贺国琛、王明高、雷照雄等二十多名将领都被太平军擒住,押往永定,全部处死。

龙岩、南清、漳州被太平军攻陷,闽中大震,军心不稳。

张运兰,字凯章,湖南湘乡人,初从王錱,后来单独为将,率领军队四处征战,多年来为曾国藩所看重,积功至同知、知府、福建按察使,赐号克图格尔依巴图鲁,擒李复猷于广东连州。他死后朝廷追赠巡抚,予骑都尉世职,谥“忠毅”,在福建武平及湖南、广东建专祠。

汪海洋深受鼓舞,他召集众将说:“侍王在东坝打了一个大胜仗,杀敌数千,是我军进入福建以来的首次大捷。”汪海洋给每位将士发了一坛酒,“今日大家喝了这坛酒,明天出城迎战湘军,将刘典这条恶狼赶出长汀。”

次日,太平军出战,每个战士身穿两层铠甲,张会宁率三千人马充当先锋,手执刀枪前来踹营。湘军箭如雨下,竟不能射透两层盔甲。

太平军检点银贵喜奋勇当先,越过壕沟,冲进湘军大营,刘典抵挡不住,后退三十里下寨,又被太平军围住,形势万分危急。王德榜奉左宗棠命令,率两千五百人前去驰援,朝廷任命他为福建按察使,接替张运兰职务。楚军出贵溪,昼夜兼程,从赣东来到闽西,刚进入长汀,即遇刘典溃军,接住厮杀,将汪海洋打退。

左宗棠将人马合为两路,右路军由刘典、王德榜率领,进攻汪海洋,左路军由高连升、黄少春率领,进击李世贤。

二月二十二日,进入雨水季节,刘典、王德榜率军进攻汪海洋,反被汪海洋打败,退守福建上杭新泉镇。汪海洋乘胜追击,来到一处麦田时,周边山林鼓声响起,喊声大作,楚军在麦田四周设下无数陷阱、绊马索,太平军死伤无数。汪海洋勒转马头朝永定河方向逃走,河深水急,太平军淹死大半,汪海洋败走永定。

闽西、闽南危急,左宗棠又命黄少春率四千五百人从浙江衢州出兵,经过江西广信,进至福建延平。左宗棠也离开福州,来到延平。高连升率四千五百人从宁波上船,从海上来到福州,三军如期会师泉州。

同治三年九月,高连升率军从西溪上岸,进攻漳州,稳步推进。漳州城外有一处山岗,进可攻,退可守。福建提督林文察获知,率军迅速占据这个山岗,扎下大营。

漳州城内,太平军有半年存粮,城池坚固,士气很高。不少将士纷纷请战,他们私下议论纷纷:“林文察当年攻打浙江松阳时,杀过不少太平军,是太平军死敌。这次又来攻打漳州,绝对不能放过他。”

李世贤认为士气可用,派检点阳新晴率一支精兵截断林文察退路。

林文察惊慌失措,前有坚城,后有长毛,左边是溪水,右边是连绵起伏的山林,大军无法展开。

副将叶大海武艺精深,临危不惧,对林文察说:“李世贤断我退路也不怕,百万军中末将去取他的项上人头,献与林大人。”林文察命令他埋伏山林之中伺机进兵。

李世贤率大军出城,走到乘马岗,官军伏兵齐起,漳州总兵禄魁领兵先到。李世贤临阵不乱,太平军有序散开,布成数千朵梅花阵。林文察命令大军后退,怕中了太平军诡计。禄魁领军鼓噪时林文察不发一兵一卒,他站在山岗上观望,等到禄魁后退时,才击鼓出战,哪知太平军已冲到乘马岗前。李世贤亲率数百精骑,旋风而至,直取林文察,所到之处枪挑刀砍,无人能挡。禄魁见林文察被围,率数十骑来救,很快落进梅花阵中,连冲十几次都没有冲出来。汀漳龙道徐晓峰、漳州知府扎克布丹全部战死。乱军将高连升、刘典、李复泰的人马冲乱,大家无法立足,一齐后退。

李世贤骑着一匹黄骠马,穿着铠甲,戴着头盔杀到林文察跟前。几名参将来迎,不到一刻钟,全被太平军砍翻在地。林文察策马而逃,部下溃败。他逃到西溪时身边一个亲兵都没有,藏身河边水草中,被几个渔民发现,将他网进渔网,捆绑起来送到漳州城内献于李世贤。李世贤重赏渔民,将林文察押到漳州城内十字街斩首示众,首级挂在漳州东门城墙上。

刘典从长汀来援,想速战速决,多次挑战汪海洋。左宗棠告诫他说:“不要攻城,不要浪战,长毛粮草不继,他们支持不了多久。”刘典被李世贤围在漳浦达两个月,李世贤派人前来劝降,刘典说:“我是官兵你是贼,只有长毛降官军的,哪有官军投降长毛的?”

李世贤率军攻城,太平军架起云梯攻城,爬到城墙上。刘典见城破,打开西门往石榴方向逃至平和。平和守将见后有追兵,不敢放刘典入城。刘典绕城一圈,进入山道方才摆脱追兵。

南靖太平军守将王志美奉命阻击刘典,刚好跟刘典错开。刘典接到当地团丁报告,说长毛离开南靖,城内兵力空虚。他大喜过望,领一支精兵直趋南靖,不费一弹便占领城池。

李世贤正准备取平和,闻刘典袭了南靖,大惊失色说:“南靖一失,漳州西北门户洞开。”遂传令进兵南靖。可是南靖已有准备,太平军急切之间不能攻下。

李世贤在城外喊话道:“刘妖头听着,自皖南交兵以来,你一直都不是我的对手,不如献了城池,免遭屠城之苦。”

刘典大声回答说:“我自起兵以来,以剿灭长毛为己任,屡败屡战。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本事的话你就放马前来进攻。”

李世贤自思兵力数万,刘典不过是残兵败卒,于是传令攻城。太平军架起云梯,出动撞车来撞城门。湘军火箭齐下,云梯、撞车着火,不少太平军士卒被火箭所伤。李世贤又令士卒背土填壕,积土成山,土山堆得跟城墙一样高,然后跳进城中。刘典抵挡不住,弃了南靖,败走永定。太平军咬住刘典不放,跟着进入永定。

同治四年三月,江西巡抚沈葆桢母丧,丁忧回福州,孙长绂被朝廷任命为江西巡抚。

朝廷调宋国永、娄云庆到西北镇压回民起义,归杨岳斌节制。他们的部下不少人本是汪、李旧部,当初因情势所迫,不得已投降。如今要去陕西送死,他们借口上级克扣粮饷,又闻太平军在福建连战连捷,准备哗变。

霆军西行至武昌,等待朝廷发饷。朝廷既没有发饷银,也不让霆军进武昌休息,而是让他们屯兵城外。

营官温锦伦带着罗扁苗、刘海龙等几名士兵过来诘问宋国永:“宋统领,都走到金口了,什么时候给兄弟们发军饷?”

“朝廷没有给银子,你让我拿什么发军饷?”

“你不是答应过我们,只要到了武昌就有军饷的么?”

“是有这么一回事,可是我也没有办法。”

“言而无信,当初你就不应该骗大家。”

霆军有不少新兵,他们是在江西贵溪、金溪一带活动的太平军,投降以后,早有反意。他们都是南方人,不愿意远征陕西,何况又无粮饷。在哥老会骨干成员的煽动下,他们公然叛变,结队南走,准备到福建投靠李世贤、汪海洋。

叛军到达宜春,宜春被官军守住,叛军无法进城,便进攻吉安,赣西震动。叛军沿途抢劫,福建、江西一片糜烂,江西巡抚孙长绂无计可施。

左宗棠奏请朝廷重新起用沈葆桢为江西巡抚,沈葆桢自从跟曾国藩交恶以后,在南昌度日如年,他以母丧为名拒不出山。左宗棠也没有办法,重新向朝廷上奏折,密保广西布政使刘坤一为江西巡抚。刘坤一暂时不能到南昌赴任,曾国藩命令刘连捷屯兵临江、高安,防止叛军从宜春方向西攻南昌。时咸丰四年五月事也。

不久,叛军西攻攸县,扫**安仁,继续南走。

李瀚章派军到湘南一带拦截,叛军突围而去,赵焕联率军阻击,反而被叛军打得落花流水,人马伤亡惨重,器械丢失无数。刘德谦前来支援赵焕联,也被叛军打败,阻挡不住叛军前进的脚步,眼睁睁地望着叛军扬长而去。刘德谦收聚赵焕联的人马器械,重新安营扎寨。

叛军走到桂阳县,陈士杰率广武军从仁化返回,在桂阳猴子岭设伏打败叛军,叛军只有一千余人突围而去。

同治四年八月,刘坤一到达南昌,出任江西巡抚。刘坤一是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在江西作战的时间较长,与各路将领都非常熟悉,众将见刘坤一巡抚江西都很高兴。

席宝田特意到南昌拜访江西巡抚刘坤一,刘坤一自然热情接待。两人在一起谋划如何围剿汪海洋、李世贤,计划将太平军在福建消灭。

刘坤一说话从来是竹筒倒豆子,毫不保留:“江西叛军都是鲍超旧部,非鲍超无人能制,应请鲍超前来招降。汪、李两人都比较厉害,难以对付,湘军应死守闽赣边境,坚壁清野。”

席宝田同意刘坤一观点,非常肯定地说:“鲍超若到江西,长毛必然不敢来攻。我愿意率一支偏师进入福建,跟随左大帅作战。”

刘坤一大喜,飞函请鲍超出山。

却说鲍超亦收到曾国藩来信,正准备出川,刘坤一快件又至,知道霆军捅出了大娄子,遂离开奉节,急急忙忙赶往南昌。

鲍超赶到南昌,跟刘坤一见过,双方寒暄一番,两人开始排兵布阵。

鲍超重树霆军大旗,对外声称只要是霆军士兵,不管是闹饷哗变也好,投奔长毛也罢,只要重归麾下,既往不咎,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要枪给枪。

叛军看到布告,纷纷投奔霆军,鲍超全部收留。不久,鲍超进入武平,将娄云庆、高连升、王开琳等全部编入霆军。

朝廷诏令霆军进军福建,鲍超进入会昌,奏请左宗棠到广东督师。

鲍超命令部将娄云庆与刘典、王德榜一起进入福建,王文瑞已被任命为赣南道,率军驻扎赣南;王开琳率军屯赣州;周宽世从信丰出发,进屯长宁;张岳霖从龙泉到会昌,固守南赣;韩进春屯兵瑞金;刘胜祥驻扎广昌;席宝田驻石城。

左宗棠计划将太平军消灭在漳州,命高连升、黄少春向漳州发起进攻,王德榜也率军来援。左宗棠又飞函李鸿章,调郭松林、杨鼎勋援闽。李鸿章令郭、杨率八千洋枪队立即出发,坐轮船由上海进抵厦门鼓浪屿。

官军分三路进攻乌头门,高连升、郭松林、杨鼎勋居左,王德榜居右,黄少春居中,三军同时发动攻击,湘、淮人马武器先进,炮火猛烈,连破太平军十四座营垒。此时大风突至,大火烧至乌头门,官军发炮打击,乌头门一片火海,太平军损失惨重。

左宗棠命令刘明灯率两千五百人马取道福州,由兴宁、泉州赴安溪,进攻漳州。

刘明灯,字照远,湖南张家界人。臂力过人,刀枪娴熟。他到达漳州以后,趁郭松林、高连升、黄少春与李世贤作战的时候,偷袭了太平军粮草,又猛击太平军后背。李世贤乱了方寸,出漳州西门,向西南方向败走。太平军漳州以北营垒全部丢失,死伤一万多人,四千人做了俘虏。

官军势力日益强大。高连升连续追击太平军六天六夜,中了埋伏,被打得丢盔弃甲,逃回武宁。李世贤往南进攻连平,向东攻打和平、兴宁。

高连升在长宁战败,太平军南走和平,休整一段时间以后又向连平发动进攻。李世贤来到古田,扬言攻打永定,派检点殷报国率两千人马进入上杭,然后秘密南下兰溪,在十方埋下伏兵。

高连升、娄云庆守武平,哨马来报,说长毛在攻打永定,守军请求发兵救援。

高连升马上起兵南下,走到十方遭到太平军围攻,败走武平。幸有娄云庆接应,进入城中,不敢出战。

左宗棠在大浦,兵不满两千,随行队伍中有很多文职人员,战斗力不强,离太平军又近,急调王德榜扼守三河坝。

三河坝位于梅州大埔县,有三条河流聚在一起。这三条河流分别是大清溪,小清溪,河雁石溪;三溪汇流,聚沙成坝,故称“三河坝”。

王德榜查看地形完毕,见三溪两边都是高山绝涧,估计太平军不会前往三河坝,左大帅屯军孤城,长毛若进攻大埔,肯定不能支持太久,传令大军在大路阻挡,又在河边山间险要处步步设防。

刘典屯军偏远,听说王德榜已经进军三河坝,害怕将来左大帅以“避战罪”问责,分出一军靠近大浦,在半路上与太平军相遇。太平军发起进攻,攻势很猛,刘典来不及布防,被太平军打得七零八落,落荒而逃。

太平军来到三河坝,向王德榜发动攻击。王德榜见长毛来势凶猛,说道:“如果刘典被长毛擒获,我等就危险了。长毛不去江西、广西,专门欺负福建、广东绿营,一定是李世贤的计谋。我军看见长毛军旗出现,马上集中火力打击。”

却说李世贤进至三河坝,检点雍朝瑞说:“清妖的大官是左宗棠、鲍超,王德榜不过是一个福建按察使、一个提督,我军可绕道三河坝进入梅州。”

“三河坝扼守三条河流,东出大埔,南下潮州,西走梅州。拿下三河坝,进可攻,退可守。”李世贤遂不听雍朝瑞苦劝,传令大军进攻三河坝。

王德榜挡不住太平军的猛烈进攻,连丢两道河坝,形势十分危急。左宗棠命令刘典前来三河坝救援。刘典率军前来三河坝,半路上被太平军伏击,退守韩江、安进两处高地,与三河坝相望。此时太平军已成强弩之末,连战失利,特别是一些高级将领惧怕霆军,又经不起鲍超收买,纷纷归降。尤其是刘典援兵在一旁,撵都撵不走,着实令人讨厌。

王德榜死守最后一道防线,将炮火调集一处,待到太平军重新来攻,集中火力轰击。

李世贤决定再攻一次,如果拿不下最后一道河坝,就撤军梅州。

同治四年十月,秋高气爽,晴空万里。这天早晨,李世贤传令三军饱餐一顿,然后向湘军发动最后一次进攻。

辰时一到,太平军开始发动进攻。三河坝外一片黄,太平军如潮水一样冲向坝顶。王德榜来不及吃饭,命士兵调准炮口一齐射击,其余的人马死守营寨。

两军在坝前展开厮杀,很快短兵相接。李世贤骑在马上指挥战斗,眼看前锋将士快接近坝顶。此时,探马来报,说刘典出动不少人马,从背后来袭。

李世贤吩咐下去,说:“暂时不管,先擒斩王德榜,拿下三河坝。”

探马答应一声,转身离去。李世贤见前方将士已经登顶,立即传令手下将士一齐向前。自己翻身下马,抽出佩刀,招呼将士向前进攻。

王德榜在山顶上看得清清楚楚,从士兵手上抢过火把,点燃火线,只听“轰隆隆”的一声巨响,散花炮在李世贤身边开花。李世贤感受到身体仿佛被一只巨大的手掀起来,抛到空中,然后摔倒地上,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侍王中炮了!”不知谁喊了一声,空气一下子凝固了。随后太平军抛下刀枪,王德榜乘胜追击,太平军大败而逃。

当刘典率军赶到时,三河坝前的太平军已经逃得无影无踪,到处都是丢下的刀枪,破烂的旗帜,一具具血肉模糊的尸体。

鲍超还没来得及跟太平军交战,李世贤已兵败三河坝。听闻败军又在攻打梅州,马上驰援。

高连升咬住太平军不放,李世贤受伤,逃往永定。湘军大兵压境,将太平军围在永定。

永定城下,湘军的排枪排炮密密麻麻叠加起来有十几重,铅弹如雨,弹片如雪,强大的炮火压得太平军无法抬头,摆在太平军面前只有两条出路——要么死于枪弹,要么阵前投降。

太平军已陷入绝境,一些将领阵前纷纷投降,不到半天时间,两万四千名太平军全部投降。

李世贤在十几名亲兵保护下逃走,被高连升发现,率军来追。李世贤无路可走,投入永定河。过河以后,才发现亲兵一个也没有跟上来。他不敢停留,遁入深山,割发易服,换上平常百姓服装,等候时机复出。

当天晚上,又有太平军四万人前来投降。王德榜大喜过望,飞函相约其他各路人马一起向西进攻。

席宝田的行动最快,精毅营在正面进攻汪海洋的同时,荣维善早已率领一支人马迂回到太平军背后,准备发动攻击。

汪海洋在永定以西的镇平县死灰复燃,重新树起太平军旗帜,李世贤部将李元茂率领两万人马来投,汪海洋势力大壮。他害怕李元茂夺权,借口在永定的时候李元茂拥兵不战,致使主帅陷入敌手,处死李元茂,然后将李元茂的部队收编,淘汰老弱之卒,只留精壮。

李元茂部下将领忍气吞声,过着小媳妇的日子。

这天,李世贤突然出现在太平军大营,尽管是一副和尚打扮,李元茂的部下还是认出了他。他们重投侍王麾下,诉说李元茂遭遇,此举引起汪海洋的高度警觉。

汪海洋表面热情接待李世贤,背后操起了刀把子。

这天深夜,李世贤刚刚睡着,数名刺客潜入房间,将李世贤乱刀砍死,一同被杀的还有五名亲兵。一代名将,没有死于敌人手上,却死在自己人手里。

次日,汪海洋召集众将,宣布李世贤罪状,说:“李世贤剃发易服,已经投降朝廷。他到镇平大营怀有二心,不与本王一起抗击清妖,还企图分裂我军,另立山头。本王不得已将他杀了,以绝后患!”

汪海洋这个解释不能服众,众将私下议论说:“康王一杀李元茂,再杀李世贤,与北王韦昌辉无异。”由此人人自危。

太平军内讧不断,左宗棠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传令进攻镇平。众将领命,分头准备。

且说席宝田奉左宗棠军令进攻平远,忽然看到背后人马大乱,急令娄云庆、王开琳从左右两边包抄,自带中军压阵,令弓箭手压住阵脚。

太平军前来冲阵,被席宝田乱箭射回,几次冲锋,白白损失不少人马。

汪海洋传令收兵,对诸将说:“席宝田已深得左宗棠用兵之法,难怪幼天王、干王都命丧此人之手,兵遭围而不乱,将闻变而不惊。”于是差人给席宝田下战书,约定三日以后决战。

三日后上午,双方决战,席宝田按照左宗棠所授的阵法,依天、地、风、云、龙、虎、蛇、鹤摆了一个八卦阵,然后策马上前问汪海洋:“你可认识此阵?”

汪海洋不屑一顾地说:“这是诸葛亮的八卦阵,哪个不认识,我也会。”说完将令旗一挥,不到半个时辰,阵式已成,跟席宝田的一模一样。

席宝田鼓着腮帮子说:“算你狠,你能布阵,却不敢攻我。”

“看我破阵。”

汪海洋传令三军进攻,席宝田在阵中将令旗一挥,八卦阵变成一字长蛇阵,将汪海洋围在核心。汪海洋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间则首尾俱至。

汪海洋性烈如火,人称“雷公”,太平军流传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汪海洋来恶骂。”汪海洋平时打仗时喜欢猛打猛冲,他部下的将领有不少人是太平军的童子军,年纪多在二十岁以下,被汪海洋一骂,不知死活向前冲。席宝田知道这些情况,故意陈兵不战。

不久,太平军营寨火起,席宝田知道部下已经得手,率军出战。部将荣维善一马当先,远远望见前方有黄龙大旗,知道大旗下面的人必是汪海洋,奋力向上。

荣维善在马上大喊大叫:“休要走了汪海洋。”

汪海洋骑一匹白马,饰以黄色马鞍,十分扎眼,正当他将精毅营逼退的时候,荣维善从背后杀出。汪海洋挺枪来战荣维善,十余回合以后,后背被荣维善拍了一刀。汪海洋大叫一声,策马狂奔,太平军阵脚大乱。

部将李化凤前来敌住荣维善,未及三合,被荣维善一刀劈为两半。汪海洋已趁机逃脱,七千人马全部投降,席宝田将他们全部收编。

席宝田又率军攻打粤赣闽三省交界的平远,平远县位于梅州市西北部,地理位置重要。汪海洋在平远召开军事会议,他对部下说:“席宝田是天国将士的公敌,此贼诱擒了幼天王,让天国蒙羞,我等当誓杀此贼,为幼天王报仇雪恨。”

太平军将士一齐发誓,声称要擒斩席宝田,为幼天王报仇雪恨。

秋八月,天降大雨,平远城内水深数尺,太平军的脚趾都泡烂了,走路都很困难。有人建议将大军拉到城外高地,重新安营扎寨。

汪海洋投下令箭说:“有敢出城者,斩。”

指挥方文隆悄悄打开城门,率军驻在城外一处山岗。汪海洋大怒,亲自出城将方文隆抓起来斩首示众。

湘军却往来自如,席宝田坐在船上,指挥精毅营加紧围城,日夜炮击。

周宽世劝阻说:“天降大雨,火药尽湿,进攻效果会大打折扣。”

席宝田不为所动,喝道:“我军远来,粮草不足,利于速战。天降大雨,正利于水师行动,我军有困难,长毛的困难更多。眼下敌饥我饱,即使精毅营、新宁楚勇人马损失一半,只要能消灭汪海洋,也在所不惜。我不怕长毛守在城中,只怕汪海洋逃走,功亏一篑。”

荣维善心存顾虑,问道:“秋季雨水不会太久,雨过天晴以后,长毛弃城而逃,我们怎么办?”

席宝田非常肯定地说:“长毛轻易不会逃走,他们恨我擒斩了幼天王,个个想抽我筋剥我皮,生吞我肉,天晴以后长毛必然与我决战。”

众将认为有理。

数日后雨停。

汪海洋派人来湘军大营下战书,相约三日后在平远城外决战。

平远背靠南岭,地形平阔,有连绵起伏的小山,前面有一条小河。

席宝田密唤荣维善率一支精兵藏在山中,又让孙昌国水师封住河岸,自己在狮龙岭设下“八门金锁阵”。刚摆好阵势,汪海洋如约出城。太平军衣衫褴褛,却个个精神饱满,军容甚整。他们倾巢而出,使用带钩的长矛,矛后带有钩环,清一色的白蜡杆,没有任何装饰。汪海洋黄衣黄鞍越众而出,指名道姓要席宝田出来答话。

门旗开处,席宝田率众将缓缓而出,他用马鞭指着汪海洋说:“逆贼还不下马受降,投降可以免你一死。幼天王都被我擒斩,你还能逃得出我的手掌心么?”

汪海洋厉声说道:“有本事的话,刀口枪尖见输赢。我正要擒你,替幼主报仇,你来得正好。”

汪海洋说完,拍马舞刀,直取席宝田,太平军跟进。席宝田退入阵中,阵前大炮又吼了起来。勇将胡永祥、刘添保率领一千骑兵,不避铅弹,前赴后继,如潮水一般掩杀过去。湘军万箭齐发,不少太平军中箭倒在阵前,汪海林、张黑七、任桂新率五千步兵组成劲旅,宁死不退。

此时,湘军水师前来助阵,炮火隔河猛轰,炸乱了太平军阵脚。汪海洋杀得性起,袒臂持刀,冲锋向前,模样狰狞可怖。康国器不信邪,抬枪应战。汪海洋头部中弹,在亲兵的保护下跑到一个土岗上,背岗下马休息。

荣维善率军冲出,直取汪海洋。汪海洋大惊,翻身上马准备逃走。荣维善骑马过来,一刀砍在汪海洋背上。汪海洋身负重伤,偕王谭体元、周王汪麻子、凤王胡永祥拼死来救。

荣维善大呼追赶,湘军两路夹攻,太平军败走上杭、中都。汪海洋逃到江西信丰,伤口恶化,被席宝田追上,再战不敌,逃回信丰,伤重而亡。死前他对着南京和南昌方向,拜了三拜,连呼数声而亡。

席宝田、周世宽进至信丰,将城池围住,正要攻打,忽听城内哭声震天,探马来报,说汪海洋伤重而亡。席宝田以手加额,对周世宽说:“大事已定,重赏荣维善。”

太平军弃城而逃,席宝田率军入城,找到汪海洋尸体,买了一副棺材收其尸,抬到东门外安葬。

众将知道消灭太平军已易如反掌,于是群起而攻,太平军余部相继被平定。

左宗棠大获全胜,对康国器予以嘉奖,又命王德榜防守长汀,娄云庆、王开琳进入粤赣交界的定南县,防止太平军进入江西。

再说偕王谭体元闻汪海洋已死,穿素服举丧三日,又命人去梅州湖赛镇,请刘氏青狮班主刘凤山领人前来吹吹打打,给汪海洋超度亡魂。

闽、浙、淮、粤四省军队合围梅州,各路将领晚上到山岗上升帐议事,城中太平军望见山上官军的火把、灯笼,到处都是。

有人劝谭体元投降,谭体元说:“如果鲍超待我有礼,能保全大家,再投降也不晚。否则跟翼王一样,投降以后大家还跟着一起遭殃,如此结果,还不如拼个鱼死网破,早降跟晚降又有什么区别?”

丞相钟玉标说愿去见鲍超。鲍超在离梅州三十里的地方遇到钟玉标,钟玉标带来降书和钱粮名册,鲍超一一笑纳,说:“本提督同意谭体元投降,所有士卒发给路费全部遣散,愿意留下来的量才录用,授予相应品级官职。”

钟玉标拿着鲍超手令回到梅州,梅州太平军大部分散去。鲍超果然不食前言,给太平军降将换上官服,还有闪闪发光的蓝顶子。

部分太平军不愿投降,跟随谭体元突围。

十二月冬至这天晚上,太平军弃城而走,准备前往广西,谭体元亲自殿后。岂料官军防守严密,走到黄沙嶂小道时,刘典追到,两军交战,太平军大败,周王汪麻子中弹身亡,谭体元受伤坠崖,凤王胡永祥进入丰顺,继续抗清。官军打着灯笼火把在山上呼唤,说弃城投降者免死。太平军闻之,跪在路上交出兵器,求生者有六千多人。此战,官军俘获太平军将领七百四十三人,救出城中百姓一万多人,阵前将太平军一万六千人斩首。自从太平军金田起义以来,没有谁见过斩杀的太平军有如此之多。

福建永定、定南两县未平,还有太平军余部在活动。左宗棠传令席宝田、周世宽进攻永定,娄云庆、王开琳进军定南。

席宝田尽拔镇平之兵来到永定,永定守将郝春望见湘军实力不过如此,出城接仗。只听一声炮响,湘军从两翼包抄过来,将郝春望围住,回头看时,城上已换了湘军旗帜。郝春望见大势已去,下马受降,军士将他捆起来,前来见主将,席宝田将他押往漳州。

娄云庆、王开琳进入定南,定南是太平军在福建的最后一座城池,守将郝春来是郝春望的弟弟,此人宁死不降,坚守不出。

娄云庆、王开琳轮番叫战阵,没有结果,两人商议以后,将城围住。几次攻城,都被太平军礌石乱箭打退,两人一筹莫展。左宗棠闻讯,派高连升率三千人马前来支援。

郝春来坚守定南,接收了不少太平军溃兵,人马越来越多,开销越来越大,粮草不继。

高连升走到长亭,遭到郝春来伏击,双方混战,忽然数支湘军杀入,直取高连升部。

高连升还没有搞清楚是怎么回事,队伍大乱,后退三十里方才停住,清点人马,部下只剩数百人。原来那几拨杀入阵中的,是霆军叛军。他们听说平南还有太平军,不远千里来投,在长亭赶上太平军与湘军交战,趁机杀入,高连升自然大败。

消息传到漳州,左宗棠震怒,封刘典为主将,准备出征。

娄云庆、王开琳、高连升害怕左宗棠问责,三面围攻定南。城中粮尽,太平军抵挡不住湘军轮番攻击,撤出定南,退入广东南雄。

刘典一路跟进,太平军撤往南雄时,沿途不少人开小差,胡永祥到达南雄以后,人马只有数百人。刘典一不做,二不休,将大营驻扎南雄,欲将太平军一举歼灭。太平军在南雄转战半年,最后被刘典围歼,胡永祥等将士全部战死。

太平军从漳州、三河坝溃逃出来,败走南雄,来王陆顺德带兵有方,韦少杰号称天将,手下的太平军号称天兵,行动迅速。

陆顺德到达南雄以后,设伏张家山,巧取太平镇,攻打马云,克古市,占江头,在水口渡过浈水,准备进入江西信丰,在珠玑、乌迳一线被刘典的湘军拦住,苦战数次,过不了大庾岭,被迫退回浈水。陆顺德将大军一分为二,又被刘典、鲍超困在大庾岭以南的黄坑、水口一带。韦少杰被打死,陆顺德逃往广东五华,后被叛徒林政扬出卖,送给刘典,从容就义。

太平军进入岭南山区,凶残的湘军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天寒地冻,又缺粮少衣。谭体元离开漳州时还是夏天,到南雄已是秋风起、树叶黄的季节,不少人已经顶不住了,待到大雪封山以后,人马冻死者相望,又遭湘军围追堵截,处境十分困难。

同治四年十二月,太平军到达乌猿洞,埋锅造饭,开始休息。湘军在当地团丁的带领下上山搜索,成批的太平军落入敌手。谭体元为了免遭全歼命运,将残军相继解散,让他们三三两两离开南雄。

三个月后,伤重的谭体元被黄少春搜获,随后被押往梅州,在松口堡引颈就刃。

偕王死后,南雄境内太平军踪影全无,汪海洋余部以及叛军都被左宗棠平定,南方数省的太平军被剿灭得干干净净。

刘典奉命离粤,鲍超回赣待命,左宗棠率大军离开广东回到福建。

东南无战事,朝廷命令鲍超率军进入关中,席宝田率军支援贵州,各路将领愿意做官的做官,不愿做官的回家养老。正是:

万骨堆积太惨烈,季高用兵似神仙。

十万天兵似危卵,侍王康王命难延。

不知席宝田后来在贵州如何用兵,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