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二时辰

字体:16+-

大树的影子越拉越长,太阳的光芒越来越炙烈。

短暂的春天悄然飘过,夏天以君临天下的气势陡然降临。

大朵大朵的白云将巨大的阴影投落在地上。远处,雪山巍峨耸峙;近处,位于贡觉的阿旺乡牧场已是绿油油的海洋。

远远地,一片片映在绿油油土地上的橘红顶篷格外醒目,数十座现代化羊舍整齐排列,这便是阿旺绵羊繁育基地。基地的墙壁上,写着“扶贫不是养懒汉,致富要靠自己干”之类标语。1400多只绵羊散布在山坡上,啃食着鲜美的青草。它们悠闲地踱着碎步,不时走进白云巨大的阴影里,又不时从阴影中走出来,仿佛是草原上的朵朵白云,飘来,飘去。

绵羊的主人是多贡。年过半百的多贡是阿旺乡金珠村人,远近闻名的绵羊养殖大户。去年,多贡家出栏绵羊100多只,收入达30多万元。

“养绵羊扩繁快、效益高。”多贡说,“绵羊每年都能出栏,今年新生的小羊羔就有500多只。”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养羊的人越来越多了。

贡觉县牧民饲养的绵羊被当地人称为“阿旺绵羊”。这种羊是青藏高原的特色畜种,适宜在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牧草生长期较短、氧气压低等环境地区生存,体型高大,体质结实,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耐粗耐寒。被毛以白色为主,羊的头部、颈部、腹下均为棕色,羊角向后呈大弯曲状,具有皮质好、肉质细嫩、无膻味等优点。

繁衍千百年的阿旺绵羊,是地道的“绿色食品”,不仅深受当地人喜爱,而且名声在全国越来越响,成了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骨干产业。

阿旺绵羊繁育基地里,汉族小伙吴康生正在忙碌。他从来没想到自己会到离家千里的贡觉养羊。作为厂里的高级养殖技师,他已经在这里工作四年,是地地道道的老师傅了。繁殖基地里,二十座现代化羊舍整齐排列,饲料加工厂、屠宰分割车间、兽医室、肥料发酵车间等配套设施完备齐全。繁育基地现有绵羊3400多只。除了干草和青储,还给绵羊喂精饲料,即由玉米、麦麸、小苏打、酒糟等制成的全价饲料,能缩短育肥周期。

阿旺绵羊繁育基地有十二名汉族员工,来自陕西、四川等内地省市;还有十二名藏族员工,曾经都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阿夏便是其中之一。

阿夏的父亲好赌。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怎么能耐得住他的大肆挥霍?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十分拮据,很快便成为当地的贫困户,空****的客厅里连把坐的椅子都没有,更别说置办点家电之类。像阿夏这样的家庭在贡觉不是少数,贡觉全县4.2万农牧民中,一度有3072户、1.7万余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高达41.79%的贫困发生率,让贡觉成为雪域高原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

四年前,县里干部看到阿夏家的情况,与他父亲商量将辍学在家的阿夏送到这个开办不久的养殖厂里。阿夏刚到繁殖基地那会儿,才16岁,连汉语都讲不了几句,更别提养殖技术了。可是,这个腼腆的藏族少年知道,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凭着一股刻苦劲儿,跟着吴康生,愣是从零干起,从零学起。他的进步,大家都看在眼里。阿夏从啥也不会,到一点点积累养殖知识,再到跟着厂里的汉族同事学会了开叉车、使用B超仪器给羊做检查,很快就成为阿旺绵羊繁育能手。

2017年,吃苦耐劳、勤快能干的阿夏被送到天津和呼伦贝尔,进行为期1年多的学习培训。人工授精、胚胎移植、信息化管理平台……这些全新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让阿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学成归来的阿夏发现,虽然养羊业也是高寒牧区的经济基础和支柱产业,可是生产方式还十分落后,乡亲们还守着养殖的老规矩、老传统、老技法,进行天然饲养、天然选育。整个绵羊牧业的生产完全是靠天吃饭。他心里明白,这不仅无法实现羊群的快速繁育,也不利于提升羊种品质。

阿夏想将他的所学所得——同期**、人工授精、两年三胎等繁育新技术——教给牧民同事,可是大家对他的建议都颇为质疑。情急之下,阿夏找到吴康生商量对策。没想到,阿夏的发展思路正中吴康生下怀,他正在为阿旺绵羊繁育发展遭遇瓶颈犯愁。这对师徒一拍即合,下决心在厂里推广新技术。

之后一段时间,吴康生和阿夏成了“铁搭档”,两人几乎形影不离。他们把新技术的要点拆解,条分缕析地讲给每一位藏族饲养员。阿夏还在吴康生身旁当起了翻译,随时给大伙答疑解惑。

藏汉群众合力养壮的阿旺绵羊,为贡觉驮来了致富金钥匙。有了吴康生和阿夏的示范,厂里迅速兴起一股业务探讨的热潮。不少藏族员工主动找到汉族员工,结成“对子”,互相交流学习。

不到一年时间,新的繁育技术在厂里落地生根,养殖厂的扩繁工作顺利开展起来。看着羊群一天天壮大,藏族饲养员纷纷对吴康生和阿夏竖起大拇指。现在,繁育基地的工作更忙了。阿夏还升了官,当上了养殖厂的副厂长。曾经的毛头小子,肩上担起了更大的责任。

为打造阿旺绵羊品牌,贡觉引进先进养殖技术,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贡觉县已培育养殖示范大户165户,推动阿旺绵羊产业体系向专业化、产业化转变,带动农牧民增收。为有意愿长期养殖阿旺绵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扶持性发放20只至50只绵羊,饲养一两年就可出栏。2019年,繁育基地花费228万元,从6个乡(镇)的800多户群众家里收购了2400多只羊,户均增收2850元,其中大多数为贫困户。繁育基地还吸纳附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10名贫困群众稳定就业,每人平均月收入有2300多元。除了养羊,当地群众种饲草也有收入,其中种子由政府免费提供。2019年,繁育基地从群众手中收购了200吨饲草,花费84万元,群众户均收入达2600元。

阿旺绵羊的名气越来越大了,来自青海、甘肃、四川等地的订单络绎不绝。阿旺绵羊养殖产业越做越大,为当地群众长期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据了解,2013年贡觉县群众散养阿旺绵羊只有1.2万只,现在全县阿旺绵羊存栏量达4.2万只,到2025年全县阿旺绵羊存栏量预计将达到13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