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十三年

李鴻章

字體:16+-

光緒二十三年,李鴻章74歲。他這一年的心境似乎隻能用“蒼茫”一詞來形容。

此前兩年,因為甲午戰敗,他被解除任職達25年之久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職務,在賢良寺幽居。這賢良寺位於東安門外的冰盞胡同,是由當年雍正時的怡賢親王宅第改建而成。環境幽雅,卻不失皇家氣派。這似乎說明了李鴻章曾經位極人臣的榮光。即便投閑置散,也隱含東山再起的可能。

而賢良寺一直與政治高度關聯。因為靠近紫禁城,地方上入覲的封疆大吏大多選擇在此下榻。李鴻章再韜光養晦,也難以落一個清靜。當然從表麵上看,李鴻章還是向往出世生活的。他在賢良寺裏閱讀《莊子》一書,體認“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蒼茫境界;他天天臨摹唐懷仁《集王書聖教序》碑帖,以覺悟“空靈”之感。但是這樣的散淡生活隻延續了差不多一年時間,自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3月中旬到10月初,古稀之年的李鴻章奉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之命,出使歐美,先後訪問俄國、德國、荷蘭、比利時、法國、英國、美國和加拿大8國,行程9萬多裏。這是晚清像李鴻章這個層級的大員首次出國,睜眼看世界。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離李鴻章生命結束隻有5年時間,離清朝壽終正寢也隻有16年時間。如果隻爭朝夕的話,一個王朝的頹勢還有一絲扭轉的可能。但李鴻章出國睜眼看世界,究竟看到了什麽,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有所作為,一切都還要對那一年的曆史加以解密。

李鴻章第一個出使的國家是俄國。沙皇的加冕禮在這一年5月舉行,俄國公使喀西尼唯恐李鴻章在此之前先去出訪法、德等國,就早早跑到賢良寺拜晤李鴻章,和他商定訪俄的具體路程:乘法國郵船從上海出發,穿越紅海與蘇伊士運河後,在埃及塞得港換乘俄國專門迎候的輪船,由地中海入黑海,在俄國港口城市敖德薩登岸,再乘車前往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