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天到北平一千多公里,若正常行驶,怕是得一月时间。
这还算快的,慢一点,一个半月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不过,杨曲他们只堪堪花了半月,就抵达了北平。
倒不是因为别的,实在是旅途上太过乏味,毕竟是来上任,又不是过来旅游的,加上还有朱元璋在侧,玩也玩不尽兴。
所以在路上只得一路催促,好在杨曲这马车硬件够硬,路上的颠簸不算什么,没有出过什么故障,这才半月便抵达北平。
而今的北平,还不是后世的一国之都,不过是北部一偏远城市,论发达程度,只能排居三线,驻守的军士比百姓还多。
百姓基本都在城中,军士们则是在城外扎营,如此就算是北元或是鞑靼打过来,有外面的军士保护,起码也算多了一层保障。
入了北平城,倒是没有急着找去燕王府,而是先找了一处摊子,坐下来,吃碗面。
杨曲一身锦服,旁边还跟着丫鬟小菊,任谁见了也知道不是普通人家,而堂堂一国之君朱元璋,换了随从的衣衫,乍一看还挺像那么回事。
“我说,老朱,一会我去燕王府,你跟着去吗?”杨曲一边伴着面,一边问道。
朱元璋蹲在凳子上,跟个猴似的,道:“咱过去,被他发现了咋办。”
杨曲轻咳道:“发现了就发现了呗,再说了,你真打算一直瞒着啊?”
“起码得让朱棣知道吧,就让他知道,心里有个底,也不怕被其他人发现。”
“话说,这边见过你的人多吗?”
朱元璋动作一顿,仔细的回想了一下,道:“应该只有老四一家,还有这边的几个重要将军见过咱。”
“那不就得了。”杨曲挑了面,道,“一会一起去吧。”
朱元璋稍加犹豫,也没有过分坚持,又道:“去就去,不过咱得蒙面,看看这小子私底下都是啥样子。”
杨曲对此倒是无所谓,便应了他。
填饱了肚子,众人这才出发赶去燕王府。
杨曲要来北平的消息,燕王肯定早就知道了,毕竟明面上,杨曲过来是因为公务嘛。
给门房递了拜帖,很快就见到一身便服的朱棣迎了出来。
“杨曲,你动作真是够快的,本王还以为,你还得等半个月才能到呢。”
该说不说,杨曲和朱棣也算是熟人了,顿时热情的回应:“唉,这不是路上着实无聊的紧,便一再催促,这不就快些了嘛。”
朱棣热情的笑道:“你来的正好,今天本王刚到了一批好酒,你来陪我喝几杯。”
把杨曲拉着进去,同时吩咐下人去安排其他的随从。
朱元璋和毛骧自是蒙面,毛骧跟着其他随行的锦衣卫下去了,朱元璋和小菊则是跟在杨曲后方,走了进去。
朱棣瞅着朱元璋有些眼熟,不由问道:“杨小兄弟,这是谁啊,看着颇为眼熟,怎的还蒙着面呢?”
杨曲心头想笑,但脸上并没有表露出来,正常答道:“我家的管家罢了,因为相貌丑陋,怕吓着燕王,所以我就让他蒙着脸了。”
朱棣浑不在意,道:“杨小兄弟这是看遍本王了不是?本王纵横沙场,什么没见过,还能吓着本王?”
话是这么说,但朱棣也没有坚持,说白了一个下人而已,他不必在意。
拉着杨曲继续往里走,朱棣忽然问道:“对了,杨小兄弟,吃了吗?若是没吃,正好喝两杯?”
杨曲摆手拒绝,道:“蒙燕王关心,进城的时候已经吃过了。”
“我们不如先谈公事如何?”
杨曲要过来建厂的事情,朱棣自然已经知道了,听到这话,不免多看了杨曲几眼。
“杨小兄弟,这旅途劳顿,刚到北平就琢磨着公事,这拳拳之心,着实令我钦佩啊。”
杨曲干笑两声,这特么不是主要因为,上司就在旁边看着吗?
嘴上却道:“燕王言重了,我只是想着,北地寒苦,蜂窝煤厂早一日建成,百姓就少挨冻一天,仅此罢了。”
朱棣又是一阵感叹:“杨小兄弟心系百姓,当真是我北地百姓之福,也好,咱们就先谈公事吧。”
邀请到客厅坐下,命人上茶,朱棣这次道:“杨小兄弟,前阵子应天传来的消息不甚明了,只说了蜂窝煤可解北地百姓冬日之危,可这蜂窝煤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听这名字,是和煤炭有关吗?”
“杨小兄弟,你可不要胡来,这烧煤炭可是会中毒的,每年都有过不下去烧煤炭,而被毒死的,官府也明令禁止过。”
杨曲却也不急,道:“燕王莫急,我那马车上还有蜂窝煤和火炉,你叫人取来便是。”
这一路过来冷得厉害,马车上自然是备着的。
因为到得早,所以马车上还剩下的蜂窝煤不少。
朱棣闻言,立刻让人去取来。
很快,蜂窝煤和特制的火炉就取来了。
杨曲亲自上手点燃,很快火炉烧起来,杨曲干脆让朱棣坐近点,大家围在一起烤火炉。
杨曲道:“燕王,煤炭中毒,基本都是因为空气不流通,就比如我们现在在这大厅,门窗都开着,四面透风,这种情况下,怎么烧都不会中毒的。”
“若是在屋内,也只得开窗通风即可。”
朱棣听着,一边好奇的打量着这个所谓的蜂窝煤:“如此就行了吗?竟这么简单?”
“就是不知道这蜂窝煤能烧多久,又准备怎么发到百姓手中呢?”
杨曲解释道:“这蜂窝煤,远比煤炭烧得久,差不多三个就能烧一夜时间。”
“至于如何发到百姓手中,那自然是进行售卖了,暂定的是十文钱一个。”
“这样一晚上便是三十文,而且我们可以尽量收宝钞。”
这样做,也能收回一部分流通在世面上的大明宝钞,也不会让朝廷亏太多钱。
这样的损失,朝廷还能承受得起。
之前都还没有和朱元璋提过这事,也就是过来的路上,杨曲才想起来。
果然,后方的朱元璋听到这话,顿时眼前一亮。